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以其獨特的向光性聞名,在它的莖頂端的生長區含有對藍光敏感的受體蛋白。當陽光方向改變時,受體會觸發生長素的不均勻分布,使莖桿背光側細胞加速伸長,從而推動花盤緩慢轉動。這一現象在花蕾期最為顯著,而成熟后花盤因木質化固定。
1、生物性狀
(1)根
向日葵的根系呈現深主根與密集側根的組合,主根可下探2-3米以獲取深層水分,側根則水平擴展達1.5米,形成高效吸收網絡。這種結構使向日葵具備較強抗旱能力,在土壤含水量低于10%時仍能存活。根系還會分泌苯丙烷類化合物,抑制雜草生長。
(2)花
向日葵的花盤并非單朵花,而是由800-2000朵管狀小花組成的頭狀花序。外圍黃色"花瓣"實為不育的舌狀花,用于吸引傳粉者;內部褐色部分則是可育的管狀花,每朵管狀花含5枚融合雄蕊和1枚雌蕊,通過"彈粉機制"在昆蟲觸碰時釋放花粉,完成異花授粉。
(3)種子
向日葵的種子發育過程中,花托會合成獨有的大麗花酸,這種有機酸能螯合土壤重金屬,使向日葵成為具有修復污染土地的植物。
成熟種子含油量高達40-50%,其中亞油酸占比60%,維生素E含量是小麥胚芽的3倍,因此,向日葵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葵花籽也成為大家喜歡的休閑零食。
2、生長習性
向日葵的生長周期可分為萌芽期、幼苗期、現蕾期、開花期和成熟期五個階段。
(1)溫度
在日均溫度達到8-10℃時,種子開始萌發,其胚根會率先突破種皮向下生長,形成主根。幼苗期對低溫敏感,當遭遇4℃以下低溫時,會出現紫化現象,這是花青素積累的應激反應。當遭遇持續高溫時,花盤會自動調整角度,使受光面與太陽光線呈45°夾角,避免高溫灼傷種子。
(2)光照
這種植物具有典型的短日照特性,光照時間超過14小時會延遲開花。但在花盤形成階段,充足的光照能促進小花分化,理想條件下每平方厘米花盤可分化12-15朵管狀花。開花時,外圍舌狀花先展開,內部管狀花按從外向內、從下向上的順序次第開放,整個花期持續7-10天。
(3)土壤
向日葵對土壤適應性極強,在pH值5.5-8.5的范圍內均可生長,但以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為佳。其根系能主動分泌有機酸中和鹽分,耐鹽堿特性尤為突出。在干旱條件下,葉片氣孔會調節開閉節奏,將蒸騰效率控制在玉米的1/3左右。
(4)水分
向日葵雖然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在幼苗期和花盤形成期需保持土壤濕潤,以促進根系發育和花芽分化。夏季高溫時,若長期缺水,會導致葉片萎蔫、生長遲緩,甚至影響籽粒飽滿度。因此,在干旱季節應適時灌溉,但也要避免積水,否則容易引發根部病害。
(5)肥料
向日葵對氮、磷、鉀的需求較為均衡。氮肥能促進莖葉生長,但過量會導致植株徒長,延遲開花;磷肥有助于根系發育和花芽形成;鉀肥則能增強抗逆性,提高籽粒品質。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如腐熟的農家肥或堆肥,能改善土壤結構,提供長效養分。追肥可在苗期、現蕾期和開花期分次進行,結合中耕松土,提高肥料利用率。
現蕾期是向日葵生長最旺盛的階段,莖稈每天可伸長5-8厘米,此時對磷鉀肥的需求量激增。向日葵對微量元素如硼、鋅等也有一定需求,缺硼可能導致花盤發育不良,空殼率增加。因此,在土壤貧瘠的地區,可適當補充微量元素肥料,確保植株健康生長。
3、種植技術
(1)播種
在種植向日葵時,選擇適宜的播種期至關重要。春季當5厘米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即可播種,采用寬窄行種植模式(寬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可兼顧通風透光與機械化作業。播種深度控制在3-5厘米,過深易導致出苗不齊。播種前用50℃溫水浸種4小時,能有效打破種子休眠,提高發芽率15%以上。
(2)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需特別注意病蟲害防治。在幼苗長出2-3對真葉時,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可增強抗逆性。針對常見的向日葵螟,可在現蕾期懸掛性誘劑誘捕器,每畝設置3-5個,能減少幼蟲蛀食率60%。當株高達到40厘米時進行中耕培土,既能抑制雜草又可增強抗倒伏能力。此時追施硫酸鉀每畝15公斤,可顯著增加花盤直徑。
(3)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上,現蕾至開花期是需水臨界期,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80%。采用滴灌技術配合水肥一體化,將氮磷鉀比例調整為1:0.5:1.2,可使籽實飽滿度提高20%。值得注意的是,在花盤形成階段葉面噴施硼肥,能減少空殼率并促進油脂合成。當花盤背面變黃、舌狀花凋謝時即進入生理成熟期,此時要控制灌溉以防霉變。
4、病蟲草害及防治
向日葵常見的病害有菌核病、銹病等, 常見的蟲害有蚜蟲、向日葵螟等及地下害蟲,防治時除了藥劑防治以外,還可結合農業措施與生物防治手段進行綜合防治。
(1)菌核病
菌核病是危害最嚴重的真菌病害,初期在莖基部形成水漬狀褐斑,后期產生黑色菌核。防治上可采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同時實行3年以上輪作,避免與油菜、大豆等寄主作物連作。
(2)銹病
銹病多發生在高溫高濕季節,葉片出現橙黃色夏孢子堆。發病初期噴施25%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配合摘除病葉集中銷毀。
(3)蚜蟲
蚜蟲群集在嫩梢吸食汁液,可懸掛銀色反光膜驅避,嚴重時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注意避開盛花期以免傷害訪花昆蟲。
(4)向日葵螟
向日葵螟,可在幼蟲孵化盛期釋放赤眼蜂,每畝設置5個放蜂點,寄生率可達70%以上,也可使用性誘劑。
(5)地下害蟲
地下害蟲如金針蟲、蠐螬等會啃食向日葵根系,可在播種前用40%辛硫磷乳油拌種(藥種比1:100),或在田間設置糖醋液誘殺成蟲。
(6)列當
對于近年多發的向日葵列當,這種寄生性雜草會附著在根部搶奪養分,需選用抗列當品種,并在列當開花前人工拔除。
(7)綜合防治
生物防治方面,種植誘集植物如茼蒿可吸引天敵昆蟲;噴施100億孢子/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既能抑制病原菌又能促進生長。物理防治中,花期覆蓋防蟲網阻隔成蟲產卵,安裝太陽能殺蟲燈對夜行性害蟲效果顯著。
注意事項:
特別要注意花期用藥安全,優先選擇短殘留期的生物農藥,并在清晨或傍晚施藥,最大限度保護傳粉昆蟲。收獲后及時清理田間殘株,深耕翻土破壞病蟲害越冬場所,降低蟲卵及病原菌的基數。
5、收獲及儲存
(1)收獲環節的機械化作業要求花盤含水量降至18%以下,聯合收割機應將滾筒轉速調至400-500轉/分鐘,避免籽粒破損。
(2)儲存前需將種子含水量干燥至9%以下,采用低溫密閉儲藏可保持發芽率3年以上。對于油用品種,收獲后7天內進行壓榨能最大限度保留維生素E活性。
【聲明】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系本平臺并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在24小時內刪除該文章,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