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是川普貿易政策智囊的Michael Pettis前天在《外交事務》發文,中心思想是:大家過度關注和批評川普的關稅政策擾亂國際貿易秩序,卻沒看到因為“一些國家”壓低國內工資收入、把內部失衡強加給貿易伙伴,這個秩序早已破碎。他還呼吁建立一個凱恩斯曾提議過的關稅同盟:加入同盟的國家同意控制國內經濟失衡、使內需和供給匹配,同時和外國保持大致的貿易平衡。同盟內的國家一起懲罰違規者,同時對不參與的國家設置貿易壁壘。
這個主意思路很開闊,是盤大棋,但放到國際政治現實中有些理想主義。每個國家情況都不一樣,首先不一定認同“關稅同盟”的必要性;即使認同,因為和中國深度交織的政治、經濟聯系,它們也未必愿意冒著得罪中國的風險加入這個同盟。
針對媒體報道的美方誘壓第三國構建對華“關稅聯盟”,中國商務部的兩個“堅決”(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達成交易,否則將堅決對等地采取反制措施),可以說把態度表達得很清楚了。
從實際情況看,近期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關稅談判似乎不是那么順利:
日本:會談規格不低(美方財長、商務部長、貿易代表都上了,日方是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后面川普干脆直接聊,但也沒談成什么成果,石破茂的表態還又硬氣了一些。
歐盟:川普見意大利總理,承諾美歐“百分之百會達成貿易協議”,但馮德萊恩說:現在各國排著隊要和歐盟協商應對美國的關稅。根據ASML的一個報告,川普加關稅后,荷蘭政府收回了拜登時期向美國政府提供的ASML軟件安全密鑰(當時是用來監測中國對光刻機的使用)。
印度:萬斯攜家帶口去談判外加旅游,聯合發了聲明,但唯一的成果是確定了“談判路線圖”,也就是才商量好要談哪些事。
英國:斯塔默首相和川普打了電話,討論了兩國正在進行的“富有成效的”貿易談判,但除此之外就沒了。倒是財政大臣最近表態對中國很不錯,說川普孤立中國“非常愚蠢”,強調加強英中關系符合英國利益。今天外交大臣拉米又和王毅外長通了電話,下一步中英還要搞AI領域對話。
韓國:財政部長和貿易部長本周要和美方談,但上周已經先和中國搞了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第十一輪談判,中方對外的通稿說談判“取得積極進展“。
泰國:總理說談判因為美方原因推遲了,現在要重新確定日期。
本周很多國家的財長和央行行長會在美國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估計相關貿易協議談判會很密集。根據白宮新聞秘書Karoline Leavitt的說法,目前已經有18個國家向白宮遞交了貿易提案,美國政府本周將和34個國家舉行談判。
對中國,美國政府行動上似乎還在施壓。上周宣布將根據凈噸位對中國運營和建造的船舶征收港口費用。本周針對中國光伏產業認定東南亞四國進口產品構成傾銷和補貼。但川普和財長貝森特等人的表態調門是一直在軟化。
就在剛剛,川普參加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阿特金斯的宣誓就職儀式后在橢圓形辦公室發表講話,表示和中國的談判 “進展順利”,他和中國代表在未來的任何談判中都會 “非常友好”,當被追問他是否最終會取消對中國加征的關稅時,他的回答是:“關稅會大幅降低,但不會降為零。”
今天早些時候,貝森特在摩根大通主辦的一場閉門投資者峰會上已經開始說軟話:美國不想跟中國脫鉤,當前和中國的關稅對峙局面形同“貿易禁運”,不可持續,對未來幾個月緊張局勢緩和表示樂觀;談判還沒開始,但達成協議是有可能的。
昨天每項經濟指標(股市、債市、美元匯率)都在亮紅燈,美元匯率周一跌到三年來的最低點。貝森特上述言論出來后,指標馬上變好了些,可見美國經濟對中美貿易局勢緩和期望之深。
和貿易談判似乎轉入守勢不同,美國政府最近在科技限制方面似乎在準備一波攻勢。對H20的出口管制,以及最近美國國會、智庫和一些調查公司開始集中發布DeepSeek的負面報告,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跡象。
美國方面,國務卿和商務部長4月初向白宮提交了“美國優先貿易政策”評估報告,全文沒公開,但對外發了摘要。其中,科技限制相關的建議集中在出口管制、信息通信技術與服務安全審查、投資審查,信息量有限,但也預示了今后一些政策走向:
1、為確保先進技術不流向對手國家,出口管制應更簡單(simpler)、更嚴格(stricter)、更有效(more effective)。
從美國主流媒體、業界人士釋放的一些公開信息看,BIS內部可能在制定新一輪半導體和AI出口管制措施。從BIS給英偉達等企業定點發“告知函”到出臺具體規則,按拜登時期的節奏大概在一個月左右,這意味著新規最快五月份出臺。據一些行業媒體報道,BIS為避免因泄密導致相關措施提前被中方預判,將工作團隊限制在很小范圍,同時要求團隊不要和美國企業做任何關于出口管制“政策方向”的探討。
美國政府反復強調出口管制規則要“簡單”。在BIS現有的人手和資源下,“簡單”很可能意味著粗放甚至粗暴。28nm制程以下芯片全面禁運的傳聞或許不是空穴來風。根據最近瑞銀的分析,全禁美系半導體制造設備對華出口應該已在桌面上。切斷中企使用美國云服務雖然爭議很大,但美國國會上周還是悄悄把上屆沒推成的“遠程訪問安全法案”重新提交到眾議院全會。其他潛在場景還包括把更多中國AI公司列名實體清單,同時修改EAR,將實體清單企業控股達到或超過50%的子公司同等管制。
2、拜登政府沒有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與服務(ICTS)安全審查。商務部對現有ICTS的工作進行了審查,并識別出了一些關鍵改進領域,會擴大其涵蓋范圍和權限。
川普政府會更激進地使用ICTS安全審查,這幾乎已經是共識,美國商務部的多個重要官員也反復強調。對中國無人機的審查規則、對中國路由器制造商TP-Link的調查結果應該會出來。下一步,任何依賴ICTS系統、具有聯網和通信功能的中國硬件和軟件都可能成為目標,云服務和AI風險較高。
對應用程序,由于受“伯曼修正案”和美國憲法制約,估計還不至于。但DeepSeek或許例外。在新一輪負面輿情下,如關稅談判進展不順,美國商務部依據ICTS規則出臺行政令,在美下架DeepSeek的應用程序不無可能。
3、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和美國財政部將根據《美國優先投資政策》評估各項選擇,特別是是否需擴大反向投資禁令的范圍。
反向投資禁令擴展到《美國優先投資政策》提出的全部技術領域(先進半導體、量子計算、AI、生物技術、高超音速、航空航天、先進制造、定向能)對中國影響究竟多大,最近美國某知名咨詢公司基于公開數據做了個梳理,發現可能會涉及2134家A股上市公司,占A股總數約40%,截至今年1月合計市值約4萬億美元,占A股總市值32%。從事先進制造的公司最多(964家),再就是是AI(875家)和半導體(716家)。根據當前美國財政部已生效的反向投資審查規則(涵蓋半導體、量子計算和某些前沿AI),理論上已有1446家A股上市公司(占比27%)被禁令覆蓋,即便進一步擴展,大概也只會新增約688家公司(占總數13%)。
但這方面暫時還沒有看到太多進展。事實上,整個《美國優先投資政策》目前唯一有些跡象的,是貝森特關于讓中概股退市的威脅,可能的場景有兩種:一是重啟《外國公司問責法》,不承認中美跨境審計協議,要求直接檢查審計底稿,否則中概股摘牌。二是調查中國VIE架構在美上市公司,并以美國投資者保護理由摘牌中概股公司。當然,川普還可以依據IEEPA直接出一個行政令,強迫中概股公司退市。但如果對中概股這樣做,將會是非常極端的情況了。
好消息是,川普第一任期的歷史表明,科技限制最終會服務于貿易談判,并跟隨其進展而發生變化。人們一直舉的例子是,貿易形勢的緩和以及元首的直接對話,曾促成了中興與美國政府的和解,并一度換來川普同意高通等美國企業繼續對華為供貨。
作為對美國的反制,中國對中重稀土實施了出口管制,并把更多美國企業放上不可靠實體清單和出口管制管控清單。據《韓國經濟日報》今天援引政府和企業消息源報道,中國商務部近期向一些生產變壓器、電池、顯示器、電動汽車、航空航天及醫療設備的韓國企業發了函,要求這些企業不得向美國國防企業出口含有中國稀土礦物的產品,否則會因違反中國的出口管制而受到制裁。如果消息屬實,說明中方已經實際啟用《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第49條(又被坊間稱為中國版“外國直接產品規則”),要求外國企業遵守中國對美出口管制。這至少說明,中方的反制是認真的,會對美國那邊形成一些壓力。
文章僅做學術探討和研究交流使用,相關判斷不代表任何公司或機構立場,也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