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遠比努力更重要
作者:大鵬
編輯:楚逸
風品:張戈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夢想是夢想,現實是現實!
時隔一年半,貴為黃酒一哥的古越龍山選擇再次提價。4月1日宣布旗下多款核心產品提價2%-12%。
而就在幾日前,3月28日公司最新財報剛剛出爐:2024年營收19.36億元,同比增長8.55%;歸母凈利卻從2023年的3.97億元降至2.06億元,滑幅達到48.17%。
不禁疑問,此次逆市提價能否提振盈利能力,市場接受程度如何?作為黃酒業領頭羊,增收難增利背后又隱藏著哪些困題呢?
01
連續四年業績不達標
還記得2023年業績說明會上,古越龍山董事長孫愛保曾豪言:2024年一定會努力實現酒類銷售增長12%以上,利潤增長12%以上,確保營收超20億元。結果上看未兌現。
實際上,這也是公司第四次業績失約。此前,其2021年定下的“力爭酒類銷售增長20%,利潤增長20%”目標;2022年和2023年,定下的“酒類銷售增長12%以上,利潤增長12%以上”目標,均未能實現。
2023年公司營收增長10.11%、凈利雖大增96.47%,大幅超出預設目標,但細觀主要得益于獲得沈永和酒廠房屋拆遷的補償款,以及持有的龍山電子49%股權轉讓款的一次性收入,合計高達2.05億元。而當年扣非凈利僅1.91億元,同比增長5.15%。2024年為1.98億元,基本與上年持平。
或許是吸取了前述教訓,2025年古越龍山的目標增速大幅下調。力爭酒類銷售增長6%以上,利潤增長3%。
聚焦此番提價,公告顯示,自4月22日起提高部分產品銷售價格,包括彩包花雕(加飯)系列提價2%—5%,清醇三年系列提價4%—8%,部分壇酒系列提價8%—9%,部分五年陳系列提價5%—12%,部分青花醉提價2%—5%,女兒紅桶裝酒系列提價3%—5%,女兒紅老酒系列提價2%—5%。
對于調整原因,古越龍山稱,鑒于部分產品包裝及配方優化調整,結合目前產品市場供需狀況,對公司部分重點產品的銷售價格進行調整。同時稱,上調部分重點產品銷售價格有助于提升黃酒品類的市場價值認同。因黃酒有其自身歷史文化,客戶黏性強,黃酒定價比較低,忠實客戶一直都在。
話雖如此,最終認同還要看銷量業績,在整體市場承壓、行業去庫存背景下,上述提價勇氣可嘉,可對未來經營業績的影響仍存不確定性。
據野馬財經統計,從2016年至今,古越龍山至少已有8次對旗下產品提價。但多次提價背后,公司盈利能力卻未見多大起色,2020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別為35.11%、35.96%、35.43%、37.58%、37.16%,遠未達到2019年42.29%的巔峰水平。
2023年11月產品提價后,2024年,古越龍山主要產品中高檔酒、普通酒的毛利率分別為44.32%、18.58%,較上年同期不增下降0.37個百分點、2.75個百分點。若拉長維度,早在2019年,古越龍山扣非凈利潤就達到1.8億元,而2024年只有1.98億元,5年累計增長10%,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影響,成長性難言光鮮。再結合上述連續四年未達目標預期,提價能否有效改善盈利能力要打一個問號。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認為,提價是一把雙刃劍,短期可能改善盈利能力,但如果不能同步提升產品價值和消費體驗,則可能加速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的流失,規模水平降低反最終不利盈利的持續改善。特別是在當前消費背景下,這一策略的風險性不容忽視。
酒業分析師蔡學飛對銠財表示,黃酒作為中國特有的酒品,本身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且也符合目前個性化與健康化的飲酒趨勢,而古越龍山作為黃酒品類代表酒企,本身具有一定品牌溢價,對于酒類產品,價格是價值體現,適當提價可提升品牌形象,提振市場部信心,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小步快跑的提價形式也較穩健,通過提價,古越龍山不斷升高的產品結構進一步增強盈利能力。
不過需注意的是,黃酒品類溢價本身不高。在蔡學飛看來,目前消費不振大環境下,提價更多的可能還是一種營銷策略,對市場實際銷售、企業業績的提升幫助很有限,黃酒價值提升更多的還是應從品牌文化,黃酒品類的價值挖掘以及消費場景的引導方面,單純提價對黃酒的發展作用有限。
02
銷售費超2.5億元
毛凈利率反降
高端之路怎么走?
的確,想要逆勢突圍,多維升級是重要一環,背后除了價格還有品質體驗。
作為黃酒業龍頭,古越龍山有著對標飛天茅臺的野心。近年對高端化不遺余力。公司不斷推出新品布局中高端賽道,如“只此青玉”等系列中,1959白玉版售價達到1959元/瓶。
營收占比隨之提升。2024年中高檔酒、普通酒、玻璃制品營收分別為13.98億元、5.07億元、724.62萬元,同比增長12.47%、5.10%、-63.90%。2023年,普通酒銷量占總銷量60%以上,中高檔酒不及40%,而2024年后者已攀至72%。
成績可圈可點,只是若放在整體酒類行業當中,中高檔酒不到15億級的體量仍相對較小,高端化之路任重道遠。
另一廂,由于宣傳持續加碼,高企的營銷費壓力也不容忽視。2023年,古越龍山銷售費2.47億元,同比增長37.37%,其中廣告及業務宣傳費等同比增加超1700萬元。2024年增速下來了,但延續了增長狀態,達到2.52億元。
說到根本,燒錢不可怕,關鍵是能燒出多少業績提振效果:2020年至2024年,古越龍山凈利率分別為11.44%、12.72%、12.46%、22.32%、10.67%。(2023年為非經營性損益貢獻。)2024年,中高端酒占比大升,整體盈利能力卻未見多大提升,除了凈利率下行,中高檔酒毛利率也同比減少 0.37個百分點,普通酒減少 2.75個百分點。
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表示,銷售費不是萬能藥,產品力培育才是里子,背后離不開人才團隊、渠道、產品創新、消費習慣認知等綜合因素加持。若一味銷售費走高,無法換取營收較快增長,對公司的利潤侵蝕、發展質量損傷不可不察。
據界面新聞,古越龍山普通酒品類的主要代表是500、600ml加飯花雕酒。瀏覽天貓超市上的在售產品,12瓶500ml加飯花雕酒折扣后約92.8元,約合7.8元一瓶。無論瓶身外觀還是價格,都是貼近消費者的“光瓶酒”。
但從白酒賽道看,以玻汾、西鳳酒為代表,光瓶酒售價基本在四五十元,黃酒不僅營收體量小,價格也更便宜、品類溢價不高,較難走上高端餐桌。即便貴為行業一哥,古越龍山也深受其困擾。
酒類行業分析師肖竹青指出,黃酒品牌形象認知度較低,很多消費者對其認知停留在10塊、20塊的心理價位。想突破此預期,就需高端化建設,消費者教育是一個漫長的工作,離不開長期主義。從社交屬性上來講,黃酒不如白酒,這方面黃酒進入狀態會比較慢。
酒業專家蔡學飛也認為,對于酒類這種社交性產品,價格是產品價值的重要體現,但前提是市場能接受這樣的產品定價,品牌能夠支撐高溢價,而會稽山、古越龍山等黃酒企業本身品牌價值有限,黃酒品類溢價也不高。在目前環境下,黃酒價值提升還是應該從品牌文化、品類價值挖掘以及消費場景等方面入手。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這幾年醬香崛起,清香雄起,濃香發力,進一步擠壓了黃酒這個品類的發展空間、增長空間以及擴容空間。且從新生代的角度來看,年輕人認為黃酒是中老年人喝的,對于黃酒的認知度和認可度是越來越削減的。這也讓黃酒企業進入了一個青黃不接的困境,也是黃酒更加內卷的核心原因。
一句話,無論自身實力還是賽道特征,提價都有一個限度。高端化破壁是一個系統工程,改變并非一朝一夕,即便古越龍山作為黃酒一哥,消費者教育仍需徐徐為之,需防范“費力不討好”、欲速而不達。
03
從全國化到全球化
對于2025年的經營計劃,古越龍山表示將繼續堅持高端化、年輕化、全球化、數字化發展思路。
客觀而言,為打破偏安一隅的區域酒局限,古越龍山全國化布局不遺余力。2023年,新增12家品鑒館,在北京、福州等十幾個重點城市舉辦高端品鑒會及一桌式品鑒會490場。當年國內除“包郵區”外收入占比38.35%,同期會稽山僅7.93%。2024年又新開紹興蘭亭品鑒館、新昌慢酒館,基本上已經覆蓋全國。
但這不代表沒隱憂。2024年大本營依然是第一收入主力:江浙滬地區銷售收入10.87億元,約占營收的57.03%;國內其他地區營收7.76億元,占比40.74%;國際銷售收入則基本與上年持平,僅有0.42億元。
為何即便是黃酒一哥,也難在全球化中占得一個席位呢?放眼整個酒水,黃酒市場占有率不足2%,僅有古越龍山、會稽山、金楓酒業三家上市公司。消費認知和普及率阻礙了其發展上限。
東北證券曾發布研報,2016年以前,黃酒業處于繁榮狀態,規模以上企業量在100家以上,2017—2023年則從121家減至81家,銷售收入從195.85億元降至85.47億元。且區域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地區,受地方飲食習慣影響,市場擴張難度較大。中國產業調研網研報顯示,江浙滬市場銷量占整個黃酒市場比高達70%以上。
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黃酒市場規模約210億元,雖較2023年有所增長,但較同期白酒業超8000億元的規模,還是差距巨大。
2018-2024年,古越龍山江浙滬地區的銷售占比是73.29%、67.23%、65.56%、63.33%、60.37%、59.17%、57.03%,區域依賴正在逐步降低,正在走出“包郵區”,成績可圈可點。但若參考上述賽道環境,未來的全國化乃至全球化仍是待解難題,持續走出去并不容易。
另一廂,江浙滬畢竟是黃酒業根據地、大本營,進擊全國化全球化的同時也要把牢基本盤。以2024年為例,江浙滬收入同比增加不足0.7億元,遠低于國內其他地區1.14億元的增量。
想要突破盈利瓶頸,光靠提價遠遠不夠。如何加強產品創新、提高品牌認知,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全國化乃至全球化,這些都是古越龍山等黃酒企業需直面的現實難題。
04
行業革新先鋒
方向遠比努力更重要
當然,面對年度目標接連落空,古越龍山也在自我調整進化,除了放低增長預期,還計劃加快推進黃酒產業園一期項目全面達產增效,完成生產研發服務中心項目主體建設,并在園區和中央酒庫建設光伏發電設施;計劃智能化釀造和瓶酒灌裝產能均達12萬噸以上,提升生產效率30%以上。同時,有目標、有重點地拓展全球市場,計劃新開品鑒館10家以上,招商100家以上。
從經營計劃看,2025年古越龍山要做的事情著實不少,且每一個都蘊含價值看點。
以出海為例,公司在歐盟、東南亞、美國、澳大利亞等市場加速布局。如在日本展開推介活動,在法國舉辦品鑒會,在澳大利亞澳中春晚上亮相,并在中國香港設立古越龍山(香港)公司,向中國香港市民和全球訪港游客推介紹興黃酒。
出于地緣和文化的親近性,自2024年10月下調烈酒稅后,中國香港往往被認為是內地酒企出海進程的關鍵一步。在尖沙咀K11人文購物藝術館的地下大型超市中,貨架上陳列的為數不多的內地酒中,就包括古越龍山旗下產品。
在“2025中國酒業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TOP30”中:上榜企業價值增長與下降各有15家。其中,古越龍山、山西汾酒、金徽酒品牌價值增幅位居前三,分別達到28.7%、24.4%和19.4%。
實際上,不單黃酒本身歷史悠久,古越龍山貴為行業一哥,也不缺市場經驗、消費資本積淀、品牌認知度。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紹興酒廠,憑借技術、質量、效益等諸方面的行業積淀,早在1994年就進入全國輕工業利稅200強。并于1997年登陸資本市場,早于貴州茅臺和五糧液。近年來,在全國化、年輕化、高端化方面也頻頻出擊,主動努力跳出“舒服區”彰顯出的活力韌性,稱得上一面行業革新旗幟。
轉型升級從不是輕松話題,如履薄冰如烹小鮮。若基于此,對于古越龍山,或許外界應再多一些耐心信心。不過,面對連續數年的經營目標放空、最新年報的凈利下滑,這個行業一哥的改革急迫性、精準度依然肉眼可見。
越是爬坡較勁期,越考驗耐力韌勁、戰略精準度,方向遠比努力更重要,提價之外還會有哪些動作?2025年能否達標呢?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