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譚延闿 右:宋美齡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相愛之人滿溢濃濃思念愁緒以表彼此之間的深深愛意,濃情蜜意的愛情故事總易讓人浮想聯(lián)翩,不禁心生向往。
若是沒了摯愛,愛情生命便只剩空白,容不下其余的人生色彩。對于晚清進士譚延闿而言,亦是如此,他只認只愛結發(fā)之妻,眼里心里皆無第三人的位置。
當一夫多妻的風氣尚有余溫之際,為了堅持自己的忠貞不渝,譚延闿又會作何反應,有何經(jīng)歷呢?
1.專一的晚清進士譚延闿
譚延闿,18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個官宦之家,父親是清末大臣譚鐘麟,譚延闿表面上確是一個無憂無慮的權貴少爺,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
清末大臣譚鐘麟
奈何譚延闿的母親是父親的小妾,她并未能受到府中眾人一視同仁的對待,甚至亦不能和兒子譚延闿同桌吃飯。譚延闿自幼多次目睹母親遭遇不公平對待,心中盡是憤懣與心疼。亦是如此,正室與妾室尊卑有別以及一夫多妻的封建風俗可讓譚延闿從小便對其產(chǎn)生了抵抗與厭惡。
雖說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但生存于一夫多妻的封建社會的譚延闿卻不盡然,其對愛情婚姻忠貞如一的態(tài)度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般更為清澈卻不失風度。
當時,譚延闿參加了清末最后一次科舉考試并成功考取進士,一時成為了風光無兩的大人物。如此一來,應勢前來說媒納妾的人日漸增加,但譚延闿皆是一一回絕,只認結發(fā)之妻的他委婉謝絕表明自己無福享受過多的情愛之事。
譚延闿
無論身處何種環(huán)境,面對何等誘惑,肩負何方壓力,譚延闿都堅決捍衛(wèi)自己的家庭,始終如一愛護自己的結發(fā)之妻。
譚延闿的妻子是江西布政使方汝翼之女,名叫方榕卿,兩人婚后的日子可謂是平淡又溫馨,相敬如賓的他們擁有著獨屬二人的愛情故事。不久,兩人的愛情結晶相繼誕生,方榕卿為譚延闿生下了四個孩子,三個女兒一個兒子。
六口之家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正如一幅幅充盈著幸福氣息的圖畫,好不樂哉。
或許是賢淑妻子和乖巧兒女為譚延闿帶來了無比珍貴的家庭溫暖,融化了他的冰冷,治愈了他深藏心底已久的童年創(chuàng)傷。
當下的譚延闿不再為母親所遭受的不公遭遇耿耿于懷,不再將自己禁錮于往昔的憤懣情緒,他愈發(fā)積極面對人生,想方設法孝順母親,給予母親絲絲慰藉。
譚延闿
與此同時,譚延闿對于家庭的忠貞情愫愈發(fā)濃烈,妻子的賢淑善良讓譚延闿更加篤定了封建家庭三妻四妾是不可取的婚姻狀態(tài)。
實則,不娶妾室不僅不會傷害家庭和諧,更是一個丈夫對于妻子所應盡到的忠誠,一生忠于一人何嘗不是一個最佳抉擇?六口之家是譚延闿心底的溫存,妻子更是他內心不可取代的重要存在。
2.謝絕孫中山提議婉拒宋美齡
譚延闿與妻子的美滿婚姻引得旁人羨慕不已,殊不知風平浪靜的生活背后卻風起云涌,不測風云蓄勢待發(fā),妻子方榕卿突發(fā)撒手人寰。
柔情似水的妻子消香玉隕,幾個小孩尚未成年仍需母親關愛,眼前的困境接踵而來。事已至此,一家之主譚延闿不得不抽離悲傷至極的喪妻之痛,將頹廢褪去,獨力肩負照看家庭的重任。一力包攬家長事短,譚延闿也從未有過續(xù)弦再娶的想法。
譚延闿
怎料是襄王無心,旁人有意。即使身處民國時期,三妻四妾的社會風氣仍是肆無忌憚地侵占于各個地區(qū),封建社會流傳下去的一夫多妻制度并未遭遇全面打壓,妻子離世丈夫續(xù)弦在旁人看來更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有人似乎總喜歡多管閑事,他們會過度關心你的婚姻情況,也會替你憂心財務經(jīng)濟問題,更會毫不芥蒂地為你提供“善意”幫助,熱衷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別人身上。而他們所給予的噓寒問暖,對于他人而言,實則只是一種無形的束縛,約束著他人思想自由。
風一起,吹皺一池春水。果不其然,聽聞譚延闿喪妻一事,前來譚府說媒另娶妻室的媒人絡繹不絕,生性溫順的譚延闿即使深受媒事困擾也只能是頻頻示意拒絕,并無加以嚴厲斥責。
宋美齡
但此時年近四十的譚延闿正值壯年,他的親朋好友也不忍心見他一人孤獨終老,于是紛紛加入勸婚隊伍。盡管如此,譚延闿仍是癡心一片不愿另娶他人,將忠貞專一演繹得淋漓盡致。
譚延闿好友孫中山先生見況,出于好意便主動為其介紹了一位好佳人,她正是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宋美齡。孫中山先生與妻子宋慶齡一致認為如若能促成譚延闿與宋美齡兩者的婚事,是一個有利而無害的舉措。
另一方面,當時年輕的宋美齡美麗動人又不失知識涵養(yǎng),確是一個內外兼修的佳人,追求者亦不在少數(shù)。對于與譚延闿聯(lián)姻,她的父母對此皆無反對之聲,目光長遠的宋美齡亦并不在意自己是續(xù)弦入嫁,她欣賞的是譚延闿的出眾能力。
拒絕一眾好友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當事人譚延闿卻聰慧地謝絕了孫中山先生好友的一番好意,同時也婉拒了宋美齡的賞識。
在譚延闿的自我認知中,他甚是清楚自己只忠于結發(fā)之妻一人的婚姻態(tài)度,無論對方是何等美人亦無絲毫動搖。
譚延闿對不娶妾室不續(xù)弦的堅持是他對家庭懷揣著的崇高責任心,如潺潺清流洗滌出愛情最美的模樣,倒映出婚姻最淳樸的忠貞。一次又一次的介紹與說媒何嘗不是在考驗他的底線與準則,所幸他堅守住了自己的家庭。
在當時,譚延闿不愿赤裸裸地辜負孫中山先生的一片真心,直截了斷的拒絕更會使得孫中山先生有失顏面。再者,他亦不想傷害宋美齡女士的欣賞使她難堪。
宋美齡
一番思索過后,譚延闿終是得到一個權宜之計。
計劃應運而生的第二天,準備周全的譚延闿便劍及履及地趕赴宋家,一出好戲正式上演。
拜訪當日,譚延闿手捧一份大禮獻給宋老太太,緊接著下跪連著叩頭三下,整套動作行云流水。見此景象,宋老太太自是大吃一驚,旁人也一頭霧水。正值眾人疑惑之際,譚延闿用洪亮的聲音道明此次登門拜訪的真實目的——希望能做宋老太太的干兒子。
宋老太太極其喜歡譚延闿的真誠與行動,還沒緩過神來便點頭示意認了他做干兒子,事情正如譚延闿所設想般進行。最后,譚延闿成為了宋老太太眾所皆知的干兒子,宋美齡隨之便成了其干妹妹,兩人的婚事便是不攻自破。
如此一來,不但無需直接拒絕孫中山好友的真心建議,亦不會傷害宋美齡的顏面問題,更是和宋家成為了緊密友好的關系,最重要的是堅守了自己一生只忠于一人的婚姻準則,這對譚延闿而言,可謂是一舉多得。
好友孫中山
3.一生只夠愛一人
作為民國遠近聞名的大人物,譚延闿婉拒宋美齡的事情仍是傳到了世人耳中。經(jīng)過此次事宜,人們也終是放棄了勸說譚延闿續(xù)弦另娶的想法,不僅如此,眾人開始紛紛稱贊譚延闿的忠貞不渝。
自結發(fā)之妻因病早逝后,譚延闿至死再無婚娶,以獨身姿態(tài)做好家中支柱的角色,成為了一夫多妻風氣社會中的一枝獨秀。他的忠誠不二,他的堅持自我,他的高度責任感,無不令人為之動容,值得世人稱贊不已。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自妻子逝世后,譚延闿的掛念情緒多是泛濫。每逢兩人的結婚紀念日,譚延闿皆會如期創(chuàng)作一首詩來悼念結發(fā)之妻以表空虛與懷念。1930年,譚延闿與世長辭,終與妻子于黃泉相聚。
中:譚延闿
跨越了漫漫的孤獨婚姻旅程,譚延闿終是滿載思念之情奔向了他的一生摯愛,回到了結發(fā)妻子的溫暖懷抱,亦得以向其分享滔滔不絕的人生履歷。
任世間紛紛擾擾,譚延闿一生只愛一個人的忠貞不渝歷經(jīng)考驗與磨礪后仍是以傲然姿態(tài)屹立不倒于風俗社會,成就了一段真摯無比的愛情佳話。
他用自己的堅持不懈打敗了庸俗的一夫多妻婚姻制度,如其所愿地活成了自己向往的模樣,塑造了一個對妻子忠心耿耿的模范丈夫,一個對家庭高度負責的盡責父親形象,他的身影是如此偉岸與高大。
任時間匆匆流逝,譚延闿不受世俗影響堅守自我態(tài)度。盡管身處封建社會,他也可以是憑借一人之力構建獨屬自己的人生藍圖,用自我的婚姻準則為自己的婚姻生活填滿色彩,完成了一幅別樹一幟的生命圖畫,盡顯忠誠與愛意。
無畏時代變遷,亦不懼歷史發(fā)展,對愛情忠貞不渝,對婚姻始終如一,對家庭負責到底,對愛人永懷愛意,永是值得世人學習遵守的人生態(tài)度,永垂不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