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看過來,這是咱們青云村散養的土雞蛋,蛋黃飽滿,營養豐富。”鏡頭前,主播“大嘴村長”手持新鮮雞蛋,熱情洋溢地介紹當地農產品。直播間觀看人數不斷攀升,訂單提示音此起彼伏。在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青云村村委會前,這場“云端趕集”正火熱進行,5臺補光燈映照著村民紅撲撲的笑臉,也照亮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圖為“大嘴村長”在青云村進行助農直播
從“菜場搶位”到“云端突圍”
“過去3點就得摸黑出門,挑著擔子走6里路去占攤位。”80后村民熊凱翻出手機里的舊照片:寒冬清晨的菜場門口,老人們蜷縮在竹筐旁。2024年,這個在外務工20年的通信工程從業人員毅然返鄉,“看到工作隊的直播計劃,我知道改變的機會來了。”
武漢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負責人董重介紹:“過去主要采取‘資源傾斜、政策引導、資金投入’被動型幫扶模式,如今我們將幫扶模式升級為‘產業共建、生態共治、成果共享’主動式創造,邀請農戀集團入駐,依托專業力量打造青云村直播基地。我們不僅要賣貨,更要培育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圖為武漢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到村民家中雞舍查看情況
直播間里,走地雞在鏡頭前撲棱翅膀,剛敲開的雞蛋流出飽滿的蛋黃,這些曾被埋沒的農產品如今成為“爆款”。村書記熊兵展示著后臺數據,開播11天銷售額突破百萬,土雞蛋日均售出3000枚。京東物流站長算著賬:“村里的農產品可通過冷鏈物流發往全國,48小時直達北上廣。”
新農人點亮“數字星火”
一處民房前,熊凱正帶著3名青年拍攝農村題材短視頻。“這是我們的‘醉青云’賬號,希望用視頻講好青云村的故事,帶著當地的農產品走出去。”參加7期培訓的他已掌握運鏡技巧,“工作隊送我們去參加專業培訓,拍攝、剪輯、運營都有專家輔導。”
圖為青云村村民熊凱2024年返鄉創業
農戀集團運營總監透露,主播“大嘴村長”平均單場帶貨業績超5萬元,吸引3萬人在線觀看。更讓工作隊欣慰的是,像熊凱這樣的“種子選手”開始反哺鄉鄰:“我們計劃培養更多本土團隊,讓直播技能像蒲公英般傳播。”
小屏幕轉動大格局
站在博沿熊灣實景直播基地旁,董重介紹:“直播基地只是起點。”隨著青云村農產品入駐“荊楚優選”平臺、文旅短視頻陸續上線,青云村正打造“云上田園”IP。通過直播帶貨,村集體每年可獲20%利潤分紅,這些資金將反哺幸福食堂和“雨露計劃”助學工程。
直播間人氣依然旺盛,打包好的快遞箱壘成小山。從凌晨搶攤位的辛酸,到如今指尖躍動的訂單,青云村的這場“數字突圍”,不僅讓老味道走出深閨,更讓新農人看見希望。正如熊凱在短視頻里的獨白:“我們賣的不僅是農產品,更是鄉村振興的春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