近日,城東區人民法院充分發揮法官與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特邀調解員訴調對接優勢,成功調解9起勞務糾紛,切實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彰顯了司法實踐與法學教育融合的顯著成效。
城東區某餐飲有限公司因經營困境,于2024年12月注銷登記。該公司注銷時,仍欠付9名員工一月工資,共計2.5萬元,多次催討無果后,9名員工無奈將已注銷公司的股東訴至城東區人民法院。為盡快解決當事人困難,城東區人民法院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運用多元調解模式,由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2名研究生作為特邀調解員全程參與進行調解,并安排經驗豐富的法官協同開展調解工作。
調解初期,雙方矛盾激烈,情緒激動,公司方以經營困難為由拖延支付,員工則因生活壓力焦急萬分。法官憑借深厚的法律功底和豐富經驗,迅速梳理爭議焦點,為雙方剖析法律后果與訴訟風險。法學院特邀調解員積極發揮自身思維活躍、法學專業的優勢,耐心安撫員工情緒,傾聽委屈與訴求,搭建起溝通橋梁。調解過程中,多次組織雙方進行面對面溝通和線上協商,針對工資數額、支付方式、支付時間等關鍵問題進行反復討論和協調。
兩名特邀調解員第一次直面真實的職場矛盾,看到勞動者焦急的神情,都深感責任重大。在與當事人和公司溝通時,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為雙方擺事實、講法理,詳細闡釋拖欠工資需承擔的法律后果,包括支付賠償金、可能面臨的失信懲戒等。經過多輪調解,該餐飲公司認識到欠薪行為的嚴重性,同意支付拖欠工資;員工也體諒公司暫時困難,接受了延期支付方案。最終,雙方自愿達成調解協議,糾紛得到實質化解。
該批案件的成功化解,是城東區人民法院與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聯動的一次成功實踐,不僅高效化解了矛盾糾紛,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對法學生而言,參與案件調解是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的寶貴契機,能夠真切感受到法律在解決民生問題中的力量,也深刻認識到法律工作者肩負的社會責任。下一步,城東區人民法院將與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持續深化合作,完善聯動調解機制,拓展合作領域,為法治社會建設培育更多優秀人才,助力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來源:城東法院
編輯:苗 艷
審核:馮 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