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超市限時搶購的主力是精打細算的長輩;但今天,涌入折扣店的卻滿是年輕人,大家將“薅羊毛”升級為了一種社交貨幣。這種消費的代際變化,令人頗為驚奇,但實則卻暗合中國消費市場的深層變革——高質價比成全民共識。
最近兩年尤為鮮明,轟轟烈烈的折扣潮下,玩家魚貫而入,賽道日漸擁擠,折扣行業開始出現百花爭艷的態勢。
在線下市場,奧萊的表現就堪稱亮眼。截至2023年底,全國門店就已達243家,近年來更是擺開了全速擴張的架勢,在全國多地頻頻落子。
明星奧萊更是成為消費熱門地,比如像上海青浦百聯奧萊、北京房山首創奧萊這些地方頭部項目,年銷售額均超40億元。
在大家看來,在奧萊無論是奢侈品,還是國際大品牌,總能讓人找到驚喜折扣,比如3折的阿迪、4折的耐克、5折的Prada……這些品牌實惠,讓人欲罷不能,網友直言“進了奧萊,沒人能空手出來”。
折扣零售的線上戰場,則數特賣電商唯品會為代表玩家。折扣在線上市場也吸引了不少消費火力。唯品會2024年全年GMV增至2093億元,SVIP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16%至880萬,貢獻線上銷售的49%,表現出了極高的粉絲黏性。人氣和高黏性背后,同樣依賴于“品牌折扣”的驅動。
網友菲菲是唯品會忠實粉絲,她的說法很有代表性,“唯品會價格跟奧萊差不多,都是大品牌打骨折,經常買價格很香,現在已經成了自己的線上衣柜。”
另外山姆、Costco、量販零食,乃至傳統商超轉型等大量折扣業態,同樣在乘勢而上,徹底掀起了折扣化消費的巨浪。讓大量年輕人一想到消費,就會首先考慮選擇折扣。
有網友表示,現在活像一個獵人,憑借敏銳的價格嗅覺,穿梭于各大折扣店,只為找到那份最高性價比。“用折扣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品質,這種消費無疑更高明,以前越貴越好的消費觀真的離大譜了。”
折扣熱的背后,本質是性價比消費崛起。大家在折扣店尋寶,在社交平臺分享用折扣省錢的“十八般武藝”。人們正重塑觀念,擁抱智性消費,既為整個消費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又增加了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