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很多人明明沒做體力活,卻總感到疲憊不堪——這正是“隱性疲勞”在作祟。它的本質是長期“耗能”大于“充能”,導致身體和大腦的恢復機制失靈,最終陷入“越累越睡不著,越睡越不解乏”的惡性循環。
要打破這一循環,關鍵在于調整“耗能”與“充能”的平衡,讓身體重新找回恢復的節奏。中國人壽壽險天津市分公司和您一起來了解以下科學應對隱性疲勞的兩大核心策略。
1. 睡眠是高效充能方式
優質睡眠是身體修復、大腦清理代謝廢物的關鍵時段。深度睡眠不足會導致疲勞累積,即使睡夠8小時,仍可能精神萎靡。因此,改善睡眠質量比延長睡眠時間更重要:
保持規律作息,固定入睡和起床時間;
睡前1小時遠離電子設備,減少藍光干擾;
營造黑暗、安靜、涼爽的睡眠環境;
避免睡前攝入咖啡因或過量飲食。
2.開啟“節能模式”降低耗能
在無法完全休息的情況下,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尤為重要。很多人誤以為刷手機、打游戲是“放松”,但實際上,這些活動仍在持續刺激大腦,消耗認知資源,反而加重疲勞。真正的放松應滿足低信息輸入、低決策壓力、低情緒消耗。比如:
散步、拉伸、深呼吸;
看看綠植、曬曬太陽;
和寵物互動、與家人閑聊;
閉目養神、聽輕音樂。
隱性疲勞并非“意志力薄弱”的表現,而是身體在提醒你:“該充電了。”與其硬扛,不如學會科學管理能量——該睡時好好睡,該停時果斷停。
內容來源:新華社
(醫療免責聲明:本內容僅供健康知識科普及參考使用并不代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能替代執業醫師診斷,不代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