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美國最高法院正式開始審理一起具有深遠影響的案件,聚焦于學校是否應當允許學生閱讀包含LGBTQ+主題的兒童讀物。這一案件被認為不僅關乎數百萬學生的閱讀權和成長環境,更觸及言論自由、教育自主權與性別少數群體在社會中的可見性。
案件起因于2023年以來,美國多個州陸續出臺限制學校圖書內容的新法令,禁止學校引入涉及性別認同、性取向等“非傳統性別觀念”的兒童圖書。此類法律普遍以“保護兒童”為名,要求教育部門清查教材內容,屏蔽可能被視為“具有意識形態傾向”的作品。
在佛羅里達、德克薩斯、密西西比等保守派主政的州,已有數十本童書被迫下架,包括描繪兩個父親養育小企鵝的《And Tango Makes Three》,以及講述跨性別兒童成長經歷的《I Am Jazz》。這些政策出臺后,引發了全美教育界、出版界和公益組織的廣泛抗議,認為這實質上是一場“帶有目的的文化審查”。
隨后,多個受影響的家長、教師和出版團體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主張這些州法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論自由及受教育權。他們指出,剝奪孩子們閱讀多元內容的機會,將使性少數學生感到被邊緣化,并破壞校園原本應有的開放與包容氛圍。
來自圖書館協會的代表表示:“這些書并不是在‘宣傳’什么,而是在幫助孩子理解這個世界的多樣性。” 多個兒童心理健康組織也提交了法庭意見書,指出LGBTQ+學生在沒有接觸到相關正面形象的環境下,心理風險顯著上升,包括焦慮、自我否定行為。
與此同時,州政府方面則堅持認為,他們有責任根據“社會普遍價值”來設定教育內容的邊界。一些保守派團體認為,LGBTQ+議題屬于“成年人話題”,不應過早向未成年學生普及。他們強調,“這并不是審查,而是父母和社區在教育中應有的自主選擇權。”
美國最高法院此次的審理,焦點將集中在兩個核心法律問題上:第一,學校是否作為“州政府機構”,有權出于教育管理目的,限制特定內容;第二,這種限制是否構成對出版商、作者和學生群體的言論自由侵害。
如果美國最高法院支持州政府立場,未來可能有更多內容面臨“價值審查”,包括關于種族、移民、宗教等敏感議題的圖書。而若認為相關法律違憲,這將成為一次有力的司法反擊,為校園內LGBTQ+話語空間提供明確法律保護。
多家公益組織對案件保持高度關注。他們認為,在一個多元社會中,學校不應只傳達一種“標準答案”,而應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發展同理心與批判性思維。“每一本被移除的書,都是一種聲音被消失;而每一個被剝奪的選擇,都是對孩子獨立認知能力的不信任。”
正如一位跨性別學生的母親所說:“我的孩子不是一個議題,而是一個完整的人。他需要看到有人像他一樣存在于這個世界。”
美國最高法院的最終裁決,預計將于今年夏季公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