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適應變化的
時至今日,達爾文在《物種起源》里的這句話,含金量還在上升。翻閱1919的成長史,也在驗證達爾文的這句話。
2005年,1919開出中國第一家酒類專業零售店,從“貿易商”轉型“零售商”;2013年,1919開通“19分鐘送達”服務,將酒類消費從“計劃購買”推向“即時滿足”;2014年,1919登陸新三板,叩響資本市場大門。近年來,借助資本的力量構建酒廠、酒商、終端的F2B2C全鏈路體系;2025年,1919將零售場景升級為“酒飲+餐飲+社交”的復合空間,即融合“即時零售”與“場景體驗”的酒飲生活館。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1919這次商業模式升級,無論是創始人楊陵江的演講,還是營銷總裁鄭廣先的分析,亦或是劉儀偉的加入,還是矩陣化的店型,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長期關注1919、酒仙網等新業態,便發來信息問我如何看。
首先,我很欣賞楊陵江、鄭廣先等,他們喝酒很感性,做事很理性;其次,我很感謝1919的“進化”,為流通領域貢獻了鮮活案例及酒商轉型方案;再次,每逢行業調整,1919都會牢牢把握住機遇實現“逆天改命”。比如第三次行業調整期,1919對壘某知名酒企而名動江湖。
接下來,咱們抽絲剝繭,就問一個問題,錢從哪里來
1919要做三件事情,件件都不容易,只要成功一件,楊陵江、1919就得配享“酒業太廟”。
- 第一件事情,1919成為商業品牌,不再只是連鎖品牌
多數人買酒喜歡去某某網、某某酒行,包括1919,因為它們讓消費者更放心,不用擔心買到假酒。但是,消費者往往是買某某酒去1919,或者去1919買某某酒,指向性特別明確,1919忙來忙去,也就是某某酒的服務員、前置倉,掙錢掙得辛苦甚至還賠錢。如今,1919想要成為“酒業版胖東來”,也不是沒有機會,其加入了“酒飲+餐飲+社交”的場景,所以會成為“去1919吃喝玩樂”。
- 第二件事情,賦能酒店/餐廳回歸主流,不再是雞肋渠道。
眾所周知,賣酒的主流渠道是酒店/餐廳、煙酒店、超市、團購,如今又有了貨架電商、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事實上,酒店/餐廳始終是酒類即飲的主戰場,只不過伴隨著“自帶酒水”成為主流,酒店/餐廳渠道成為白酒銷售的“雞肋渠道”。想當年,不允許自帶酒水,成就了很多白酒品牌。如今,1919通過買酒送餐的形式,一旦消費習慣培養成功,那勢必會誕生新的勢能品牌,比如其戰略運營的論語、杜牧、MOJT莫其托等。
- 第三件事情,即零售一家獨大,重構流通新業態。
即時零售并非新概念,我時常將其視為O2O的煥新歸來,也相對認可“未來的零售都是即時零售”的觀點。無論是酒店、煙酒店、超市,亦或是傳統電商,勢必都要和即時零售融合在一起,使得即時零售一家獨大。當前,外賣重構了消費習慣,早餐、午餐、下午茶及夜宵,也就意味基于定位而買酒也將漸漸成為主流,尤其是酒飲消費的核心單品。所以說,越早加入,越容易享受紅利。
這三件事情,便是1919的當下及未來的盈利點,恰如首批50余家樣板店試點數據顯示,改造后門店營收利潤較傳統店增長3倍,驗證其4.0模式的商業價值。
酒飲市場從增量進入存量,如今又進入縮量,誰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誰就能獲得“?!崩?。
我觀酒業市場競爭,恰如一場摜蛋比賽,1919和消費者搭檔,廠家和經銷商搭檔,終局是“適者生存”,變局無非是“誰贏、誰平、誰輸”,既取決于時代賦予楊陵江、消費者的紅利,也取決于廠家和商家的改變。
只不過,伴隨著行業調整的到來,勝利的天平正在朝著1919、消費者開始傾斜。(歐陽千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