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桌上,老張又把粥灑在了桌布上。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五次——不是老花眼沒端穩,而是右手像裝了小馬達,握著勺子就控制不住地抖。特發性震顫就像藏在身體里的“搗蛋鬼”,悄悄偷走人們握筆、吃飯、社交的底氣,卻常被誤認為“緊張”或“老了”。預約電話15795480407
提起治顫,就不得不提盛勁強大夫。從醫近三十年,他專治各類震顫病癥,診室墻上掛滿患者送來的錦旗。“震顫不是單純‘手抖’,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盛大夫常說,他主張從氣血根源入手,用中醫辨證打破“止顫-復發”的惡性循環,尤其擅長用除顫祛拘湯加減方調理。
56歲的退休教師老張,就是盛大夫的患者。三年前他發現板書時粉筆總打滑,后來發展到簽字時筆尖戳破紙,甚至和親家碰杯時,酒杯晃得酒液四濺。“別人笑我喝多了,其實我一口沒沾啊!”老張苦笑著說,試過西藥,吃了就頭暈犯困,停藥就反彈,連廣場舞領隊都把他換成了替補。
盛大夫接診時,先讓老張做了套“顫癥測試”:閉眼抬臂、持筷夾豆子、快速扣紐扣。觀察到他震顫在動作時明顯,靜止時減輕,盛大夫又摸了脈,看了舌苔:“您是不是總覺得脖子發僵?夜里睡覺腿容易抽筋?”老張一拍大腿:“可不是嘛!枕頭得墊三個才舒服。”結合脈象弦緊、舌邊有齒痕,盛大夫判斷他是肝風內動、筋脈失養。
“問題在‘筋’,根源在‘肝’。” 盛大夫提筆開方:除顫祛拘湯加減,以白芍、甘草柔肝緩急,葛根、桂枝舒筋通絡,天麻、僵蠶息風止顫,再加杜仲、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這方子既止顫,又補虧,就像給松動的機器上油加零件。” 他囑咐老張每日兩次溫服,別吃生冷,睡前揉按太沖穴。
用藥10天,老張反饋夾菜時手穩多了;堅持兩個月,簽字不再戳紙,廣場舞領隊又把他調回前排。復診時,他當場給盛大夫寫了幅字:“妙手穩乾坤”。
盛大夫最后提醒:特發性震顫患者別硬扛,更別亂補。日常要少熬夜、忌濃茶,保持情緒平穩。若發現手抖影響吃飯、寫字,別當成“小毛病”,及時找大夫辨證調理,才能抓住最佳治療時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