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年4月27日,格蘭特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波恩特普里山特的一所小木屋里,他后來成為美國陸軍總司令,在1865年率聯(lián)邦軍贏得南北戰(zhàn)爭,并于1869年至1877年擔任第18任美國總統(tǒng)。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的肖像
他執(zhí)掌白宮后建立司法部,行之有效地推動民權,并在重建時期同共和黨激進派合作保護非裔美國人權利。
格蘭特的親筆簽名
格蘭特能征慣戰(zhàn),具有政治膽識,認識到廢除奴隸制和武裝黑人的重要性;善于把握戰(zhàn)爭全局,作戰(zhàn)指揮堅決果斷,為合眾國取得內戰(zhàn)的勝利做出貢獻。在總統(tǒng)任內雖頗受詬病,但他執(zhí)行“中立”的外交政策,集中精力處理國內事務,也為美國的工業(yè)革命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李鴻章的“鐵哥們”格蘭特
打贏南北戰(zhàn)爭
1861年4月12日,聯(lián)盟軍炮轟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薩姆特堡,引爆南北戰(zhàn)爭。消息傳出后格蘭特與鄰里一樣對戰(zhàn)爭憂心仲仲。
1845至1847年左右的格蘭特
林肯4月15日召今7.5萬志愿軍,格蘭特次日出席評估局勢、鼓勵參軍的群眾大會,父親的律師約翰·亞倫·羅林斯在大會演講,激發(fā)他的愛國心。他準備參軍,多年后回憶時不無滿足:“再也沒有踏入我們的皮具店”。
1861年9月格蘭特準將在伊利諾伊州開羅照相(1911年出版)
1861年8月5日,格蘭特當上志愿軍準將,這場美國內戰(zhàn)給了他揚名立萬的機會。在這場戰(zhàn)爭中,格蘭特的表現(xiàn)十分出色,因此很快得到了破格提拔,并且得到了林肯總統(tǒng)的嘉獎。到了1864年3月,林肯總統(tǒng)任命格蘭特為聯(lián)邦軍隊總司令,還授予陸軍中將的軍銜。
油畫《和平締造者》,左起:舍曼、格蘭特、林肯、波特
格蘭特不負所望,于1865年結束了這場內戰(zhàn)。
羅伯特·李在阿波馬托克斯法院戰(zhàn)敗后向格蘭特投降(相關繪畫)
內戰(zhàn)結束后,格蘭特成為民族英雄。伊利諾伊州加利納為他建了一所住宅,費城贈他一所大廈,紐約人民募集了10萬美元獻給他作為獎金。國內戰(zhàn)爭的勝利,為格蘭特后來進入白宮打通了道路。
李氏投降五天后,格蘭特于4月14日在首都出席內閣會議。叛亂分子計劃當晚暗殺內閣高官,孤注一擲企圖推翻聯(lián)邦。約翰·威爾克斯·布斯在福特劇院以手槍命中林肯頭部,總統(tǒng)次日凌晨去世。
包括格蘭特在內的許多人認為他也是暗殺目標,檢察官在法庭審判時宣稱與布斯同謀的邁克爾·奧勞克倫曾跟蹤格蘭特,因為格蘭特夫妻二人謝絕總統(tǒng)當晚到福特劇院看戲的邀請所以他也算是躲過了一劫。
副總統(tǒng)安德魯·約翰遜4月15日宣誓就職。4月19日格蘭特出席林肯葬禮在時獨自站在一邊,在眾人眼中痛哭失聲,稱林肯乃“我所知頭號偉人”。格蘭特決心與約翰遜合作,私下還表示對新總統(tǒng)按林肯遺志管理政府充滿希望。
入主白宮
林肯被刺,副總統(tǒng)安德魯·約翰遜上位繼任總統(tǒng),最初他對格蘭特也器重,并且授予他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陸軍上將的軍銜。然而不久后,兩人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與此同時,共和黨內的很多人都看好格蘭特,于是推舉他為總統(tǒng)候選人。格蘭特贏得了大選,于1869年3月4日正式出任美國第18任總統(tǒng)。
格蘭特–科爾法克斯競選海報
在擔任總統(tǒng)期間,格蘭特在組織內閣和安排親友的問題上,犯了一系列的錯誤。他選擇退出政壇20年的漢密爾頓·菲什為國務卿,被認為是糊涂和無可奈何的決定;他選拔的三任財政部長,要么是不合法,要么是貪污犯,要么是行賄受賄能手,優(yōu)秀的戰(zhàn)爭部長約翰·羅林斯卻英年早逝。
在其親友的安排上,采取了典型的任人唯親的做法。本來,格蘭特在家族中曾經一度是不討人喜歡的敗家子,當選總統(tǒng)后便被奉為至尊。有些原來曾嘲笑他的親友,趁機大發(fā)其財。格蘭特夫人的家人朱莉婭·登特掌管了就業(yè)管理局的大權,吃賄賂肆無忌憚。登特家族的其他幾名成員,也是在格蘭特的幫助下在公共機構委以重任。格蘭特的兩個兒子,分別在軍隊和銀行任重要職務。政治批評家抱怨說,格蘭特一家是“一人當政,雞犬升天”。在格蘭特任職期間,其他方面的丑聞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僅在《美國總統(tǒng)大全》中所列的丑聞就有五項:
丑聞之一,黑色星期五事件。兩個投機商詹姆斯和杰伊計劃壟斷黃金市場,為了確保政府不會通過拋售黃金來挫敗他們的計劃,他們雇傭總統(tǒng)的妹夫貝爾·科爾賓對白宮施加影響。在他們的精心安排下,人們看到他們在一艘豪華游艇上宴請總統(tǒng),于是許多人誤以為格蘭特和這兩個人是一伙的,此計得逞以后,兩個奸商就開始大量地購買黃金,使每盎司金價在4天內漲了23.5美元。這時格蘭特意識到他上了當,于是命令財政部拋售了400萬美元的美金,結果造成了金價暴跌。人們稱這一天為黑色星期五,就是在星期五這天,許多投資者和一些企業(yè)因大量購入黃金而破產。
格蘭特總統(tǒng)就職典禮盛況
丑聞之二,信貸公司行賄事件。信貸公司的官員曾在聯(lián)邦資助建造聯(lián)合太平洋鐵路的過程中非法掠取超額利潤,為了阻止對他們非法活動的調查,他們把股票以大大低于市場的價格出售給一些有影響的國會議員,在這個行賄案中充當該公司代理人的是共和黨議員奧克斯·埃姆斯,被指控接受股票的人中有眾議院議長后來任副總統(tǒng)的斯凱勒·科爾法克和當時的眾議員后來成為總統(tǒng)的加菲爾德。這件事在1872年的總統(tǒng)選舉中被揭露出來,成為攻擊格蘭特的一顆重型炮彈。
展現(xiàn)信貸公司丑聞和威士忌酒集團案對格蘭特影響的漫畫
丑聞之三,拖欠稅款舞弊案。當時財政部長威廉指定約翰·桑伯恩為特別代理人,負責征收拖欠稅款,根據(jù)私下的協(xié)議,桑伯恩所收取的手續(xù)費高達所征稅款的50%。眾議院在1864年進行的調查,表明桑伯恩共收取了40多萬美元的欠款,他得到了其中的一半左右。這場丑聞導致了財政部長的辭職。
托馬斯·納斯特政治漫畫
格蘭特在中間掌舵,周圍是他競選連任的對手
丑聞之四,威士忌酒集團案。1875年,財政部長本杰明·布里斯發(fā)現(xiàn)有將近數(shù)百名釀酒商和聯(lián)邦官員根據(jù)一個密謀把數(shù)百萬美元的酒稅裝進了自己的腰包。格蘭特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命令檢查官們要迅速查處,不讓一個有罪的人逃掉,可是不久格蘭特的私人秘書奧維爾·巴布克被證明卷進了這個丑聞,格蘭特口氣軟了下來,并且開始給巴布克求情,試圖讓他的私人秘書逃脫罪責,在這一樁大丑聞中有110名參與密謀者被證明有罪。
描繪布里斯托調查威士忌酒幫的《哈珀周刊》漫畫
丑聞之五,陸軍部長賄賂案。1876年,陸軍部長貝爾納普被指控每年接受許多印第安貿易商人的酬金。開始還是他的妻子來收取酬金,在他的妻子死后,貝爾納普干脆開始自己收錢,在參議院的審判開始之前,他知趣地辭去了部長職務,這才避免了彈劾。
1874年《哈珀周刊》插圖
看臺上的格蘭特剛剛否決“通貨膨脹法案”,眾人向他祝賀
接二連三的丑聞使格蘭特名聲大損,因為在這些方面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對經濟一竅不通,執(zhí)政后期造成了經濟蕭條,同樣引起了選民們極大的反感。
至此,格蘭特的政治聲譽日益低落。在1876年的國會選舉中,盡管格蘭特的支持者還想推舉他當總統(tǒng)候選人,但格蘭特決計不再參加第三次總統(tǒng)競選。在最后一次給國會的咨文中,他坦率地承認:
沒有任何搞政治的經驗就被選為總統(tǒng),這是我的幸運,也是我的不幸……
1880年《帕克》雜志政治漫畫
嘲諷兩手緊抓“威士忌酒幫”、“海軍幫”的格蘭特還想第三次入主白宮
下方用“腐敗”絲帶吊著眾多黨羽(累贅)
周游各國
1877年3月4日,格蘭特出席了他的繼任者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的就職儀式之后,便開始了他的環(huán)球旅游。
從1877年5月到1879年9月,格蘭特帶了夫人和最小的兒子先后到歐洲、非洲和亞洲各國訪問。游遍了英國、比利時、德國、瑞士、意大利、丹麥、法國、埃及、巴勒斯坦、挪威、俄羅斯。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遠涉重洋訪問非洲和亞洲的卸職總統(tǒng)。在歐洲,格蘭特和妻子在溫莎堡得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接見,并會見了英國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在德國則受到首相奧托·馮·俾斯麥的歡迎。
1878年格蘭特與奧托·馮·俾斯麥見面
在亞洲訪問期間,格蘭特曾到過英屬印度、新加坡、暹羅、中國和日本。
1879年,格蘭特訪問中國,受到清政府和在華西人前所未有的盛情款待。格蘭特夫婦一行從香港出發(fā),先后游歷廣州、澳門、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格蘭特的中國之行,成為當時報界追蹤的焦點,受到中方和西方人士的共同關注。
1879年,他在天津與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相晤,受到高規(guī)格禮遇;并在北京會見輔政的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
在天津,他與時任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相晤,一見如故,彼此間的感情頗深。李鴻章當時頗為自負地對格蘭特說:
我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兩個人,我們鎮(zhèn)壓了歷史上有名的兩支叛軍(指格蘭特贏得南北戰(zhàn)爭,李鴻章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
格蘭特與李鴻章
他在酒席宴上請求格蘭特幫忙調解中日琉球糾紛(參見詞條1874年日本侵略臺灣事件),格蘭特一口答應,遂成為清政府的外交特使。格蘭特訪華時,曾攜帶鑲有鉆石的手杖,李鴻章看到名貴手杖后愛不釋手,格蘭特對他說,手杖乃全美工商界所送,回國征得工商界領袖同意后再轉贈給他。但格蘭特返美后,于1885年病逝,未來得及將手杖親自贈與李鴻章。此外,格蘭特曾于1880年贈予李鴻章價值300美元的銀兩,理由是李鴻章曾“隆重招待了格蘭特和他的隨從們三天,并在他們離開時饋贈了禮物”。
格蘭特在北京期間,應清朝總理衙門大臣、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與李鴻章的請求,試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居間調停,解決中日之間有關琉球群島主權的爭端。但他推出的“分島而治”的方案(將山北群島歸日本,中部中山群島歸琉球自主,山南群島則歸中國),不僅未能解決爭端,反使日方乘勢提出“分島改約”的建議,損害中國權益,最終清政府決定采納拖延之法,琉球也難逃被日本吞并之實。格蘭特的這次調停沒有成功。事后,格蘭特在給李鴻章的信函中所說:
中國若不自強,外人必易生心欺侮,在日本人心中,每視中國弱自家強,所為無不遂者。彼既看不起中國,則無事不可做。日本既如此,則他國難保無輕視欺陵之事。據(jù)日本人以為,不但琉球可并,即臺灣暨各屬地動兵侵占,中國亦不過以筆墨口舌支吾而已,此等情形最為可惡。
格蘭特希望中國奮發(fā)自強,否則“日本以一萬勁旅”可“長驅直搗中國三千洋里”。他建議李鴻章“仿日本之例而效法西法”,“廣行通商”。如是則“國勢必日強盛,各國自不敢侵侮”等。
格蘭特回國后不久,又于1880年訪問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qū)和墨西哥等地。所到之處,各國政府和人民群眾都把他當作美國自由戰(zhàn)爭的英雄。
格蘭特1913年起便是50美元紙幣正面人物
格蘭特于1885年7月23日上午8:08在麥格雷戈山頂小屋謝世,享年63歲,去世時家人就在身邊。150多萬人在紐約出席葬禮,全美各大城市舉辦追悼會,媒體盛贊格蘭特可比華盛頓和林肯。
格蘭特的葬禮列車在西點準備開往紐約
他的遺體葬入河濱公園,12年后于1897年4月17日遷入格蘭特將軍國家紀念堂,又稱“格蘭特之墓”,創(chuàng)下北美洲最大陵墓紀錄。李鴻章不忘舊情,委托其時清廷駐美重臣楊儒替他奉上禮金、銅碑并植樹兩棵志念。
李鴻章托人在格蘭特陵園后種下的銀杏樹(右側較粗較高者)
編輯|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