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來啦,我是瑾辰,謝謝你來看我~~??
閨蜜深夜打來電話,開口就是讓我借十萬塊錢給她,說她的房子要開始裝修了,但是沒錢裝修,裝修dai要開始裝修才能拿得出來。
我也沒有錢借給她,她把金額從十萬降到了五萬,我還是沒錢借她,于是她替我想了一個主意,讓我刷信用卡,或者去跟同事借,說最多一周就還我。
我拒絕了。
我也不喜歡向別人借錢。
那些真正困住窮人的,往往不是貧窮本身,而是這3個自我毀滅的習慣。
01.
戒掉“透支關系”
在政府部門當會計的同時,突然開始大量撒網式向同學借錢。
借錢的金額不等,小到幾百,大到幾千上萬。
并且,沒有說明確切歸還日期。
還是有很多同學借錢給她,我借了小幾千給她,后來有另外的同學打電話給我說,那個錢可能還不回來了,因為她透支公款,所以著急借錢去填補窟窿。
我想過她急用錢的原因,但沒想到是因為這個原因。
她每次打扮都特別精致,從頭到腳都是名牌加身,我一直以為是他們單位福利好,她的老公也挺會掙錢的。
看來是因為她的生活,讓她提前透支了。
再后來聽說她被單位開了,她也還是把錢還給我們了,但是以賣房子為代價,賣了房子的錢,她和她老公一人一半。
后來老公也變成了前夫。
據央行 2024 年數據,我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 980 億元,其中 60% 逾期者存在過度消費行為。
這就像一個無形的黑洞,不僅吞噬著個人的財物,還透支著身邊的人際關系。
02.
殺死“怨氣黑洞”
今年 4 月,北京地鐵 5 號線 61 歲趙某辱罵農民工事件登上熱搜。
這位自稱 “曾管理千人”的退休干部,因嫌棄農民工工裝臟污,在車廂內持續辱罵 “活不明白”“要飯的 ”。
監控畫面顯示,他全程青筋暴起、眼神兇狠,最終被行政拘留。
事后調查發現,趙某因退休金縮水、子女啃老等問題長期處于焦慮狀態,將地鐵作為宣泄口。
人民網 2025 年健康報告指出,長期抱怨會使體內皮質醇水平升高 30%,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美國心理學協會研究發現,每天抱怨超過 15 分鐘的人,其社交圈半年內縮減 40%。
抱怨就像一個無形的黑洞,不斷吞噬著我們的健康和人際關系。
03.
撕碎“面子詛咒”
前陣子都在說要漲工資了,大家都在興奮地討論。
其中有一名男同事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我以為他是不在乎這點錢。
打趣了之后才知道,他哪里是不在乎這點錢,而是因為工資卡直接被銀行扣了。
他說他有個弟弟,他的弟弟不怎么成器,作為哥哥的他肯定要幫扶一下弟弟。
最開始幫弟弟介紹了很多工作,但是都做不長久。
后來弟弟要做生意,找他借錢,他沒有錢,也覺得弟弟不是那塊料,便拒絕了,但耐不住父母的勸說。
于是給弟弟做了信用擔保。
果不其然,這生意沒做多久就全虧了,沒有進賬的弟弟,自然也沒有能力還錢。
于是,還錢這項艱巨的任務又落到了他頭上。
據國家統計局 2025 年調查,在月收入 5000 元以下群體中,68% 的人存在 “面子消費”,而月收入 3 萬以上群體中,這一比例降至 12%。
這組數據印證了:越窮越愛面子,越富越懂取舍。
管理學博士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指出:
“過度在意他人評價,本質是將人生遙控器交給他人?!?br/>
真正的逆襲者懂得用 “價值排序"”替代 “面子博弈”。
04.
巴菲特說:
“如果你在小事上過度消耗精力,就會在大事上失去判斷力?!?br/>
戒掉這三個習慣,不是教你做 “苦行僧”,而是讓你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真正能改變命運的事情上。
點個【在看】,當你學會用理性切割無效社交、用正念化解情緒內耗、用實力替代虛假體面,你會發現:原來人生最貴的奢侈品,是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