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社會生活,個人生活具有一定的節奏。作為反映生活的文學藝術也就不能脫離節奏。音樂中的旋律是通過節奏來形成的,一切形象和形式的優美都和節奏分不開。
禮記·樂記》中說:“比物以飾節,節奏以成文。”又說:“廣其節奏、省及文采”,可見節奏對藝術有強烈的作用。也正因為此,劉大櫆在《論文偶記》中強調說:“文章最要節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聲窈渺處。”“最要”未免強調過分了點,但為了增強敘述的藝術感染力,在敘述中發揮節奏的力量,還是應當重視的。
劉義慶《世說新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于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碾之,又不得。嗔甚,復于地取內口中,嚙破,即吐之。
讀后,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作品的那種急促的節奏。作品敘述一個性格急躁的人,他的急躁表現在行動上,為此,作品為他安排了一個接著一個的急促的動作;刺、擲、碾、取、嚙、吐,這都很有節奏。為了與這相適應,作者又特意地寫下一系列的短句,也顯示出急促的節奏。這樣兩相結合,就十分和諧地配合了人物急躁性格的表達。這種富有節奏性的敘述,也就顯得極為生動了。
未完待續……
本號是一個傳播優秀文學傳承傳統文化的平臺。閱讀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