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溜溜果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也許這名字對很多消費者來說有些陌生,但要說這就是那個“沒事就吃溜溜梅”的母公司,很多人就清楚了。畢竟其大單品“溜溜梅”可謂家喻戶曉,即使沒吃過也見過那魔性的廣告。
從溜溜果園的招股書來看,此次赴港IPO可謂準備充足,但客觀來說,“梅”開二度的溜溜果園,依然充滿挑戰。
營收雖好,舊疾仍在
先看財務數據,這三年來溜溜果園的營收情況十分不錯。
根據招股書數據顯示,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溜溜果園的總收入分別為11.74億元、13.22億元及16.16億元。
同期的凈利潤則為分別0.68億元、0.99億元和1.48億元。
不過在拆解過后會發現,凈利潤中還有著有政府補助的影子,近年來溜溜果園政府補貼一路從1950萬元上升至2024年的3380萬元,占凈利潤比例達22.8%。
雖然營收與凈利潤在穩步上升,但毛利率卻從2023年的40.1%下降至2024年的36%。
其中,營收占比最大的梅干類零食2022年到2024年的毛利分別為3.21億、3.16億和3.12億元,毛利率分別為39.6%、37.7%和32.1%,西梅類毛利也較為乏力,同期毛利率為36.7%、35.1%和32.4%。
只有新品梅凍類毛利率在40%以上。
但就算是梅凍,也已經是2019年推出的品類了。也就是說最近幾年里,溜溜果園更多的是對傳統產品的升級,沒有打造出下一款能挑大梁的新產品。
研發能力是溜溜果園IPO要面臨的重大考驗。
要知道這并非溜溜果園第一次沖擊IPO。早在2019年6月,溜溜果園就已提交了在深交所上市的申請,但僅半年后便因“為應對當時的市場環境”撤回A股上市申請。
當時溜溜果園計劃募集4.94億元用于休閑食品生產基地建設、新品研發和食品安全檢測、營銷渠道拓展和品牌建設幾大項目。
但時至今日,溜溜果園想要進行新品研發的沖勁兒似乎小了些。
根據溜溜果園招股書數據,截至2024年末,公司僅有26名研發人員。而且2023年到2024年,溜溜果園研發開支從3361.2萬元驟降至1894.8萬,降幅約40%左右。
對于溜溜果園這種較為“單一”品類的企業而言,對梅類產品的開發程度往往意味著其上限在哪,也會是投資們較為看中的價值所在,應適當重視。
單一品類也意味著溜溜果園需要具備更高的危機意識。
梅類農產品對氣候要求較高,2017年霜凍曾導致原料收購價暴漲,直接沖擊業績。盡管建立了端到端的原料管理系統,但梅類產品原材料的天生脆弱性仍是一大軟肋。
本次招股書中,溜溜果園坦言自然災害、極端天氣狀況、流行病及其他超出控制范圍的災難性事件可能會擾亂供應鏈,對業務運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這是梅子、西梅產品天然的季節性與災難性特征。
農產品天然的脆弱性與安全性始終是溜溜果園需要去關注的。
盡管溜溜果園在招股書中稱“我們并已建立涵蓋我們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銷售的全供應鏈的全面質量管理系統”,并把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食品安全與產品質量立為首要任務,但在黑貓投訴等平臺上,溜溜果園核心產品“溜溜梅”仍有400余條相關投訴。
除了產品端,企業發展上陪跑了溜溜果園近10年的紅杉中國在上市之前悄然離開。
根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早在2015年6月份,紅杉中國在A輪中以每股12.75元價格投資了1.35億元。
而在2024年6月,溜溜果園以減資方式回購北京紅杉所持全部股權,并于2025年1月完成減資登記。
根據招股書顯示,如今溜溜果園有濃厚的家族企業色彩,楊帆、李慧敏夫妻二人合計持有87.77%公司股份。
雖然商業圈不缺乏夫妻店努力經營最后IPO的案例,但也有李國慶與俞渝夫妻店分崩離析的事跡,IPO后,公司管理需進一步規范化。
經營方面,溜溜果園的貿易應收款項周轉天數逐年上升。2022年至2024年,溜溜果園的貿易應收款項和應收票據周轉天數從22.6天升至28.9天,
逐步提升的周轉天數,可能會使溜溜果園有效管理運營資金面臨更大的挑戰,對其財務狀況與流動性產生影響。
同時現金流也有壓力,2024年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僅為8437萬元,同比再降4000多萬元。
可以說溜溜果園IPO的“梅”開二度,依然充滿挑戰。
大客依賴下更需要產品競爭力
快消兩銷,營銷與經銷。
營銷上溜溜果園倒是不讓人擔心,畢竟溜溜梅單品的成功就彰顯了溜溜果園在營銷上的能力與重視。招股書數據顯示,2024年溜溜果園銷售及經銷開支維持3.1億元的高位。
但銷售上,溜溜果園似乎走進了大客依賴的怪圈。
從2022年到2024年間,溜溜果園自營網店的銷售金額占比越來越低,一路從12.6%跌至8.6%,經銷商銷售金額占比也從74.5%降低到40.8%。
反而零售商的銷售金額占比大幅提升,從12.9%一路飆升至50.6%,成為最核心的銷售方式。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占各年總收入的12.7%、14.2%和33.1%,
這其中,兩家客戶的增長引人注意。
2024年,客戶F和客戶G的銷售額占比大幅提升,分別從2023年的3.3%和3%增至14.1%和12%。
雖然溜溜果園并未透露具體客戶信息。但從總部位于中國長沙、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信息推測,很可能為鳴鳴很忙和萬辰集團,畢竟二者不但描述符合,更是當下零食量販領域領跑的企業。
固然,飛速發展的零食量販帶動了溜溜果園這類上游零食生產廠家的銷量與營業額,但這也變相導致上游生產廠家逐漸失去議價權。
要知道近年來鳴鳴很忙也屢次傳出要IPO的消息,僅2024年1年時間,門店數量從7000家左右飆升至1.5萬家,極速擴張的零食量販自然也需要照顧自己的營利點。
而零食量販的發展模式極度依賴議價能力,主打的就是低價競爭。這種模式下,溜溜果園這些上游生產廠家的壓力可想而知。
對投資者而言,大客戶依賴可能會削弱品牌的議價能力,加劇業績波動風險,甚至擠壓利潤空間,這是他們不想看到的。
這也是溜溜果園IPO路上需要去改善的一環。
這次IPO,溜溜果園計劃將募集所得資金用于擴大梅干零食、梅凍及產品配料的產能;提升品牌知名度、擴大銷售網絡及開拓國際市場;招聘研發人員及推進研發計劃;運營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等。
倘若一切順利,IPO后的溜溜果園需要一些新的突破。
除拓展海外市場外,溜溜果園還需要在產品上端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在單一“青梅+”的基礎上拓寬品類,比如說“打梅打”的軟糖產品、與優酸乳聯動的“青梅優酸乳”等都是不錯的品類嘗試,既然原料上有桎梏,那么從品類上突破不失為一個增長方向。
渠道上可以嘗試加大電商布局、直播帶貨等新零售直銷口的投入,避免大客依賴,提升利潤空間。
原料上可以嘗試增加自營梅產品生產基地,開展梅類農產品研發項目,增加自身抗風險能力與議價能力,穩定數量的同時進行原料質量上的再度提升。
總的來說,溜溜果園此次IPO,既是機遇,亦是試金石。能否打固有路徑的桎梏,找到新的增長曲線,將決定投資者是否愿意為這顆“梅子”買單。休閑零食賽道競爭白熱化的當下,溜溜果園需要的不只是“梅”開二度的運氣,更是脫胎換骨的決心。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
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