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餓了么宣布進一步加大平臺補貼力度,開啟 “餓補超百億” 大促活動,阿里巴巴正式入局,加入與美團、京東的外賣大戰。
阿里麾下的餓了么本就是中國外賣市場的龍頭,可以說國內的外賣市場,就是當年的餓了么一個又一個的細分市場培育起來的,但這塊龐大的業務,卻在馬云暫別阿里一段時間后被美團反超。
現在京東也來湊熱鬧,馬云既然已經回歸,以餓了么對阿里本地生活和即時零售業務的戰略價值,以及歷史積怨,阿里絕不可能袖手旁觀。
01
餓了么
阿里本地生活的命根子
不能掉隊
這幾年,餓了么確實被美團甩開了差距。
美團在外賣市場的份額高達60%,而餓了么只有30%左右(2023年市場研究數據)。
但別看餓了么現在是“老二”,它對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業務還是至關重要的。
從財報上看,餓了么和高德所在的本地服務部門表現不俗:2023財年收入508億元,2024財年漲到598億元,增長19%。
這說明啥?餓了么是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的基石,穩穩地貢獻收入。
更重要的是,餓了么還有品牌影響力和技術能力,比如即時配送和平臺服務,這些都是阿里巴巴在本地生活領域站穩腳跟的底氣。
作為“跟隨者”,餓了么不能掉隊。
因為關乎到阿里非常重要的即時零售業務,所以外賣業務不能落后,一旦松懈,不僅對應份額被搶光,本地生活這塊的地位就危險了,甚至可能威脅到電商業務大本營。
所以,馬云指揮餓了么加入戰局,第一目標就是守住陣地,提升餓了么的競爭力,使其不再處于 “陪跑” 狀態,不讓美團一家獨大。
進一步的目標是,將即時零售作為阿里整個電商業務的增長點,通過淘寶閃購與餓了么的協同,滿足消費者 “即買即得” 的需求,搶占即時零售市場。
02
新玩家京東來了
餓了么必須硬剛
京東突然殺進外賣市場,局勢更亂了。歷史上看,兩巨頭直接開戰,往往會把其他玩家擠得喘不過氣。
想想當年的電商大戰、網約車大戰,共享單車大戰,最后的結果是巨頭完全控制市場,小玩家基本沒活路。
所以餓了么要是袖手旁觀,等美團和京東打得頭破血流,餓了么可能就完全沒有存在感了。所以,餓了么必須加入戰局。
阿里的目標很明確:不能因為新競爭者進來就放松節奏,反而可以借市場熱度持續加碼升級,補貼也好、促銷也罷,餓了么得拿出真本事,跟美團和京東硬碰硬,保住地盤是第一步,甚至爭取多搶點份額。
03
美團京東互掐
阿里坐收漁利
說到競爭,美團和京東可一直是阿里巴巴的“死敵”。
美團這幾年不僅在外賣上壓著餓了么打,還在旅行(飛豬)、本地服務(口碑網)等領域給阿里巴巴添堵。
尤其是美團的閃購業務和小象超市,直接威脅到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和盒馬鮮生。京東就更不用說了,跟天貓的恩怨已經持續十多年,雙方你來我往,誰也不服誰。
這次京東和美團在外賣市場開戰,對阿里巴巴來說是個好機會。
美團和京東互掐,必然要燒錢、搶用戶、拼資源,這就給餓了么留下了運作空間。馬云目標應該很明確:把握住機會,餓了么甚至反超一把。
如果美團和京東兩敗俱傷,阿里巴巴反而能坐收漁利,重新在外賣市場找回主動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