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要求“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推進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的具體舉措。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圍繞科技成果轉化展開了一系列探索與實踐。通過盤活存量知識產權資源、擴大增量產出,同時完善制度設計、簡化轉化流程,并加強多方聯動協作,有效疏通了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堵點。經過不懈探索,學院師生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大幅提升,從“不想轉”轉變為“我要轉”,成果轉化實現“0”到“1”的歷史性突破,多項技術成功應用于實際生產,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圖1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知識產權數字圖譜
聚焦“痛點”精準施策 針對“堵點”系統破題
1.簽約機構,專款專用,提供專業的成果轉化服務
一是通過招標采購,簽約2家專門的知識產權服務代理機構。為更好地服務師生知識產權申報、管理及成果轉化,學院通過比較省內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服務機構,采取公開招標形式,優選中標的2家知識產權代理服務機構簽約并服務2~3年。截至目前,為學院服務過的簽約機構有近10家。此舉旨在為全校師生在知識產權申請、管理及成果轉化方面提供“三全”服務,即“全方位咨詢、全面指導與全程跟蹤”,并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交流溝通平臺,在政策咨詢、技術評估、法律服務等提供“一對一”的一站式服務。二是專款專用,解決師生經費之憂。一直以來,學院積極鼓勵師生申報知識產權,劃撥專項資金,保證申請、專利維持、成果轉化等費用的支出,為師生解決了有關經費問題。近3年,隨著申請及授權數量逐年增加,學院撥付了近100萬元以支持知識產權申請、轉化等工作,保證專款專用。
2.盤活存量,擴大增量,保障知識產權的量與質
一是盤活存量,喚醒“沉睡”的專利。從2021年年末開始,為盤活學院有效知識產權400余件,通過與簽約知識產權服務代理機構協商進行成果推廣,在各類平臺開放專利許可,以及積極向有需求的合作企業和校友創辦企業進行推廣,將有效的“沉睡”專利推向市場,促成轉化。二是擴大增量,產出高質量的專利成果。首先,優化學生畢業設計框架,有效融入知識產權申請的要素,鼓勵指導教師將畢業班學生的畢業設計與知識產權申請要求進行融合,畢業生完成畢業設計作品的同時實現二次開發,完成知識產權的申報。其次,加大科研投入,積極鼓勵教師開展原創性、前瞻性項目研究,從已立項的各級各類科技項目、科研平臺(團隊)、協同創新(研究)中心、產業學院、市域產教聯合體與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的項目中挖掘高價值專利成果。再次,賽事成果挖潛。在師生參加的職業技能大賽、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以及成果轉化路演大賽等各級各類賽項的獲獎項目中進行挖潛,培育并扶持高價值科研成果,促成轉化。
3.完善制度,簡化流程,激發知識產權轉化活力
一是修訂完善相關制度,使成果轉化有章可循。近5年,學院2次修訂并完善了《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科研成果及知識產權管理細則》《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管理辦法》與《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績效考核與分配辦法(修訂版)》等5項制度。制度內容明確了成果轉化的有關條款,細化了成果轉化的收益分配,同時與績效獎勵、崗位聘任以及職稱評審等掛鉤,系列制度從申請、管理、服務等方面為師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了根本制度遵循,有效地激發了師生的積極性。二是簡化申請有關流程,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設計并優化知識產權申請與轉化的審批流程,實現了線上全過程辦理,讓師生“最多跑一次”,保證申請與審批的效率和透明度,減少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預,解決了師生“不想轉,不敢轉”的后顧之憂。
4.多方聯動,疏通堵點,保障成果轉化順利進行
一是多方聯動,梳理成果轉化“痛點”與“堵點”。學院積極組織財務部、資產設備管理部、科技與校企合作部、合作企業、簽約的知識產權服務代理機構以及師生等,構建起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溝通協作網絡。通過定期推送資源、召開培訓會議以及建立信息共享平臺等方式,各方共同梳理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遇到的資金、資產、技術評估、市場對接等“痛點”與“堵點”,為后續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奠定基礎。二是多措并舉,破解轉化難題。針對梳理出的“痛點”與“堵點”,學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方面,通過校企共建研發平臺、聯合申報項目、開展技術攻關等方式,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另一方面,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拓寬轉化資金來源,為成果轉化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同時,針對轉化過程中的難點問題,組織校內外專家團隊進行專題指導,此后,學院會根據專家團隊提出的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進行改進,以確保成果轉化工作順利推進。
師生科研熱情VS科研成果轉化“雙提升”
激發師生積極性,從“不想轉”到“我要轉”
不斷完善的成果轉化保障體系有效地激發了師生專利申請與成果轉化的熱情,使他們從一開始的“不想轉”逐漸轉變為積極主動的“我要轉”。
據統計,近五年來學院師生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專利申請量呈現穩步上升趨勢,從年均100件提升至130件,增長率達30%。同時數據顯示,師生共同申請達到年均1000余人次,且這一數據還在逐年攀升,這也直觀反映出了師生科研熱情與成果產出的“雙提升”。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學院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年均穩定在12件,彰顯了學院科研創新的質量與水準在逐步提升。
成果轉化率提升,實現“0”到“1”的歷史性突破
圖2 科研成果轉化成效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學院科技成果轉化率顯著提升。2022年以前學院的成果轉化率為0,自有關激勵機制改革以來,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從“0”到“1”的歷史性突破。截至目前,共實現成果轉化34件,實現轉化金額115.91萬元,年均轉化金額50多萬元。其中,“一種海洋傳感器節點的定位方法、裝置和設備”等4項發明專利單件轉化金額超過10萬元。“一種智能車載空氣質量管控方法、裝置及系統”等多項技術成果已成功應用于交通建設、智能制造等領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些成果不僅提升了學院的科研實力和社會影響力,也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為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投稿,特此致謝! 征稿啟事: 麥可思研究特別開放審核評估后整改思路、教學評價、新“雙高”建設、研究生培養、學科專業建設等主題的高校案例征集活動。誠邀各位老師添加微信號18602824882提供訪談線索或自薦,分享學校的寶貴工作經驗和優秀案例。
聲明:麥可思研究原創內容全面開放非盈利目的的轉載授權,轉載請留言或添加編輯微信獲得長期白名單授權(電話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轉載要求——
1.文首注明“轉載于麥可思研究”。
2.轉載請在文章發布的24小時后進行。
關注“麥研文選”,獲取更多數據——
?回復“月收入”,可獲取2023屆本科、高職月收入TOP30專業名單。
?回復“本科就業滿意度”或“高職就業滿意度”,分別獲取2023屆本科或高職就業滿意度較高專業TOP30名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