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蒙特楓丹的回憶》柯羅
文|若杉
一個讀者留言給我,說:“老師,你寫了很多‘做自己’的文章,鼓勵大家做自己,但是,做自己真的那么重要嗎?如果不做自己,又會怎樣呢?”
我想了很久,回答他:“是的,很重要,因為如果不做自己,那個想做而不得的自己,會變成心底的一根刺。”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最初的夢想,每個人也都有一件契合本性、最想做的事,所以,做自己原本是件最自然而然的事。但是,這份自然在不經意間摻雜了太多別人的期許,摻雜了太多的不得不,所以,一不小心,這份自然反而成了奢侈品。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自然的做自己,更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勇氣做自己。但我依然鼓勵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人。因為,若不如此,不管人生走多遠,不管人生的路有多成功,你的心里,始終有一棵拔不出的刺,時時刺痛自己。
【這根刺,會刺痛自己】
曾經以為,也許,一個人放棄自己,去追求世俗的成功,哪怕不如所愿,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人生,至少,物質充裕,亦可獲得他人的尊重,也算另一種愉悅。
直到最近,看到了《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容音。
若說功名、成就與美貌,富察·容音一樣不缺,十五歲嫁給愛新覺羅·弘歷,便是溫暖賢淑的嫡福晉,再后來,乾隆登基,她便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母儀天下的皇后。哪怕37歲早逝,在乾隆心里,都是最愛的女人,最尊敬的皇后。可以說,乾隆愛了她72年。
若在旁人看來,這怕是莫大的尊寵和福氣,可是,我們知道,她不快樂。
富察·容音一生渴望自由,想要無拘無束的生活,但是,做了皇后,會因為比丈夫多說了一句話,而受到太后的責罰。所以,她只能時刻小心謹慎,生怕一點點的差錯,會成為世人的笑柄。
“我首先是皇后,而后才是自己”,這是她掛在嘴邊,刻在心里”的緊箍咒。
她一生渴望丈夫的愛,渴望那種普通夫妻之間,最簡單、最細膩的愛。可是,她的丈夫是皇上,能給他的只有所謂“帝王之愛”。
她活成了所有人想要的樣子,卻唯獨不是自己。
曾經,她想把那份做自己的期望放在了侍女,魏瓔珞身上。縱她的任性,縱她的魯莽,縱她的愛恨分明,因為,那原本就是她自己。她背上了皇后的身份和責任,早已喪失了任性的權利,所以希望,那個自己想做而沒有做成的自己,想過而沒有過好的人生,瓔珞可以代她實現,代她過好。
可是,誰又能真的代替誰過一生?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終究不是對自我的救贖。
在痛失七阿哥之后,那根刺再一次深深把他刺痛,于是,有了對皇上的一番關于“我是誰”的質問,她說:“自從冊封那日起,我就侍奉太后,尊重皇上,善待妃嬪,處事謹慎,我怕性差踏錯,我怕被天下人指責,我賢良淑德,怕被皇上厭棄,我不怨我不妒,我也不恨。但我得到了什么?”
最終,她選擇放棄了所有的珠寶、首飾、所有的身份,一身素裝,從角樓一躍而下。只有那一刻,她不是富察皇后,只是富察·容音, 只是她自己。
【這根刺,也會刺痛別人】
電影《怦然心動》里,男主人公布萊斯的父親史蒂芬,是一個不太討喜的角色。他說話刻薄,待人冷淡。
搬家第一天,鄰居小姑娘想過來幫忙,他一腳踩在箱子上,粗暴地拒絕了小姑娘的好意。
家人一起吃飯,他也專挑那句大家都不愛聽的,冷言冷語的把所有人惹怒。
隔壁小姑娘養了雞,下了雞蛋,興沖沖地給他送來,他卻說,這雞蛋可能有病毒,不能吃。
他不僅說話刻薄,為人也相當的傲慢,對鄰居整日作畫卻不搭理草坪的生活方式也頗多微詞。
一開始,我對這個人設討厭至極,覺得他個性帶刺,不友善,不可愛。
直到有一天,兩家人意外地坐在一起吃飯,鄰居家的兩個男孩談到自己創建的樂隊,談到高中畢業以后,他們想先做一段時間音樂,再考慮要不要上大學時,我看到,史蒂芬眼里的落寞。
原來,他曾經也是一名非常優秀的薩克斯風手,他和太太初次相識的那一天,他在舞臺上表演。我突然明白,他為什么看不上很多人、很多事,尤其看不上鄰居那個整日作畫的男人。因為,他曾經也有一個藝術夢,只是過早地放棄了,而這個過早放棄的夢,丟失的自己,早已變成心底的一根刺,想拔又拔不出來。
所以,那個聚餐的夜晚,別人談音樂談得越歡樂,他的表情就越落寞。盡管在旁人看來,他算過得不錯,看起來收入不菲,有漂亮的太太,可愛的孩子,還有精致的大房子。
但是,他不快樂。
因為他的內心,有一個曾經很想做又不能做的自己,有一個如今離自己漸行漸遠的夢。
他的所有刻薄、傲慢,只不過是出于,對自己過早放棄自己的憤怒。
所以,他愈發看不起鄰居那個整日作畫,不問世事的男人,其實,與其說看不起,不如翻譯成我們最常說的一句大白話:“羨慕嫉妒恨”。
他羨慕對方過著他想過而不得的生活,嫉妒對方做著他想做而不敢做的自己,而這一切,都轉變成了恨。
這個恨,這根刺,是從他放棄自己的那一刻就種在心里的。
【帶著面具,也要做好自己】
榮格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很多個人格,每個人格都有一個面具,他把這個面具,叫做人格面具。
我們之所以會帶上這個人格面具,因為為了生存,為了適應別人的期待,我們需要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在別人面前,就像商店里,會把最好的商品展現在櫥窗里一般;就像舞臺上,演員為了滿足角色,會化妝一樣。
但是這個面具,不可避免地,都具有偽裝的成分,他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商店里的商品,舞臺上的演員,再褪去面具之后,尚能分清哪一個是帶上面具的自己,哪個是真正的自己。
可生活中的我們,常常因為面具戴久了,早就忘了,面具之下,還有一個不帶偽裝、不施粉黛的自己。我們熟悉的,是那個帶著面具的自己,可是,你知道嗎?這個自己其實根本就不存在,他只是我們用來滿足社會,滿足別人,所構建的角色。
導演姜文曾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演員,我們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如今想來,深以為然。
那真正的自己呢?它藏在面具之下,這個自己,有自己單純的喜好,有自己小小的夢想,有自己想走的路。
你可以暫時不去理會,跟著帶有面具的自己,去走一條面具之下的路。只是時間越久,心底那個屬于自己的聲音,就會愈發強烈。
他向一根扎在心底的刺,若不像富察·容音那樣刺傷自己,便像《怦然心動》中的史蒂芬一般,刺傷別人。
而我,一再告訴你,做自己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歸根結底,只是不想讓你的心里,長著這樣一根刺。
因為,會疼的。
———— e n d ————
預約咨詢,請掃碼添加工作室微信!
若杉
若杉心理創始人
暢銷書籍:《停止內耗》
《閱己:做自己的心理顧問》
人生最大的理想:
見不同的人、聽不同的故事、寫不同的文章
我們的咨詢室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Slide for more photos
心理咨詢預約
微信預約:ruoshanxinli
電話預約:19910780529
選咨詢師請前往菜單欄”心理咨詢“欄
或直接聯系工作室:ruoshanxinli
小紅書@心理咨詢師若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