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71歲了。就這兩天,這位已經年逾古稀的企業家,開啟了自己在格力電器董事長位置上的第五個三年任期。
這件事其實沒什么懸念。第一,她看起來活蹦亂跳,四處發表獨到言論,戰斗力拉滿;第二,她手上抓著大把大把的格力股份;第三,剛結束的格力電器臨時股東大會上,她一口氣包攬了33億股的同意票數,得到了超100%的高贊成率。
對,沒看錯,就是超過100%的高贊成率。這個數字怎么能超過100%的,確實以個人經濟學學識出發,著實不太理解。
比如茅臺去年搞了個《分紅回報規劃》,贊成率是99.89%,本以為贊成率已經劃破天際。格力的這個贊成數字,更是超過了概率本身,代表了股東團結一心,同心同德,對董明珠董事長投以的高度信任。
當天的董小姐明顯比較開心。就人才培養的問題,她當場發言,“我們在人才培養當中,絕不用一個海歸派,原因是因為海歸派里面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在無法辨別是否是間諜的能力下,我只能保守地選擇在國內的高校里面培養自己的人才。”
海歸派里面有沒有間諜,這是懸而未決的待解題。有數據顯示,自改革開放到2022年底,中國留學人員累計超過800萬,留學回國人員總數超過600萬。這600萬里面,會不會混入幾個被策反過后的余則成,確實難以覺察。
但作為我們主動輸出的,接受過意識形態灌溉的青年生力軍。對方愿意敞開國門和校門接納這些學生,要揮霍的勇氣似乎還要比我們更大一些。
水碩二字,大多是出海留學者的自嘲。在歷史的關鍵時期,留洋深造,那是政府行為?;杪樀那逭星夷苷J識到師夷長技以制夷。正所謂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學貫中西,無非因其所長而用之,即因其所長而制之。
當然,時代在變,當下出國留學的學生,確實很難確證是否還抱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初心出海。可水碩再水,這些學子遠渡重洋,付出了高額的金錢成本。被人點著鼻子罵的時候,不能總指望唾面自干。他們也會按捺不住內心的怒火,然后發泄在董小姐身上。
在就業市場極端惡劣的情況下,企業根本不缺求職者,老板和員工的從屬關系被進一步強化。每年千萬泱泱應屆畢業生大軍,為了爭搶幾個足夠體面的工作崗位,早已無所不用其極。
這恐怕也是董明珠的信心和自負所在。
她甚至不愿意轉換一下說話方式,哪怕把這句話包裝包裝,改成“格力優先為國內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也總好過直抒胸臆,把扎心話懟進別人的胸口上。
不得不提,董小姐是經歷過四面楚歌的年代的——身邊隨時藏著別人家的臥底,他們互相舉報,相互攻訐,不是打倒別人,就是被別人打倒。你會發現,這套思維方式和當年如出一轍:你讀這書就是帝修反,這下給我人贓并獲了吧?你說你不是走資派,你怎么自我證明?
在這樣野蠻生長的環境中,有罪推定成為明哲保身的生存法則。當你懷疑一切的時候,你就能獲得絕對的安全。
為了尋找這份安寧,董小姐不惜污名化特定群體,用刻板印象去給自己做減法:如果不能接受董事長的思維方式,那建議別進格力來污染董事長的眼睛。
大概兩年前,董明珠接受媒體采訪時已經表示過,格力的一萬多名研發人才全都是來自中國的高校,而不是海歸派。她當時還連忙解釋,“我并不是否定海歸派不好”。
時間和權力會讓一個人逐漸改變,變得肆無忌憚,變得為所欲為,變得無所顧忌。
人活到一定歲數,足夠的安全感就能讓他們突然一瞬之間想開了——活了半輩子,爾等豎子不過如此,我還裝什么裝?
想想也是。要不然,怎么前一陣好端端的,要把格力電器的招牌,換成自己的名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