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遲遲,暖光熙熙。瑯瑯書聲與春風繾綣交織,奏響一曲動聽的求知樂章。春風翻頁,文脈有聲。《我與地壇》里的精神突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生命之光。每一部經(jīng)典,皆是歲月沉淀的瑰寶;每一行文字,都是滋潤心田的清泉。
春為歲首,書啟新程。在這花香彌漫之際,我們一起跟隨青大附中的小讀者們,在經(jīng)典的墨香中,探尋知識的光芒,感受閱讀的力量。
苦難為泥,生命自有花開——史鐵生《我與地壇》閱讀推薦
青島大學附屬中學2023級5班 張友柏
當命運將你推入深淵,你是否還有勇氣仰望星空?當健康離你遠去,你是否還能在殘缺的身體里孕育完整的靈魂?史鐵生用他的《我與地壇》給出了震撼人心的回答。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散文集,而是一個靈魂在絕境中的自我救贖,一個思想者在輪椅上的精神遠行,一部關(guān)于生命、苦難與救贖的啟示錄。
二十一歲,正是青春飛揚的年紀,史鐵生卻在這一年永遠失去了站立的能力。醫(yī)生宣判他"活不過四十歲"的殘酷預(yù)言,如同一把利刃,切斷了他對未來的所有想象。他曾坦言:"我那時整天都在想死的事。"地壇公園,這座北京城中并不起眼的古老園林,成為了他逃避現(xiàn)實的精神避難所。四百多年的古柏見證了這個年輕人日復(fù)一日的輪椅軌跡,石板路上留下了他思索的印記。在這里,史鐵生完成了從絕望到希望的精神涅槃,而《我與地壇》正是這一心靈歷程的忠實記錄。
《我與地壇》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既不是簡單的勵志故事,也不是沉溺于自憐的悲情敘事。史鐵生以驚人的思想深度和文學才華,將個人苦難升華為對普遍人類困境的思考。他寫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這種對死亡的超然態(tài)度,展現(xiàn)了一個思想者的精神高度。在《秋天的懷念》中,他對母親的追憶催人淚下;在《合歡樹》里,他將個人命運與自然景物融為一體;在《我二十一歲那年》,他真實記錄了殘疾初期的心理掙扎。這些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因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真摯而直抵人心。
史鐵生的文字具有一種特殊的魔力——在平實中見深刻,在樸素中顯華彩。他寫地壇的四季:"春天是樹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細雨,秋天是細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凈的土地上一只孤零零的煙斗。"寥寥數(shù)筆,意境全出。他寫對母親的愧疚:"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簡單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的懺悔。這種洗盡鉛華的文字風格,恰恰體現(xiàn)了"絢爛至極歸于平淡"的藝術(shù)境界,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被其深邃的思想所震撼。
于當代生活而言,《我與地壇》恰如一劑清醒劑,提醒我們停下匆忙的腳步,思考生命本質(zhì)的意義。史鐵生告訴我們:"苦難既然把我推到了懸崖邊緣,那么就讓我在這懸崖邊緣坐下來,順便看看懸崖下的流嵐霧靄,唱支歌給你聽。"這種在苦難中依然保持尊嚴與詩意的態(tài)度,對當下社會中遇到挫折就輕言放棄的年輕人,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我與地壇》更是一部關(guān)于救贖的寓言。史鐵生在輪椅上找到了寫作這一精神出口,用文字超越了身體的局限。他說:"作家的使命不是發(fā)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yīng)該向人們展示高尚。"正是這種高尚的文學追求,使他的作品超越了個人命運的敘述,成為照亮他人黑暗的精神燈塔。讀者在跟隨他的文字探索生命意義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著自我救贖的過程。
《我與地壇》自問世以來,已悄然走過三十余載光陰,卻始終保持著驚人的精神活力。在當代文學譜系中,它猶如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為迷途的靈魂指引方向。這部作品被收錄進中學語文教材,成為國民精神成長的重要養(yǎng)分,其影響力早已超越文學范疇,成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和精神符號。
不同世代的讀者都能在這部作品中找到共鳴——青年學子從中獲得直面挫折的勇氣,中年讀者領(lǐng)悟到與命運和解的智慧,銀發(fā)老者則體會到生命沉淀后的通透。這種跨越時空的普適性,正是偉大作品的標志性特征。
在物質(zhì)豐裕的今天,我們的精神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貧瘠。《我與地壇》恰如一股清流,洗滌著被物欲蒙蔽的心靈。史鐵生用他的生命實踐告訴我們:真正的富足不在于擁有什么,而在于成為什么;不在于身體的完整,而在于靈魂的豐盈。當現(xiàn)代人被各種焦慮裹挾時,這部作品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自我與世界的視角。
讀《我與地壇》,不僅是閱讀一本書,更是經(jīng)歷一場精神的洗禮。那些文字會在你心中繼續(xù)生長,成為你面對生活困境時的內(nèi)在力量。正如史鐵生所說:"生命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個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在這部作品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作家的思想軌跡,更是一種生命可能性的展示——即使被命運束縛在輪椅上,靈魂依然可以自由翱翔。
合上《我與地壇》,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朝圣。史鐵生用他殘缺的身體,為我們展現(xiàn)了最完整的生命圖景;用他有限的年歲,為我們打開了無限的思想空間。這部作品不是用墨水寫就的,而是用生命淬煉的結(jié)晶,是一個靈魂在黑暗中發(fā)出的最璀璨的光芒。讓我們帶著史鐵生贈予的這份勇氣繼續(xù)前行:既看清生活的殘酷真相,又依然熱愛生活;既明白命運的無常本質(zhì),又能在風暴中心保持內(nèi)心的安寧。正如地壇那歷經(jīng)滄桑卻愈發(fā)蔥郁的古樹,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在自己的生命季節(jié)里,生長出獨特的姿態(tài)與風景。這正是《我與地壇》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在搖擺不定的人生中,找到那個不可動搖的精神支點。
編輯:李源心
審閱:彭念東 周元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