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客家人眼中的豆制品行業成長記
最近劇集《無憂渡》熱播,很多人感嘆:“陳奕恒都長大了。”
這句“長大了”聽著輕巧,背后卻藏著所有行業從業者最熟悉的一種節奏——
不是某一刻突然成熟,而是在一次次現實選擇中被逼著前行。
我是盧大發,廣東和平縣人,做腐竹出品管理這幾年,我也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
- 我們這個看似“傳統”的豆制品行業,也在一點點“長大”,只是沒人給我們配劇本,配的都是交貨期、售后單和平臺政策。
我們廠“小時候”,靠的是經驗撐起來的體系
回頭看,我們十年前的出品方式是這樣:
- 配漿靠肉眼看濃稠,抽皮靠手感判斷火候;
- 客戶反饋出問題,我們查不出是哪一批,也不知道是哪里出錯;
- 沒有追溯,沒有系統,更談不上標準流程。
那時候的我們,靠的是“人”,靠的是“經驗”,更靠的是客戶對我們“差不多就行”的容忍。
但時代不會一直“差不多”。我們是被推著成長的。
真正的轉折,是那句“你這批腐竹和上次不一樣”
2019年,一個長期合作客戶突然打來電話,說:
- “你這批腐竹顏色不一樣,是不是換料了?”
我們查不出是誰做的、哪天出的,最后只能道歉賠錢,客戶順勢換了另一家供貨商。
我當時站在車間外面,看著曬架上的腐竹一根根排列著,忽然就有點明白了:
- 不是我們沒認真做,而是我們講不清楚。
所以我們決定改變,不為先進,只為活得更清楚
我們廠這些年做了三件實事,讓自己真正從“靠人撐”走向“靠系統控”。
? 1. 濃度控制系統上線,產品厚薄一致了
以前漿稀漿濃全靠感覺,今天和明天的出品可能完全不同。
我們加了在線濃度檢測 + 定量供漿系統,濃度波動控制在±3%。
客戶滿意度直接提升,回頭率提高明顯。
? 2. 鍋爐溫控系統改造,火候自動調節
鍋爐火力控制從“聽聲音、看水汽”升級為傳感器+PLC聯動系統,精準保持在85~92°C區間。
效果:節能+減少炸皮,每月減少報廢產品成本約¥1000。
? 3. 產品批次碼系統上線,每袋腐竹“有據可查”
我們為每袋腐竹設置了唯一編碼,綁定生產時間、人員、原料批次、工藝參數。
客戶掃碼即查,客服5分鐘內響應問題,平臺維權效率更高。
真正的成長,是能說得清楚、交得出手、查得了責任
很多人以為這是“高投入”,但我們做的是“輕量改造”,投入不多,效果不小:
投入成本低于¥50,000,半年內基本回本。
這些經驗不只是我們適用,也適合正在轉型中的中小豆制品廠。
有句家鄉話說得很實:“做人唔怕輸,做事最怕冇章法。”
以前我們“靠感覺出貨”,客戶說好不好就決定你值不值;
現在我們能用數據說話,流程清晰,責任可追。
我們不是要做最潮的工廠,而是做得穩、說得清、能讓客戶信得過
我是盧大發,廣東和平縣的客家人,做腐竹不求快,但我們想把它做得更標準一點、更透明一點。
成長不是一夜之事,它是一個行業、一家廠、一個人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
#無憂渡 #豆制品行業成長 #智能制造落地 #腐竹標準化 #客家人 #盧大發 #傳統行業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