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港口董家口港再次改寫全球港口接卸效率紀錄。在接卸巴拿馬型進境船舶“GEORGITSI”輪時,通過智慧海關與智能口岸的深度融合,董家口港創造出平均船時效率2903噸/小時、全船作業時間23小時的雙項世界紀錄,較以往效率提升66%以上,標志著我國港口智慧化建設再上新臺階。
清晨,隨著滿載6.6萬噸糧食的“GEORGITSI”輪精準靠泊,一場由5G、AI與自動化技術主導的“智慧接力”同步啟動。海關關員在基于5G、AI等技術研發的智能查檢設備輔助下遠程完成船艙表層檢疫風險評估,并下達了準卸指令。隨后,港口自動化卸船機開始精準刮取糧食。與此同時,海關智能化取制樣設備與港口無人傳輸帶、智能筒倉管理系統等實時聯動,在自動傳送、智能入倉的同時完成了取樣過程。
圖注:智能監管裝備與碼頭自動化吸糧機無縫銜接
“這場效率革命的核心是監管模式的數字化轉型。”青島海關所屬董家口港海關查驗二科關員解釋,“在保障安全前提下,通過智能化裝備應用及關港間數據共享和信息互通,將糧食查驗監管作業嵌入港口作業流程,從侵入式、中斷檢查轉向順勢、無感監管,加快口岸通關速度。”數據顯示,新型智能查取識一體機使表層檢疫時間從半天縮短至1個小時,自動化取制樣系統全程無需人工介入,節省監管人力資源20余人次。智慧海關建設為港口和企業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
“在董家口港區B3E泊位,作為一名船長,我有幸見證了世界一流的卸貨效率”,GEORGITSI輪船長說。
近年來,為了助力董家口港打造世界級港口,青島海關所屬董家口港海關攜手董家口港、青島理工大學、青島立博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單位,積極探索智慧海關與智慧口岸的深度融合,通過智能監管裝備的研發應用,助力港口進行自動化、智能化升級,不斷提升接卸作業效率。
董家口港分公司副經理陳俊補充道:“海關的智慧化順勢監管最大程度發揮了我們新一代自動化設備的效能,這也是我們敢承諾23小時接卸的底氣所在。智慧監管在助力港口提升接卸效率的同時,更是帶來真金白銀的效益,可為我們客戶每船至少壓縮一天在港時間,直接節省近8萬元/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