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芙蓉區都正街,每晚有個地方笑聲鼎沸,那正是致力于傳播曲藝文化的長沙得樂相聲社。近年來,長沙芙蓉區積極力推傳統文化創新發展,尤其在支持得樂社等文化團體發展上推出多項舉措,力促形成了“傳統與現代交融、文旅與消費共生”的特色模式。
4月23日,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叮當與西安青曲社相聲藝術家苗阜、王聲、京韻大鼓藝術家楊菲等來到得樂社交流,并聯袂為長沙市民獻演,引發觀眾直呼“太過癮”。叮當稱贊長沙芙蓉區是個好地方,其聯動長沙得樂社力推傳統曲藝創新傳播,更好助力了“網紅長沙”、“快樂長沙”的名片打造。當晚,相聲表演藝術家奇志還專門登臺為觀眾分享“弘揚傳統文化,時刻得到快樂”的感悟。
據悉,得樂社由奇志發起創建,由何晶晶、君風等一大批湖南本土笑星擔綱“快樂擔當”,近年源源不斷吸引了全國各地優秀表演人才加入。此前,芙蓉區將街區老廠房改造為得樂社都正街劇場,通過精準招商和政策支持,全力打造文化消費新地標。
定址都正街以來,得樂社固定每晚演出,堅持“每晚讓觀眾得到快樂”,其與周邊歷史街區形成聯動,帶動街區人氣和夜間經濟。得樂社與旅行社合作,成為游客打卡點,節假日上座率達100%,已較好形成“本土+傳統+創新”的表演模式。目前,得樂社線上線下粉絲超500萬。
“北有德云社,南有得樂社。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觀眾們的期待。”據得樂社負責人君風介紹,得樂社堅持“通俗不低俗”、“接地氣聚人氣”的創作理念,節目融合傳統相聲、脫口秀、小品等多元形式,還通過主流電視媒體、融媒體平臺推出了《君風笑傳》等一批新喜劇、搞笑短視頻,旨在激活傳統曲藝的網絡曝光度,全力吸引外地游客“跨城追劇”,助力打造長沙文旅品牌。
近年來,長沙市芙蓉區積極推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融合,有效構建了以得樂社、《新劉海砍樵》等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融合創新“芙蓉品牌”。該區將傳統花鼓戲改編為沉浸式幻境秀,加入裸眼3D、威亞技術、音樂劇等元素,吸引大批年輕觀眾,實現傳統戲曲“破圈”。舉辦“非遺鬧元宵”等傳統節假日活動,將湘劇、花鼓戲等非遺項目引入茶館、社區,以互動體驗增強市民參與感。芙蓉區通過修復都正街、馬王街等11條歷史街區,引入各類新業態,形成“老街+新景”文化消費新場景。此外,為更好扶持群眾文化創新發展,今年以來,芙蓉區還支持成立了區曲藝家協會等多個專業性群眾團體。
(撰稿:資喻宇 來源:湖南教育電視臺 湖南教育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