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樓盤花語前灣均價7W的盤,公區與樓道質量不如動遷房,請問是否存在內部貪腐、資金挪用、現金流緊張等問題,是否違背了中央為人民造好房的訴求?”
今年年初,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中國鐵建的提問言猶在耳。
中國鐵建的回復則十分云淡風輕:“經核查,上海花語前灣項目不存在您提到的上述問題”。中鐵建也強調:“公司將始終以高品質產品服務滿足民生需求,強化全流程精細化管理,切實履行‘為人民造好房’的社會承諾。”
而到今年6月,這個位于上海閔行區的樓盤就要交付了。
但是業主似乎并不買賬。
01. 屢陷“維權門”
事實上,從去年預看房開始,上海中鐵建花語前灣項目就不斷爆出業主維權的消息,本是高端項目,卻一股濃濃地“拆遷風”,“貨不對板”、“降標降配”是業主投訴的焦點,具體還涉及到了“綠化不如公租房”、“西區大門與宣傳圖不符”、“兒童游樂區粗制濫造”等。
經過業主代表幾番和項目上“溝通”,目前,花語前灣正在整改,包括綠化、公區、大門、兒童樂園等,不知道這次是否能摘掉“拆遷風”的帽子。
其實,不只是上海的項目,中鐵建在杭州、成都、青島的樓盤也都曾陷入“維權門”,“降標降配”都是業主吐槽的焦點。
比如,杭州中鐵建花語天境曾被投訴“1500萬的疊墅已6次漏水加鼠災”、成都西派融城業主的網友爆出“貨不對版”、入戶大門質量差、墻面反水等問題……
這些被投訴的項目也曾為中鐵建貢獻著銷售額。去年 ,中鐵建全年實現銷售金額951.45億元,在全國房企中排名第13位,較2023年提升2位。銷售額貢獻最大的為西南區域,年度銷售額350.7億元,占比近37%;其次為長三角區域,為298.5億元。
可惜,銷售額最大的兩個區域也是網上業主投訴的“重災區”。一篇篇業主帶著血淚的投訴似乎也在告訴中鐵建,在一路狂奔的同時,別忘了“為人民造好房”的初心。
對于長三角區域來說,上海是中鐵建的主戰場,貢獻了長三角大半業績。但是,2022年、2023年、2024年,中鐵建在上海銷售額分別為254.33億元、176.98億元、180.3億元,排名從第六位退步到了第九位。
由此來說,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中鐵建在上海都需要再好好加一把勁了。
02.利潤總額下滑了五成
從整個公司的業績來說,中鐵建面臨著利潤承壓。
不久前,中國鐵建年報顯示,2024年,中國鐵建房地產(簡稱“中鐵建”,是中國鐵建旗下主要房地產業務子公司?)開發業務實現營收718.9億元,同比減少13.7%。毛利率10.92%,較上年減少1.29個百分點;利潤總額12.64億元,同比減少58.18%。
中國鐵建表示,房地產開發業務利潤減少,主要是所屬單位交房減少以及房地產業務毛利下降所致。2024年,房地產開發業務毛利率降至10.92%,較上年減少1.29個百分點。
事實上,中鐵建的母公司中國鐵建也面臨著業績壓力。根據中國鐵建的年報,2024年其實現營業收入1.07萬億元,同比下降6.22%,實現歸母凈利潤222.15億元,同比下降14.87%,實現扣非凈利潤213.25億元,同比下降13.24%。
現金流問題也顯露出來。2024年,中國鐵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由正轉負至-314.2億元,較上一年下降253.9%;營業現金流比率為-2.94%。中國鐵建表示,是因報告期內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減少所致。但是,經營性現金流這一指標為負,通常意味著企業自身造血不足。
從負債端來看,中國鐵建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其中,截至2024年底,公司短期借款為1501.53億元,同比增長83.46%,長期借款為2813.86億元,同比增長42.24%,應付債券523.21億元,同比增長21.1%,長期應付款498.36億元,同比20.78%。
不斷增加的負債也帶來了財務費用的增加,中鐵建2024年財務費用支出79.46億元,同比大增70.47%,財務費用占凈利潤比重接近四成。
“轉型對于中國鐵建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今年1月,中國鐵建董事長戴和根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不轉型就是等死,轉型失敗有可能是找死,但轉型成功就會脫胎換骨。轉型的速度還不能慢,快了可能會有風險,但慢了就沒有未來。所以我們要把形勢想得更嚴峻,轉型決心要更堅定,推進措施要更有力。
相比于轉型“快”與“慢”,守住質量底線或許才是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