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竹林間的農家小院,繁茂的大紅茶花樹下,兩位白發老人正面對面吹蒲公英。
盧太學放不開,連吹幾口氣,花球巋然不動;老伴兒張治新笑瞇瞇地一口氣將花球吹散開去,空中升騰起白色的輕羽。他舉著蒲公英的桿,像交響樂指揮家一樣,看著音符滑落。
盧太學原本還有些拘謹,此刻,臉上的笑容逐漸綻放開來。隨即,她和老伴兒前后腳朝著菜地走去。走過鮮花盛開的石梯小徑,側身溫言細語地交談,臉上的微笑像春風般和煦。
01
一見鐘情,就是你了
琴瑟和鳴的美好畫面源自1967年。當時,21歲的張治新被人介紹和隔壁的姑娘盧太學相親。一雙靈動的大眼睛,尤其是胸前垂著的那對黝黑麻花辮,一下撞開了他的心房。濃眉大眼,一身粗布舊衣卻干凈周正,張治新也給盧太學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兩人一見鐘情,很快結婚、生女。
兩年后,張治新到河北省秦皇島市當海軍。盧太學用柔弱的雙肩扛起了整個家:照看孩子,照顧老人,料理家務。那時車馬慢,夫妻倆的交流只能靠鴻雁傳書。張治新每次寫兩大頁,滿是綿綿思念,隨信附上的還有他每月的津貼。
張治新是新兵中少見的初中生,入伍后便被選為班長,次年更是直接被推薦去軍校學習。臨行前兩天,盧太學帶著三歲的女兒來探親。張治新毫不猶豫地留下來陪妻女,錯過了難得的提干機會。盧太學內疚不已,他安慰她:“世間事難萬全,順其自然撒。”
幾年后,張治新退伍回家種地,兼做護林員,還學會了嫁接果樹,貼補家用。他跑遍大小山林,看到好看的野花,便順手帶回家插起來。盧太學笑他“像沒長大的幺兒”,他聽了直樂。
一次,看見老鄉家的山茶花開得極美,張治新要來一根枝條,在小院扦插下三棵茶花苗。后來,盧太學生下兒子,茶花和孩子們一起茁壯成長。他主外,她主內,夫妻倆勤勤懇懇,光景一天好過一天。
2011年,夫妻倆拆了舊土房,建起了紅磚房。擔心妻子出院子摘菜,爬個土坡容易打滑,張治新便挖成梯坎,鋪上平整厚實的青石板。出入拾級上下,心中莫名安篤。
山茶苗開枝散葉,長成大樹。一雙兒女陸續畢業,并在城里安家。張治新夫妻暫別小院,進城幫忙照看孫子。直到2019年,孫兒長大,住不慣城里的夫妻倆決定回村。小院里,默默生長36年的茶花樹已亭亭如蓋,一如兩人的小家開枝散葉,已至三代,張治新把它們視為鎮院之寶。
村野生活恬淡安然。張治新和盧太學種菜、養雞、逗狗,枕著青草和泥土的氣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巴適得很。只是,年深日久,老屋的墻壁裂縫漸深。為讓二老住得安逸,兒女提議動手改造一番。
一家人七嘴八舌地集思廣益,畫下潦草的結構圖,買回材料,一點點摸索著動工了。周末,兒女回村幫忙,張治新帶領男丁修房子,盧太學率一眾女將做飯、干家務。兩位老將干勁兒十足,走路帶風。
02
花香四溢,愛人笑了
轉折發生在2020年。盧太學突發腦梗,房屋改造被迫中斷。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她漸漸康復,卻不愛笑了。
為了找回老伴兒的笑容,張治新四處搜羅花木,把院子裝點得花團錦簇。石梯小徑間種上了風車茉莉,家中也插滿了鮮花。盧太學嘴角上揚,但內斂的她不擅長當面表揚。張治新饒有興致地張羅,一會兒在墻上插一束紅千層,一會兒在桌上擺幾枝荷花。
偶爾,她嗔怪他瞎忙活:“花兒謝了,還要收拾?!睆堉涡潞俸僖恍Γ骸懊肋^就可以?!庇袝r,他們還去山野,采最絢麗的花編成花環,一起戴著拍照。
在一家人的齊心協力下,原有村屋被改建為現代與傳統結合的三層小樓。為與四周的竹林和對面的青山相搭,小樓保留了原本的紅磚墻面。閣樓加高,安上兩扇大窗,全實木的內飾,打造成了溫馨敞亮的陽光房。
為了解放二老的雙手,年輕人提議裝一臺自帶烘干功能的洗衣機。老兩口異口同聲地表示:“洗曬衣服不費事,少花錢?!辈贿^,當洗衣機買回來,看見洗完烘干的衣服柔軟熨帖,張治新頓時覺得物超所值,笑著向老伴兒炫耀。
廚房是一家人常聚集的地方,更是“盧指揮的陣地”,張治新銘記在心。她喜歡用柴火灶做飯,他便保留了傳統大鍋灶;為了讓她用得稱心,他根據她的身高量身打造;只要她有不滿意的地方,他立刻推倒重做。
私人定制的廚房深得盧太學喜歡。她在灶臺炒菜,張治新在隔墻對面的柴房添柴。閑聊間,菜香四溢。幾十年如一日,盧太學給老伴兒燒著他最愛吃的燒白、蘑菇炒筍子、鹵牛肉,這些家常菜吃了多年,味道總是那么香。兩人并肩而坐,三餐四季。晚風中,小院里,茶花樹下,不說地老天荒,只想彼此一世安好。
老屋舊貌換新顏,院落四季鮮花盛開。愛人在側,家人常伴,盧太學臉上的笑容又回來了。
面對媒體的采訪,張治新大方說起當年相親的場景;談及鴻雁傳書,他如實回答,開篇就是“親愛的,想你”。盧太學羞澀地表示,自己對老伴兒所做的一切很感動。張治新一臉得意,開心得像個頑童。
從芳華到暮年,張治新和盧太學攜手走過五十八載,在山野清風中,在柴米油鹽間,發現美好和趣味,用鮮花和熱愛裝點生活。從清晨到日落,老兩口同進同出,摘菜、賞花、灑掃庭院。他們熟稔到舉手投足就能秒懂對方心意,少有口角。偶爾發覺氣氛不對,張治新喚一聲“盧指揮”,那邊氣就消了,回應一句“啥子”。
熱愛攝影的兒媳只要回村,就把鏡頭對準老兩口,拍下這一幕幕動人的畫面。她將視頻上傳到網上,并給小院取名“耘兮小院”。沒想到,這歲月靜好的畫面治愈了無數網友。大家紛紛表示想結婚:“如果有人像爺爺那樣溫柔以待,我做一輩子飯也愿意?!薄霸瓉?,相互扶持、一起打拼的婚姻可以這樣幸福?!?/strong>
2025年的春晚,網友誤把其中的上海幸福小院一家當成了他們,紛紛來賀喜。張治新呵呵直樂:“一樣的,都是給大家帶去美和能量?!?/p>
其實,不只是網友,老兩口相濡以沫的真情也感染了后代。一雙兒女的小家和和美美,孫子熱衷跟同學分享一家人合力改造溫馨家園的故事。周邊的鄉親們也開始拾掇庭院,在房前屋后種滿鮮花。家家戶戶有花,時時刻刻有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