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這兩日,特朗普終于“扛不住”了,在美國一系列回旋鏢都打在自己身上的情況下,他率先表示“3、4周就將對華達成協議”。
可這種“心不甘情不愿”的態度,卻未必能夠迎來中方“回應”!
因為不管是美國內部的“喊話”還是中國最新“數據”,都證明了一點——底牌在中國。
特朗普究竟為何“服軟”?中國“可打、可談,但美國必須優先改正錯誤”的底氣又在哪里呢?
自從特朗普就任以來,就開始對世界經貿玩起了“超級加倍”,尤其在對華關稅方面,特朗普更是從10%一路加碼到了245%。
在其第一任期對華開啟了所謂301調查后,如今特朗普又搞起了新一輪“超級301調查”來繼續“加碼”。
1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開宣布“在調查后”決定對華船舶實施“新措施”,其中不僅決定了對于“中資且在華建造的船舶”增加費用,還首度擴展,甚至連日韓印度都包含在了其中。
不過這一舉措也“暗藏玄機”,因為這些費用不是立刻生效,而是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80天后生效,第二階段則是3年后。
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船廠年總產量中,中國份額超50%。彭博社制圖
這種態度基本上和特朗普一直宣稱的希望中國來電保持一致,這中間“窗口期”就是他希望中國可以妥協的“時效”。
但特朗普的想法能否實現其實真不好說,畢竟中國一直以來釋放的態度就是“可打,可談,但平等協商必須是基礎”。
此番針對船舶施壓,中方的回復也盡顯“冷淡”,外交部只是重申美方做法“損人害己”,所以敦促“美方改錯”,而中方也將繼續“捍衛權益”。
這種冷靜態度背后,其實正是中國長線布局對美措施不斷“生效”的底氣所在,同一日中方發布了一季度財政數據,就被不少專家看出了“玄機”。
在18日的財政報告里,今年一季度不管是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還是政府性基金支出,都保持了快速增長。
就算特朗普不斷施壓,中國民生都沒有受到影響,甚至“不降反漲”。與此同時基設投資同樣也增加了近6個點的百分比,也用“內功”對沖了外部“投資”降低的風險。
可美國呢?在特朗普不斷丟出“回旋鏢”后,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像是美國能源行業——尤其是石油生產商在17號集體提醒特朗普“醒醒吧”。
按照美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的報告來看,如今美國不僅在“最佳出口市場”領域受到中方挑戰,在“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等新興技術領域也已經被中國“大幅超越”。
說直白點,美國在上游市場的主導地位已經“日漸西落”,而東方大國卻正在憑借自己的“實力”迅速崛起。
這一點反映在民生方面尤其明顯,隨著關稅大戰拉起帷幕后,美國民眾已經成為率先“為政府買單”的群體,生活用品等產品的大幅漲價讓生活成本越來越高。
如果你以為就此美國民眾就會“痛惡”中國?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一份美國最新民調顯示,在如今將中國視為敵人的美國人“減少”了。
17日皮尤研究中心的這份報告里,2025年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美國人占比已經同比下降了4%,比起“跟著政府走”,美國人更愿意“看著自己的錢包”投票。
甚至在此次“關稅戰”里也有美國民眾直接提起“疑問”,稱中國產品這么好明明是給美國人“實惠”,我搞不懂特朗普為什么會這么做?
那么特朗普知道這些么?他自然知道,只不過如今的他其實已經把自己“架起來”不好下臺罷了,所以特朗普也只能不斷低調的緩緩“松口”,以求讓自己不要顯得那么“可笑”。
14日的時候,其實特朗普已經開始通過美國財政放出信號,宣稱可能考慮減免對于汽車的關稅措施,因為“汽車廠商調整需要時間”。
對于自己的這項舉措,特朗普的解釋是關稅主意當然不會改變,不過我很靈活變通。不得不說這位美國總統確實“嘴硬”。
不過差不多時間段里,特朗普準備對“手機、電腦”等消費品施行“特例”,同樣證實了他的“忐忑心理”。
而這種情緒直到日前,終于發酵到讓他不得不親口說出“緩和話語”,認為美中“貿易摩擦”應該盡快結束。
4月17日,特朗普忽然在記者會上表示“關稅不能再高了”,因為人們已經不太會買東西了,而我希望他們可以“消費”。
簡言之,就是美國“打不動了”,所以需要盡快解決問題。
至于時間節點,特朗普也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表示在接下來3-4周,應該就能搞定和中國的協議。
他還有些“心虛”的補充道: 如果達不成協議,那么我們就先定個“小目標”來達成一部分“共識”。
至于這個小目標是什么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中國如果“不妥協”,那么美國很可能就會“予以妥協”。
4月3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工作。
只是這話特朗普“一如既往”沒有明言,也無法明言。因為在其“軟化態度”背后的,正是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覆蓋180國,美國科技股卻蒸發4.2萬億市值的“現實對比”。
所以這也證明了,其實現在真正有“底牌”的是中國而非美國,因此僅僅對于美方的“口頭態度”中方大概率不會“回信”,因為中國早已明言“想談可以,先改錯誤”。
只可惜這種信號特朗普大概率沒有讀懂,不足24小時后,他還在試圖通過“發言”繼續維持自己的“面子”。
18日特朗普忽然又透露說:我順便告訴你們,中國和美國正在進行非常良好的對話。至于細節他是一概沒能拿出。
其實對比日前的官方新聞來看,即便有美媒爆料中美有所對話也是通過“中間人”來進行的,所以我們真不知道特朗普的“良好對話”到底從何而來。
當然我們更不知道特朗普口中的“三、四周就能搞定”究竟是不是可以化作現實,畢竟中方“奉陪到底”的話語還歷歷在目,而唯一的“解決途徑”就是特朗普撤掉對華加征的所有關稅。
參考資料:
Rfi《特朗普釋放緩和信號:"美中私下談判良好"》
聯合早報《特朗普稱美國正與中國進行“良好對話”》
聯合早報《民調:特朗普第二任期 美國人對中國敵意下降》
DW《到底脫不脫鉤?美財長要和中國簽“大協議”》
觀察者網《美國能源行業哀鳴:特朗普收手吧!中國要在全球能源競賽中領先了》
聯合早報《特朗普:中美關稅戰可能結束》
澎湃新聞《特朗普最新表態:1個月內會與中國達成協議》
國際金融報《特朗普表態:1個月內會與中國達成協議,對中美達成協議有信心!特朗普暗示不再繼續提高對華關稅》
中國能源報《特朗普政府將對中國建造船只加征“港口費”,中方回應》
環球時報《對“中國船”收“??抠M”?美將擾亂全球航運》
新浪財經《美國超級301調查落地/啟動對中國船舶收費》
第一財經《一文讀懂一季度財政數據:加快支出穩經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