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區域教育綜合改革,充分激發基層學校教研的內生動力,豐臺分院依托集團化辦學模式,創新性地構建了“區-片-集-校”四級教研聯動體系,并計劃成立6個片區教研中心。
4月23日上午,東北部教研中心在教研聯盟主席校方莊小學,首次迎來了中芬“高階思維培養賦能教師課堂教學創新”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活動旨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背景下,以課堂教與學方式的變革撬動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進而推動區域骨干教師實現內涵式深度發展。
出席本次活動的有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鐘靈院長、芬蘭國際教育創新研究院李棟院長、芬蘭教育專家 Suvi-Tuuli Dahlsten、Tarja Elina Pulkkinen、方莊小學劉愛華書記、方莊小學張悅峰校長,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小教研張東嶺老師、教師發展中心劉勇霞老師、吳晨老師,以及豐臺區東北部教研中心的聯片教研員、數學、科學教師、美術學科教師。活動由方莊小學秦穎博副校長主持。
領導致辭
鐘靈院長在致辭中指出,中國教師和芬蘭教師有著共同的使命,即著眼于每一個孩子的未來,為未來社會培育更多優秀人才。基于這一共同目標,雙方開展了此次半天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鐘院長強調,芬蘭的基礎教育在全球頗具聲譽,尤其是在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方面成果顯著。芬蘭基礎教育備受認可,得益于其教學秉持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源于生活且結合實踐,讓孩子在大學科主題式、游戲式學習中實現潛移默化的成長。鐘院長期望通過與芬蘭教育專家的課堂研討,與會教師能共同切磋課堂教學理念與方式方法,碰撞思想、相互學習借鑒,讓聽課學生和參與活動的教師都有所收獲。
李棟院長表示,他始終關注著豐臺教育的發展。此次走進豐臺的小學觀摩課程,既有芬蘭老師授課,也有中國老師展示。他希望與會教師從兩種不同風格的課程中相互學習。此外,蘇薇老師將帶來項目式學習的報告,他鼓勵參加活動的老師積極思考,課后共同探討,同時希望同學們在課堂上充分展現個人風采。
中方示范課
聚焦新課標
方莊小學杜怡欣老師展示五年級數學《找次品》一課。課上,杜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驗證等活動,以小組探究合作的方式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
方莊小學張庚老師展示五年級美術《畫家徐悲鴻》一課。課堂上,張老師巧妙借助AI生成的哪吒數字人,帶領學生闖關并完成任務單。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徐悲鴻的生平,賞析其繪畫作品,深入探究作品中獨特的線條、色彩、構圖與明暗運用,進而感知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特征和民族精神。
方莊小學翟宇老師展示《增加船的載重量》一課,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發現船的載重量不僅與船的材料、結構、貨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種因素相關,還和船的體積大小相關,激活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芬聯合教研
芬蘭教育專家Suvi-Tuuli Dahlsten、Tarja Elina Pulkkinen和李棟院長針對中方展示課分別進行點評。他們充分肯定了授課教師通過豐富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展和核心素養培養的做法;同時,就關注核心素養與高階思維培養、提高小組合作效能、推進深度學習提出建議,希望教師在教學中搭建分層教學的金字塔模型,創新教學方式,為課堂變革賦能。李棟院長著重強調,所有教研活動都應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與改進措施,確保能夠落地實施。
芬蘭專家專題講座
芬蘭教育專家Suvi-Tuuli Dahlsten帶來專題報告《教授未來技能:基于項目式學習的案例研究—設計城市花園陽臺》。專家從項目式學習的五大環節 “規劃-研究-創建-演示- 反思”,深入剖析其內涵與實施要點,并分別從教師視角、學生視角解讀《設計城市花園陽臺》課程設計,引發與會教師對項目式學習的深度思考。
“躬行踐履始玉成,行而不輟終致遠”。此次活動為雙方教育交流搭建了平臺。未來我們將以國際化的課堂實踐研究為契機,以點帶面提升區域課堂教學整體水平,逐步培育學生作為未來世界人才必備的高階思維;同時,強化教師團隊的創新教學能力以及(跨)學科教研能力,致力于培養一批具備教學和教研創新實踐能力的 “研究型教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