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
自古以來,如何稱呼別人都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無論在歐洲還是亞洲,封建時代為了體現尊卑貴賤往往都會發展出許許多多復雜的稱呼。
比如“老爺”“大人”“陛下”“殿下”之類的,帶有明顯尊卑差異的稱呼。
而到了近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等級制度被打破,稱呼方面自然也就有了變化,由復雜逐漸簡化。
這一趨勢在辛亥革命后有了明顯加快的趨勢,男性無論身份地位皆稱“先生”,女性無論尊卑貴賤均稱“女士”。
建國后更是統一成了更為便捷的“同志”,一句同志便能走遍中國。
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同志這一過于泛化的稱呼也被拆解為了不少更為精確的稱呼。
針對這一現象,人民日報在近日發文,希望能讓“同志”稱呼重回社會主流,并在無形間釋放了三個信號。
1、遏制稱呼的泛濫化
呼吁讓“同志”稱呼回歸主流,最明顯的一個好處就是遏制一些稱呼的泛化和歧義。
關于稱呼在使用中逐漸泛化和歧義,這一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見。
就比如說最開始女士就能稱呼所有的女性,可因為這一稱呼過于正式,且一定程度上指成年女性,對于年輕女性也就又延伸出了小姐的叫法。
可小姐這個稱呼顯然也沒能用多久,因為它很快就成了人們對“性工作者”的“雅稱”。
為了避免這層帶有一定侮辱性的歧義,人們又開始用美女稱呼女性。
到了今天,美女這一詞語已經和“美”不“美”的關系不大了,而僅僅取決于是否是“女性”。
無獨有偶,很多詞語在今天的使用中,都已經和本義發生了變化。
就比如“臥龍鳳雛”本來是對智者的尊稱,但在今天卻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成了對別人離譜行為的諷刺。
包括“同志”這個詞本身,在今天也有一些新的特定含義。
因為早期互聯網對同性戀話題的審查相對嚴格,所以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都迫切需要一個代稱。
這時候同志這個詞就因為帶上了“同”這個字,而成為了同性戀的代名詞。
由此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稱呼的變化是相當之快的,甚至很多原有的稱呼也都因為特殊原因發生了改變。
這時候有一個相對標準且規范的通用稱呼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適用于更為復雜的社會環境
而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稱呼本身的適用性也在逐漸降低。
這一現象在年齡相關的稱呼上尤為明顯,在過去人們常常是熟人社會,姐姐、阿姨、奶奶之類的稱呼圍繞著輩分的高低。
雖然很多時候也會叫錯,但也都是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稱呼可以確定的。
但是隨著城市化發展,我們接觸的陌生人要遠遠超過熟人,這時候再跟對家譜一樣排輩分就顯得不合適了。
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根據對方的視覺年齡來判斷應該給對方如何稱呼。
但視覺年齡本身是不可靠的,再加上有的人介意把自己叫得小了或者老了,往往也會有很多的變化。
而同志這個泛用性極強的稱呼也就在這時候體現出了它的優越性,畢竟一個老同志和小同志就可以分別指代年紀比自己大或小的人。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很多工作崗位,畢竟不同的職位在一起時,往往需要對應出很多不同的稱呼。
以同志取代這些繁瑣的稱呼,不僅是平等的體現,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
3、強調平等的理念
最后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平等理念的體現了,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稱呼在很多時候是身份地位的體現。
不同人用不同的稱呼,實際上在無形中就形成了思想上的壓迫。
根據維特根斯坦的理論,我們并非直接認識世界的,而是通過我們的語言來認識世界。
清朝的太監常常對主子自稱奴才,雖然這看起來和自稱我沒什么區別,但實際上在潛移默化中在思想上烙下了“奴才”的鋼印。
這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對世界的認識都離不開我們自己掌握的語言,而語言的意義不在于語法上如何規定,而在于人們如何去使用它。
雖然在現代社會我們很難看到如此極端的案例,但語言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對人的影響卻是依然存在的。
而同志這樣更為平等的稱呼,很顯然就避免了這一負面情況的發生,反而傳達出了一個人人平等的積極理念。
即便在社會地位上確實存在不同,但因為稱呼一致,也會在思想上認同人格是平等的這一觀點。
當然,我們推廣同志稱呼也并不是意味著廢除所有的稱呼。
事實上即便在建國初期,同志稱呼最為普及的時候,也依然有很多其他的稱呼出現。
比如《紀念柳亞子先生》中就將柳亞子稱呼為先生。
諸如“先生”“領導”之類含有特定差異化的稱呼是符合我們語言習慣的,如果強行取消的話,反而會對我們的日常溝通和交流造成麻煩。
不管怎么說,作為日常用語,語言本身的目的是服務實用,而非單單停留在概念上。
結語
誠然,無論同志也好先生也罷,說到底都只不過是一個稱呼而已,對普通人來說用著最方便最精確,就是一個好的稱呼。
但對于現在社會上出現的許多問題,一個更為平等且泛用的稱呼出現,顯然也就成了大勢所趨。
叫一聲同志,未必就代表兩人之間真的就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但的確在無形中就已經確定了平等的地位關系。
不過既然社會上發展出了不同的稱呼,就代表在特定情況下,諸如“老師”“先生”之類的稱呼也的確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說人民日報呼吁讓“同志”重回主流,更多的還是希望能夠由此改變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而非一些人所傳的將其他稱呼廢除。
部分信息來源:
湘湘帶你看社會|人民日報:呼吁“同志”稱呼重歸主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