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連接總第O六O期文字,上篇講到作品中鑒藏印王姊圖書(朱文)和奎章閣寶(朱文)兩印,有此考證是從歷史的角度上推算出來的。史料記載,是在 1311 年當年正月,祥哥剌吉的弟弟元仁宗即位,這位滿是雄心的帝王想要成就一番霸業,他改用漢族文臣,減裁冗員,開始整頓朝政。隨后,姐姐進號為“皇姊大長公主”。自此,她便成為了皇姐,有了兩方收藏印:王姊圖書和皇姊珍玩。雖為草原后裔,皇姐卻一直對漢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其藏品多為中原文人所做,數量之多,使人驚訝。據考證,除去《游春圖》,宋代的《寒雀圖》等名作也曾歸于皇姐帳下。本期要繼續講到第三印索額圖和笫五印畢瀧的簡析,惜第四印一時無從查考。然后是后記的上半部分,關于此畫的創作時間和一個特定的環境下,由北宋過渡到南宋后,從筆法和宣染上的有何區別之處。
藏印簡析三:索額圖即赫舍里?索額圖( 約1630~1703年),姓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索尼之子,康熙孝誠仁皇后叔父,中國清代康熙朝大臣。赫舍里?索額圖初任三等侍衛,直接晉升一等。康熙七年(1668年),任吏部右侍郎。歷任一等侍衛、國史院大學士兼佐領。康熙帝即位之初,鰲拜擅權,索額圖輔佐康熙帝計擒鰲拜,并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故深受信任。康熙九年(1670年),任保和殿大學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察大考,顧八代勇冠三軍,在平定三藩之亂中戰功卓著,翰林院注考“政勤才長”,索額圖改注 “浮躁”,致八代降調。次年,改任內大臣、議政大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其弟心裕、法保懶散驕縱,索額圖教導無方被奪去內大臣、議政大臣、太子太傅,只任佐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任領侍衛內大臣。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索額圖為中俄談判使團首席代表,率使團至尼布楚與俄方代表戈洛文談判。最終雙方在對等談判的基礎上簽訂了第一個中俄條約《尼布楚條約》。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年老休致。后因在清朝宮廷斗爭中依附皇太子胤礽,其弟心裕亂法,赫舍里?索額圖結黨妄行,看重李光地,與明珠相互攻擊,爭權奪利,議論國事,騎馬逾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交宗人府拘禁,不久死于禁所。以上這段文字講述了索額圖官職的歷任經過,此要講到幅中的鑒藏章,印文比較殘缺,因紙本易損壞,又經多次裱裱,雖有模糊,但印文依稀可辨。索額圖也是一位收藏大家,據《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上冊第七三六頁,索額圖專欄上有六枚私章,鈐在五代南唐時期的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中,流傳過程由南宋內府、元內府,后相繼為明代項元汴、清代耿照忠、索額圖和清內府收藏,民初被末代皇帝溥儀挾捐出宮,今藏遼寧省博物館。
藏印簡析四:書畫舫(待考)
藏印簡析五:畢瀧澗飛氏藏即畢瀧(1730~1797年)、乾隆、嘉慶年間人,字澗飛,號竹癡,江蘇鎮洋(今江蘇太倉)人。趙溶婿,秋帆制府畢沅之胞弟(畢沅是乾隆年間的狀元、大學者,生平亦喜愛金石書畫,家中收藏頗為豐富,曾購得《清明上河圖》,畫上便有畢瀧、畢沅二人印記。畢瀧工畫山水及竹石,蒼渾而秀,深得曹云西(知白)法,又工書,喜收藏名賢書畫。遇翰墨精粹,不惜重價購藏,故多宋、元、明人珍品。史載其“風格沖夷,吐棄一切,獨酷嗜書畫。凡遇前賢筆墨之洽己趣者,不惜以重價購之。乾隆癸卯冬,馮金伯訪之,出示所藏宋、元、明人筆墨,皆真跡中之烜赫者,無一贗鼎。其于太常、煙客、南田、墨井、石谷、麓臺諸家,所收尤為精粹,幾于日不給賞。此印來源于《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上冊,第八九三頁畢瀧專題之第二一號印所吻合,另印鈐在左下角,由于紙質稍有破損,一個瀧字有殘缺。
后記:本《松溪逢友圖》軸自署朱銳名款,對考證過程帶來較大的便捷。但在各類資料中均末確切地紀年記錄,只能以極少的資料中,推算出大概的生卒年份。先從一九五八年十一月第一版的《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第三十六頁,宋宣和元年(即1119年)記載,此年朱銳頃授畫院待詔。同時授詔的有蘇漢臣、李從訓、楊士賢、李迪等等,約有二十余人,朱銳是其中之一。十三年后的紹興元年(即1131年),又在以上同本書上的第四十一頁記載,是年朱銳此頃復職畫院迪功郎,賜金帶。當時還有蕭照、馬公顯等有此榮譽者共計六人。楊士賢、蘇漢臣等復授畫院待詔。從以上二個信息透露,大概可以分析出朱銳的出生之年,因為在宣和元年(即1119年)頃授畫院待詔,是北宋時期宋徽宗的第六個年號,也是最后一個年號。北宋使用宣和這個年號共七年。選拔待詔必須在各項技能上非比常人,肯定是經過層層選拔,才能進入畫院,預算此年為二十五歲,依次往前推,應是北宋紹圣二年(1095年)出生的。歷史往往是命運多舛的,在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 發生了靖康之變,金國軍隊攻破汴京,廢徽欽二帝為庶人,立太宰張邦昌為大楚皇帝,史稱“張楚”或“偽楚”。
再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歷史的進程,宋徽宋的第九子趙構,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3日~1187年11月9日) ,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1127~1162年在位),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母為顯仁皇后韋氏。趙構在徽宗時歷封蜀國公、廣平郡王、康王。欽宗時,金軍第一次南下并包圍東京開封府之際,他一度入金營為質。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第二次南下之際,他奉命出使金營求和,中途折返,駐節相州,受任河北兵馬大元帥。不久,靖康之變發生,東京失守,他輾轉至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在元祐皇后孟氏的指定下登基,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在金軍進逼下,他南徙揚州、建康、杭州、越州等地,最終在紹興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臨安(今屬浙江杭州市)。在此期間,他一面任用岳飛、韓世忠等抵抗金軍和偽齊,一面任用汪伯彥、黃潛善、秦檜等負責對金媾和,最終在紹興十一年(1141年)冬達成“紹興和議”,以放棄舊疆和對金稱臣納貢為代價,奠定了南宋在淮河、秦嶺以南的偏安局面。同年,削諸將兵權,并殺岳飛,此后長期委任秦檜為相,維持對金媾和路線。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在金海陵王完顏亮南侵失敗后,趙構將皇位禪讓給養子趙昚,自己作為太上皇帝退居德壽宮,頤養天年。
趙構駕崩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享年八十一歲,廟號高宗,謚號受命中興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葬于永思陵。他精通書法,善真、行、草書,引領南宋書風。著有《翰墨志》,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等。從北宋到南宋,朱銳第二次授封已經過去十三年前了,自趙構遷都到南方后,由于政治上的各種因素,待安定下來。
五年后的(1131年)趙構又開始振興畫院的新啟動,重新啟用原從東京(原北宋都城,現為河南開封市)帶來的重臣,朱銳是授封中的人員之一,是年約為四十二歲了。作為兩宋過渡期畫家,其影響主要體現在技法承襲與題材拓展層面,但現存史料對其直接記載較少,部分影響需通過作品風格比對推演。 (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