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南京銀行規模擴張“加速度”下,“體力透支”信號頻現,個人銀行業務深陷虧損泥潭,資本充足率持續下滑,撥備覆蓋率驟降......
近年來,南京銀行憑借迅猛的資產擴張與亮眼的業績表現,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其規模擴張的步伐在銀行業內一路狂飆,資產總額節節攀升,營業收入與凈利潤也呈現出令人矚目的增長態勢。然而,當2024年財報的神秘面紗緩緩揭開,一個與表面繁榮截然不同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這家萬億規模的城商行,在看似光鮮的業績背后,實則隱藏著諸多深層次問題。
規模擴張的背后,是個人業務的“零售困局”,是資本“能量告急”的危機,也是債券投資“雙刃劍”帶來的風險。南京銀行在追求規模與速度的道路上,似乎逐漸迷失了方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這些問題的出現?南京銀行又將如何應對這些危機,實現規模擴張與風險管控的平衡?
零售困局
2024年財報數據呈現出南京銀行整體業績的“繁榮”表象:資產總額高達25914.0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25%;營業收入502.73億元,同比增長11.32%;凈利潤201.77億元,同比增長9.05%。然而,在這看似亮眼的成績背后,個人銀行業務卻深陷虧損泥潭。2023年,個人業務利潤總額尚有28.48億元,而到了2024年,竟虧損11.99億元,同比暴跌142.12%。
個人貸款作為個人銀行業務的“頂梁柱”,2024年末余額達到3201.94億元,同比增長12.75%。其中,消費貸業務增長勢頭迅猛,2024年余額增至2038億元,較2020年實現翻倍,在個人貸款中的占比從不到50%攀升至63.66%。旗下南銀法巴消金公司表現尤為亮眼,2024年貸款余額暴增63.32%至514.97億元,凈利潤3.03億元,同比暴漲173%。
但規模擴張并未轉化為利潤增長,反而致使營業支出大幅飆升42.91%,達到137.4億元。個人貸款利息收入193.9億元,同比僅增長1.86%,遠低于消費貸余額17%的增速。信用卡業務同樣陷入規模與利潤失衡的困境:2024年余額114.6億元,同比暴漲59%,然而2023年曾跌破百億。盡管母公司個人貸款不良率較上年末下降0.21個百分點至1.29%,但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長20%,這表明風險仍在持續累積。
南京銀行個人業務虧損的根源在于成本失控。2024年,信用減值損失高達105億元,同比增長20%。南銀法巴消金的擴張使得南京銀行員工總數增至18045人,人均年薪約53萬元,人力成本的大幅增加進一步推高了整體支出。此外,主推的“鑫易分”消費卡年利率低至3%,近乎“貼著成本線放貸”,這無疑進一步侵蝕了利潤空間。
南京銀行雖高喊“零售貸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口號,實際行動卻與口號背道而馳,呈現出“規模優先”的態勢。2024年消費貸增速(17.36%)是對公貸款增速(14.86%)的1.2倍,但利潤貢獻卻為負。這種“大躍進”式的擴張,與監管要求的“穩健經營”原則格格不入。同時,不良率下降與信用減值損失暴增這一矛盾的數據組合,或許隱藏著通過貸款展期、借新還舊等方式延緩風險暴露的“技術操作”。
擴張背后的“能量告急”
資本充足率堪稱銀行擴張的“動力引擎”,然而南京銀行近年來這一關鍵指標卻呈持續下滑態勢。2022 - 2024年期間,該行一級資本充足率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路走低。至2024年末,核心資本充足率已降至9.36%;進入2025年一季度,這一數據繼續下滑至8.89%,創下新低。
照此消耗速度,不禁讓人擔憂:南京銀行的貸款規模擴張之路還能走多遠?
在當前凈息差不斷收窄的行業大背景下,眾多銀行為維持營收與利潤增長,常采取加大貸款投放力度、以量補價的策略。可對于南京銀行而言,若后續貸款投放規模難以跟上節奏,業務體量勢必收縮,屆時其營收和利潤的高速增長又該依靠什么來支撐?
撥備覆蓋率作為銀行抵御潛在貸款損失的“安全防線”,重要性不言而喻。2022年,南京銀行撥備覆蓋率為397.27%,到了2024年,這一數值降至335%,降幅達62個百分點。2025年一季度末,撥貸比更是降至2.68%,距離監管規定的2.5%上限僅一步之遙。撥備覆蓋率的持續走低,暴露出南京銀行在應對壞賬損失方面準備不足的問題。
2024年,南京銀行核銷不良貸款132.86億元,力度較2023年進一步加大,計提也增加了20%。這一系列操作的結果是,2023 - 2024年,南京銀行不良率在0.83% - 0.90%的狹窄區間內波動。不過,撥貸比的快速下降(從2022年的3.6%降至2024年的2.77%,2025年一季度末再降至2.68%)表明,銀行用于應對潛在貸款損失的資金不斷減少,利潤則相對增多。
這種“以量補價”的策略,在撥貸比降至2.69%的臨界點后,若繼續下行,風險將急劇增大。一旦撥貸比無法再降,南京銀行利潤的高速增長又該如何延續?
債券投資的“雙刃劍”
南京銀行素有“債券之王”的美譽,2024年債券市場的牛市行情,讓其在債券投資領域斬獲頗豐。2024年,南京銀行非利息凈收入達236.46億元,同比增長19.98%,其中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合計接近210億元,在營業收入中占比超40%。
然而,對債券投資業務的高度依賴,也讓南京銀行的業績穩定性深受債券市場波動的影響。2024年,南京銀行公允價值變動總收益高達73.77億元,而2023年僅為17.18億元,暴增近330%。如此大幅的業績波動,使南京銀行在面對市場不確定性時,顯得格外脆弱。
不僅如此,債券投資業務的單一性,還讓南京銀行在監管壓力下承受著更大的合規風險。2024年,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對多家金融機構的債券交易行為展開自律調查,指出部分銀行存在交易行為扭曲、利率風險管理能力不足等問題。作為債券市場的“堅定追隨者”,南京銀行也曾面臨類似的監管壓力與合規風險。
在南京銀行業績一路高歌猛進之時,高管薪酬與員工待遇的矛盾也愈發凸顯。2024年,南京銀行員工薪酬總額達96.3億元,較2023年增加4.6億元,同比增長5%。不過,這一增長主要源于員工總數的增加,而非人均薪酬的提升。2024年,南京銀行員工人均薪酬約56萬元,較2023年的57萬元略有下降,降幅約1.8%。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管薪酬呈現出另一番態勢。2024年,南京銀行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層的薪酬總額上漲至2514.1萬元,較2023年增長66.1萬元,漲幅為2.7%。尤為引人關注的是,董事長謝寧稅前薪酬僅102萬元,行長朱剛稅前薪酬僅72萬元,而副行長們的稅前薪酬卻高達209.28萬元。這種薪酬結構的失衡,不僅可能打擊員工積極性,還可能引發內部管理的不穩定。
南京銀行2024年財報成績亮眼,但個人銀行業務虧損、資本充足率下滑、撥備覆蓋率驟降等問題,暴露出其規模擴張背后的重重隱憂。未來,南京銀行能否在規模擴張與風險管控之間找到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將成為其能否達成“打造國內一流的區域綜合金融服務商”戰略目標的關鍵所在。
郵儲銀行多重困局,新帥鄭國雨承壓
中國人壽,“紙面富貴”?
寧波銀行,穩健增長的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