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歷史故事迷們!今天咱要來嘮嘮一位超有傳奇色彩的皇帝,他就是趙匡胤,那個黃袍加身,一手建立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出生于公元927年,祖籍涿州,在洛陽呱呱墜地。他原本可是后周禁軍的最高統領,后來在公元960年,搞出了一場驚天動地的陳橋兵變,登上了皇帝寶座,還改國號為宋,這可開啟了一段全新的歷史篇章。在他在位期間,那也是相當有作為,先后滅掉了南唐、荊南、后蜀、南漢等割據勢力,還在國內削藩鎮兵權,鼓勵大家務農興學,刑罰也很慎重,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話說周世宗去世后,他那年紀小小的兒子柴宗訓繼位,當時柴宗訓才7歲呀,這小娃娃哪能鎮得住場面。趙匡胤呢,就和弟弟趙光義,還有幕僚趙普,三個人偷偷湊一塊兒,開始琢磨著篡奪皇位的事兒。
到了公元960年,鎮州(就是現在河北省正定縣)和定州(現在河北省定縣)有人跑到汴京來報告,說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起來,要南下攻打后周。后周的符太后和宰相范質、王溥這些人,也沒仔細琢磨琢磨這消息是真是假,就慌了神,趕緊派趙匡胤統領大軍北上,去抵御外敵。甲辰日這天,大軍走到陳橋驛(在現在河南省開封市東北40里的地方),就停下來駐扎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陳橋驛四周突然就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呼喊聲。趙匡胤前一晚喝多了,這會兒才迷迷糊糊醒過來,剛走出臥室,好家伙,就看見一群將領,一個個手里拿著武器,整整齊齊列隊站在庭前。為首的趙光義和趙普,帶著眾人扯著嗓子喊道:“我們這些將領群龍無首,懇請點檢(趙匡胤當時的官職)您來做天子!”還沒等趙匡胤反應過來回答呢,這些人就麻溜地把早就準備好的黃袍,“唰”地一下披在了他身上,然后“撲通”一聲,全都跪下來,大聲高呼“萬歲”。這事兒,在歷史上可太有名了,就叫做“陳橋兵變”。緊接著,趙匡胤就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地返回了汴京。
后周大臣韓通聽說這變故,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趕忙從內廷一路飛奔回家,想著趕緊組織兵力,跟趙匡胤對抗。可他還沒走到家呢,半路上就被趙匡胤的部下給殺了。宰相范質、王溥一看這陣仗,嚇得不行,沒辦法,只能屈服。正月初五下午,趙匡胤就把柴宗訓給廢了,自己稱帝,建立了國號為宋的新王朝,定都汴京,這就是歷史上的北宋,還定年號為“建隆”。
趙匡胤建立北宋之后,放眼一看,天下割據勢力多得跟牛毛似的,心里就犯愁了。他找到趙普,愁眉苦臉地說:“我這覺都睡不踏實啊,為啥呢?就因為我這臥榻邊上,全都是別人的地盤。”在趙普的幫忙謀劃下,趙匡胤先把后周殘余勢力李筠、李重進等人的反抗給擊潰了。接著,他采用“先南后北”的策略,一門心思要統一中國。他先后把南平、湖南、后蜀、南漢、南唐這些割據政權都給收拾了,同時還不忘加強對北方契丹的防御,這皇帝當得,那叫一個有謀略。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八月,宋太祖趙匡胤擺了一桌酒席,把禁軍將領石守信等人都請來了。大家喝得正高興呢,趙匡胤突然嘆了口氣,說道:“要不是各位兄弟擁立我,我哪能有今天啊。可當了這天子,日子過得可真不舒坦,還不如以前當節度使的時候逍遙自在呢。現在我幾乎就沒睡過一個安穩覺。”石守信等人一聽,趕緊問道:“陛下您如今貴為天子,還有啥可憂慮的呀?”趙匡胤苦笑著說:“我這皇位,誰不想坐啊!”石守信他們一聽,就知道話里有話,趕忙表忠心說:“如今天命都定下來了,誰敢有異心啊!”太祖還是苦笑著說:“你們雖然不會有二心,可要是哪天,你們的部下也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就算你們不想當皇帝,恐怕也由不得你們吧!”石守信等人一聽,嚇得臉色慘白,“撲通”一聲全都跪下了,哭著說:“我們實在是太笨了,壓根沒想到這一點,求陛下給我們指條明路啊!”趙匡胤這才慢悠悠地說道:“這人的一輩子啊,就跟白駒過隙似的,過得可快了。人生在世,不就是為了榮華富貴,能享受安樂嘛。我替你們打算啊,不如把兵權交出來,去地方上當個官,買些良田美宅,給子孫后代留份產業,自己也能天天喝酒作樂,舒舒服服過一輩子。我再和你們聯姻,這樣君臣之間就沒猜疑了,上下都能相安無事,多好啊!”石守信等人聽了這一番軟硬兼施的話,第二天就很識趣地稱病辭職,乖乖交出了兵權。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沒過多久,太祖又用同樣的手段,把王彥超等節度使的兵權也給剝奪了,還把地方上的行政權、財政權都收歸中央。這么一來,中國歷史上老是出現的地方割據局面,基本上就結束了。
趙匡胤這人,對農業生產那是相當重視。他特別留意興修水利,還想法子減輕老百姓的徭役,這么一搞,社會經濟發展得可快了。趙匡胤確實是個有作為的帝王,不過呢,他有點太偏重“安內守外”了,還重文輕武,這就導致北宋后來出現了“內重外輕”“積貧積弱”的局面。他還把大量的田地賞賜給那些交出兵權的將領,這么一來,土地兼并的問題就更嚴重了,階級矛盾也越來越尖銳。
別看趙匡胤是個武將出身,可他特別愛讀書,經常是手不釋卷。他跟著周世宗平定江淮(就是現在淮河流域)的時候,有人跑去跟周世宗告密,說趙匡胤用好幾輛車,拉著自己的私人物品,里面全是財寶。周世宗一聽,派人去檢查,結果打開車一看,哪有什么財寶,全是幾千卷書籍。周世宗就納悶了,問他:“你是個武將,要這么多書干啥?”趙匡胤回答說:“我沒啥好計謀能貢獻給陛下,只能多讀點書,長長見識。”
趙匡胤用人可不管你有沒有資歷。他一方面囑咐手下的大臣,要多留意選拔有才能但是資歷淺的人,讓他們擔當重任;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隨時留意著朝廷內外的官員,不管是誰,只要他發現這人有啥長處和才能,都悄悄記在本子上。每次官位有空缺的時候,他就把本子拿出來翻翻,選個合適的人去擔任。這么一來,大臣們都拼命提高自己的本事。
趙匡胤這人,器量特別寬宏,從來不靠殺戮來讓人服氣。有一回,他擺宴席招待大臣們。宴席上有個翰林學士,叫王著,他以前是后周的臣子。這王著喝高了,就開始思念起故主,在大庭廣眾之下,直接喧嘩起來。大臣們都嚇壞了,心里直為他捏把汗。可太祖呢,一點都沒怪罪他,還讓人把他扶出去休息。王著這醉鬼,還不肯出去,躲在屏風后面,放聲大哭起來,好不容易才被左右的人給攙扶走。第二天,有人上奏,說王著當眾大哭,懷念周世宗,得嚴懲。太祖卻說:“他喝醉了。在世宗那會兒,我和他同朝為官,我了解他的脾氣。他就是個書生,哭哭故主,也出不了啥大問題,隨他去吧。”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后,帶著大軍回到汴京皇宮。一進皇宮,看見一個宮妃抱著個嬰兒,就問這是誰家的孩子,宮妃回答說是周世宗的兒子。當時,范質、趙普、潘美都在旁邊站著。趙匡胤就問他們,這孩子該咋處理。趙普他們回答說:“得除掉,不然以后是個禍患。”趙匡胤卻說:“我剛接了人家的皇位,再去殺人家的兒子,我可不忍心。”說完,就把這嬰兒送給潘美撫養,之后也沒再問過這事兒。潘美呢,也一直沒跟太祖提過這孩子。這孩子長大成人后,取名叫惟吉,還當了刺史。
陳橋驛在陳橋和封邱(都在現在河南省開封市東北處)之間。趙匡胤兵變的時候,陳橋守門官特別盡責,把城門一關,死活不讓趙匡胤的軍隊通過。趙匡胤沒辦法,只能轉道去封邱,結果封邱守門官一看大軍來了,馬上就開門放行。等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后,不但沒怪罪陳橋守門官,反而還給他升了官職,夸他忠于職守;轉頭就斥責封邱守門官,說他臨危失職,直接把他給斬首了。
公元976年,太祖突然病倒了,這一病,就把所有軍政人事都委托給趙光義代理。趙光義白天忙著處理朝政,晚上就去萬歲殿看望兄長。癸丑日傍晚,外面下著大雪,趙光義還在御房里批閱奏章呢。突然,一個太監急匆匆地跑過來傳旨,說皇上召他趕緊去萬歲殿。趙光義不敢耽擱,趕忙就去了。到了萬歲殿,只見趙匡胤躺在床上,氣喘吁吁,看著他,一時半會兒說不出話來,只是瞪大了眼睛,望著門外,也不知道啥意思。趙光義趕緊讓在床邊侍候的太監都退出去。太監們退到門外,站得遠遠的,就聽見殿內好像是太祖在跟趙光義說話,聲音模模糊糊的,時斷時續,根本聽不清楚。過了一會兒,又看見殿內燭光在墻上搖曳,忽明忽暗的,好像是趙光義在躲閃著什么。接著,就傳來斧子戳地的聲音,然后是太祖激動的聲音:“你好好去做!”這時候,趙光義跑到門口,大聲傳呼太監,讓他們趕緊去請皇后、皇子過來。皇后、皇子趕來的時候,太祖已經去世了。就因為這事兒,后人有各種各樣的猜疑。有人說趙光義進殿后,趁著太祖昏睡,跑去挑逗在旁邊陪侍的太祖妃子費氏。太祖醒了,一看這情況,大怒,抄起斧子就朝趙光義扔過去,趙光義躲開了,斧子就戳在了地上;還有人說太祖覺得有鬼纏身,趙光義拿著斧子給他驅鬼,所以才有斧子戳地的聲音;還有人認為是趙光義謀殺了太祖。直到現在,這“燭影斧聲”還是個千古疑案。
趙匡胤當上皇帝后,制定了先易后難、先南后北的統一策略。為了徹底結束唐末五代的割據局面,他還采取了好多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這些都給后來封建國家的統一,提供了特別有用的借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