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長期受特發性震顫困擾,表現為手抖、頭抖,甚至影響日常生活。西醫多診斷為特發性震顫,但往往難以控制。從中醫角度看,這很可能與肝風內動有關!肝臟主疏泄,調暢氣機,若長期情志不暢、勞累過度,會導致肝陰不足,肝陽上亢,進而引動內風。風性主動,擾動肢體,就會出現震顫。若拖延不治,還可能加重病情,影響生活質量。
一、肝風內動型特發性震顫的表現(對照自查)
震顫特點:手抖或者頭抖,緊張、疲勞時加重,休息后減輕。
全身癥狀:頭暈目眩,耳鳴;煩躁易怒,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口干咽燥,大便干結。
舌脈特征:舌紅少津,苔薄或無苔,脈弦細或弦數。
二、治療方向:平肝熄風+滋陰潛陽,標本兼治
單純鎮靜止顫(如西藥)只能暫時緩解癥狀,但無法解決根本問題。若已出現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則需滋陰潛陽,平肝熄風。
以下方子體現此思路:
平肝熄風:天麻、鉤藤、石決明——平息肝風,鎮靜止顫;
滋陰潛陽: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滋補肝腎之陰,潛降亢盛之陽;
養血柔肝:白芍、當歸——養血柔肝,緩和肝之剛強;
活血通絡:川芎、丹參——活血化瘀,改善肢體供血。
為什么這樣搭配?
肝屬木,腎屬水。肝陰不足,多因腎陰虧虛,水不涵木,導致肝陽上亢,引動內風。因此,平肝熄風的同時必須滋補肝腎之陰,才能從根本上控制肝陽上亢。而活血通絡藥能改善肢體末梢的血液循環,緩解震顫帶來的不適。
三、日常調理建議:
情志調節: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焦慮和緊張。可以嘗試冥想、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方式。
飲食調理:飲食宜清淡,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蔬菜、水果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