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收到一個之前參加過訓練營的同學發來的消息,他目前在阿里工作,職級 P7。
說實話,這個年終獎配置還是挺香的,實名羨慕了。
績效 3.75,漲薪 4.5k,年終獎是 6 個月薪資,還有 40 萬的長期激勵。
這里特別說明一下,長期激勵不是股票期權,而是現金,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解鎖。
都說大廠打工人都是牛馬,但真的到發錢的時候,他們依舊站在這個社會的中上層。
這位同學之前參加了我的產品訓練營,翻看聊天記錄發現,當時他的訴求很簡單,希望能更加深入理解業務和產品。
因為阿里的產品都有極強的業務屬性,所以單純從軟件層面去做產品很難做出成績和亮點。
在阿里工作的讀者應該直到,不管是晉升還是拿高績效,通常需要有一定的業務結果和特殊貢獻來支撐。
后來的交流中得知,他把我們在訓練營中講到的關于場景分析、需求分類、業務模式、產品規劃的方法都應用在工作中,獲得了不錯的效果。
其實這些工作過去也有接觸,但就是沒有一套方法去整合起來,尤其是以結果為導向的輸出落地能力。
經過一年的實踐,還是得到了不錯的結果反饋。
我在訓練營上說過一個例子,工作就像在學校考試,我們在試卷上遇到的題目總覺得不會,但實際上都沒有超綱。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
是書本上沒提到么?是老師沒講過么?是自己做題和復習不夠么?
都不是。
關鍵原因就一個,融會貫通。
我相信你們都看過很多書和文章,或許也上過很多課,同時也參考過別人的成功經驗,但放在自己身上好像都用不起來。
這種情況下,我們能說書上和課上的那些方法沒用么?
當然,一定有人會這么認為,因為理論和實踐的確沒有結合起來。
然而,對別人方法和經驗的使用一定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結合自身實踐環境的調整和改良。
我再舉一個例子。
如果你們去過山姆會員超市,一定見過現場煎牛排并試吃的攤位吧,可能很多人也吃過。
包括我們看一些電視節目或者視頻,也有不少教你怎么煎牛排的方法分享。
你看了,記住了,甚至爛熟于心。當你回家按照方法去復刻時,發現煎出來的牛排跟你試吃的完全不一樣。
有沒有思考過,問題出在哪里?
同樣的問題我也經歷過,后來我知道了,是因為我的實踐環境和操作細節跟我看到的記住的有很大區別。
比如火候、時間、煎鍋的差異,這些都會對結果有很大影響,即便用的是同一套方法。
所以,方法是正確操作的步驟,而出結果的關鍵點不在于步驟,而是反復練習和基于自身實踐環境的調整優化。
后來我發現,在相同的方法前提下,山姆師傅說要大火,但我在家里燃氣灶用中火就夠。
他說一面煎 40 秒就行,但嚴格按照這個時間我就發現煎老了,所以我改成 30 秒,原因是他用的不銹鋼平底鍋,而我用的帶紋路的專用牛排鐵鍋。
你看,方法還是那套方法,但是我得根據自己的實踐環境去做動態調整優化,而且是伴隨著多次嘗試和失敗得出的屬于自己的方法。
這個過程,就是融會貫通。
同理,做產品也是這個過程。沒有方法就是憑直覺,那出結果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所以需要學方法。
學到方法后不代表一下子就會很厲害,還會有一個根據實踐環境調整優化的融會貫通過程。
其中,一定會經歷失敗和反復嘗試,這是必然的。
因此,考試也好、煎牛排也好、做產品也好,在方法和實踐這個層面,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年終獎覺得羨慕,嘗到別人的牛排很美味時,一定要知道他背后做了什么。
不會有隨隨便便的成功,都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和努力積累下來的。
很多看起來簡單的事,只有自己上手才能建立第一體感,做產品尤其如此。
以上,希望對你們有所啟發。
················· 唐韌出品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