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集團近日發布的《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以保障騎手權益、加碼招聘以及劉強東化身外賣小哥送單引發行業震動。
隨后,星巴克、瑞幸等頭部品牌密集入駐京東外賣平臺,新茶飲、咖啡領域競爭格局悄然重塑。此舉不僅推動飲品外賣服務升級,更折射出平臺間對商家、騎手及消費者的深度爭奪。
01■
以騎手權益撬動市場
4月21日,京東集團以《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引發輿論關注。信中承諾不強迫騎手“二選一”、擴大招聘規模、提升騎手家庭福利,并明確“超時20分鐘以上訂單全額免單”。
京東《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
信中核心政策直擊三大矛盾:承諾為被競對平臺封殺的騎手提供充足訂單,將全職騎手招聘名額從五萬增至十萬;首創“雙職工”待遇,為騎手配偶提供快遞員、保潔等崗位;公開譴責競對平臺強迫“二選一”、逃避社保責任等行為。
其中最受關注的“超時20分鐘免單”政策,看似是應對運力短缺的應急措施,實則暗藏商業邏輯——通過將配送時效從“算法壓榨指標”轉化為平臺兜底承諾,京東試圖重新定義用戶體驗標準。
這封公開信引發行業震蕩的深層原因,在于其撕開了外賣行業長期存在的“潛規則”。京東直指競對平臺“不為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縱容幽靈外賣”“抽傭過高導致60%餐飲門店不盈利”等痛點,恰好呼應了近期輿論對平臺經濟的社會責任追問。而美團隨后發布的辟謠聲明,使得“二選一”羅生門更顯撲朔迷離。
圖源:豆包AI
這場隔空交鋒背后,實質是京東試圖以“騎手福利”為突破口,打破美團、餓了么雙寡頭格局的野望。正如業內人士所言:“當平臺開始比拼誰更善待騎手時,行業才算真正進入良性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公開信發布次日,星巴克、瑞幸等品牌加速接入京東外賣,暗示行業格局或面臨新一輪洗牌。
02■
扶持飲品外賣搭建差異化突圍模式
回看京東外賣的成長軌跡,其對飲品賽道的戰略性傾斜早有端倪。
2024年9月,京東App“秒送”專區上線“咖啡奶茶”板塊,瑞幸、庫迪、蜜雪冰城等頭部品牌首批入駐,達達配送體系同步接入。
這一動作直接導致京東外賣首月銷量TOP5被茶咖品牌包攬,瑞幸以3000萬單的驚人戰績登頂,相當于其9000家線下門店日均3.3單的線上增量。2025年2月啟動的“品質堂食商家招募計劃”,更是將全年免傭政策精準投向現制飲品品牌,吸引超過200家區域茶飲品牌入駐。
京東外賣頁面
有媒體報道,去年京東外賣開通首月爆單榜,TOP5全被咖啡新茶飲品牌包攬,其中瑞幸狂賣3000萬杯。其后的庫迪咖啡銷售2000萬單;第三名古茗600萬單;第四名茶百道400萬單;第五名霸王茶姬400萬單。
從業內流出的數據顯示,頭兩名瑞幸和庫迪能斷崖似領先,背后藏著兩個關鍵邏輯:
一是“搶跑”優勢明顯,大品牌早在入駐前就和平臺談好了流量扶持、滿減補貼。如瑞幸的“首單1元喝”、庫迪的“買一送一”,平臺和商家聯手砸錢引流。
二是茶飲咖啡天然契合外賣模式:一杯成本不到5塊的生椰拿鐵,賣15塊還讓人覺得“劃算”;下午茶場景和外賣的“懶人經濟”完美契合。反觀有剛性需求的正餐類外賣,客單價高、配送麻煩,反不如這些非剛需的飲品。
區別于傳統外賣平臺的流量平權策略,京東外賣對飲品品類的扶持堪稱“精準制導”。通過大數據分析下午茶時段的高頻消費場景,平臺主動將12:00-15:00的首頁流量向茶咖傾斜;與瑞幸聯合推出的“首單1元喝”、庫迪“買一送一”等活動,本質是通過補貼培養用戶消費慣性。
更值得關注的是履約體系創新:達達針對飲品特性研發防潑灑包裝,使杯損率從行業平均5%降至3%;在40℃高溫區域試點“冰袋+保溫箱”雙保險配送,消費者收到冰飲的溫度合格率提升至92%。這些細節革新,讓茶咖品牌的外賣復購率較其他平臺高出15個百分點。
03■
茶咖行業迎來渠道革命
網友評論
京東外賣的強勢入局,正在改寫新茶飲與咖啡行業的競爭規則。頭部品牌憑借先發優勢快速收割紅利:瑞幸通過京東渠道域流量轉化效率大幅提升;庫迪借助平臺補貼實現單日峰值80萬單,相當于新增4000家虛擬門店。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中小品牌的生存困境——某區域茶飲品牌負責人坦言:“大品牌有資本玩‘滿25減10’的補貼游戲,我們跟進就虧本,不跟就沒曝光。”
這場渠道革命倒逼行業重構產品邏輯。傳統外賣主打“飽腹型”餐品,茶咖則開創“情緒型”消費場景。數據顯示,京東外賣下午茶時段訂單占比達67%,其中“辦公室多人拼單”占42%,“追劇宅家”占28%。
這促使品牌研發“外賣友好型”產品:古茗推出大容量“分享裝”,客單價提升至38元;書亦燒仙草上線“買飲品送文創周邊”套餐,溢價近兩成。
供應鏈層面,滬上阿姨在京東區域倉設立預包裝生產基地,將鮮果茶配送時效壓縮至18分鐘,突破現制飲品“2小時口感保質期”的行業難題。
“京東秒送”外賣單
盡管京東外賣當前500萬單的日訂單量僅為美團(7700萬單)的6.5%,但其引發的“鯰魚效應”已清晰可見。美團緊急上線“茶飲專項流量池”,餓了么推出“30分鐘必達險”,行業競爭正從補貼戰轉向服務戰。
對于新茶飲品牌而言,這場變革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頭部品牌可借勢擴張市場份額,區域品牌則需尋找差異化生存路徑。
這場變革的終極影響或許超越商業范疇。京東推動的騎手社保繳納潮,已促使美團加速落實騎手養老保險補貼政策;達達試點無人車配送茶飲,或將破解“午高峰運力荒”。
這場戰役的終局,或許不在于誰能壟斷市場,而在于誰率先建立起“品質可控、履約可靠、數據可溯”的新一代外賣生態體系。
對于6億外賣用戶而言,平臺競爭的終極價值,正體現在那句樸素的承諾里:“超時20分鐘,我們免單”。而這,或許正是行業從“流量內卷”轉向“服務比拼”的真正開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