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9 日,Abeona Therapeutics 公司宣布其基因療法 ZEVASKYN?獲得美國 FDA 批準,用于治療隱性營養不良型大皰性表皮松解癥(RDEB)患者的傷口。
這款基于自體細胞的基因療法以單次治療 310 萬美元(約合 2250 萬人民幣)的定價,刷新了全球藥物價格的天花板,成為繼 Hemgenix(350 萬美元)、Zynteglo(280 萬美元)之后又一 “天價療法”。
1
改寫罕見病治療困局的 “細胞貼片”
Abeona Therapeutics 早在多年前便憑借在基因治療領域的深厚積累,搭建起研發 ZEVASKYN?的技術平臺。
該療法采集患者自身皮膚細胞,利用逆轉錄病毒載體將功能性 COL7A1 基因整合到細胞基因組中,使其持續產生 VII 型膠原蛋白,經基因校正的角質形成細胞被培養成表皮片,手術貼敷于傷口部位,實現長期傷口愈合和疼痛緩解。
在臨床前研究階段,通過大量實驗,他們成功將功能性人類 COL7A1 基因導入患者自身皮膚細胞,并驗證了其可在體外可產生 VII 型膠原蛋白。
在 I/IIa 期臨床試驗中,他們納入 7 名患者的 38 個慢性傷口,經單次手術應用 ZEVASKYN?后,歷經中位 6.9 年(范圍 4 - 8 年)的長期隨訪,傷口愈合與疼痛減輕效果持續改善。
在關鍵 III 期 VIITAL 研究中( 多中心、隨機、患者內對照試驗 ),其納入了 43 個大型和慢性傷口。結果顯示,ZEVASKYN?達到兩個共主要療效終點,治療后六個月內,傷口愈合率顯著提升,疼痛程度顯著減輕。接受 ZEVASKYN?治療的傷口愈合程度達 50% 或更高的比例為 81%,而對照組僅 16%,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在整個研發過程中,ZEVASKYN 展現出良好安全性,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均低于 5%,且未報告嚴重治療相關不良事件
正是由于這些優異的臨床數據,ZEVASKYN 最終獲批。
在ZEVASKYN之前,RDEB 患者的臨床需求長期未得到滿足,患者皮膚因缺乏 VII 型膠原蛋白,輕微摩擦就會出現水皰、潰爛,甚至引發癌變,平均壽命不足 40 歲,ZEVASKYN 的作用機制正對其病因,在理論上可以極大改善了患者生存質量,還有可能延長生命周期。
因而對于那些無法治愈且治療選擇有限的 RDEB,ZEVASKYN 為他們提供了新的、更有效的治療選擇。
不過,ZEVASKYN 的研發過程算不上一帆風順。
此前,2019 年,ZEVASKYN?的 III 期試驗因 FDA 要求補充運輸穩定性數據而遭遇臨床暫停。2024 年,又因 CMC 相關問題(保質期短、無菌檢測方法需改進)拒絕上市申請。面對挫折,Abeona 持續優化生產工藝與檢測流程。
市場競爭壓力也不小,2023 年夏天 Krystal Biotech 的 Vyjuvek 成為首款獲批的 DEB 療法。
所幸 Abeona 仍專注于 ZEVASKYN?針對嚴重隱性 DEB 亞型的研發。憑借顯著的臨床療效、良好的安全性,以及對 RDEB 患者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的精準回應,Abeona 再次向 FDA 申請,最終成功獲批。
2
全球高價藥物全景
ZEVASKYN 的登場,將全球最貴藥物的競爭推向白熱化。目前,榜單前十的藥物中,基因療法占據半壁江山,其余為小分子、蛋白質和單克隆抗體藥物:
基因療法的 “天價俱樂部”
Hemgenix(350 萬美元):CSL Behring 的血友病 B 基因療法,通過 AAV 載體遞送凝血因子 IX 基因,單次治療可使患者凝血因子水平長期維持在正常范圍。
Zynteglo(280 萬美元):藍鳥生物的 β- 地中海貧血療法,通過慢病毒載體修復造血干細胞,實現輸血依賴的長期緩解。
Elevidys(320 萬美元):Sarepta 的杜氏肌營養不良基因療法,針對抗肌萎縮蛋白缺失,延緩肌肉退化。
小分子藥物的 “逆襲”
Zokinvy(170 萬美元 / 年):Eiger BioPharmaceuticals 的早衰癥藥物 Lonafarnib,通過抑制法尼基轉移酶延緩疾病進展,雖無法治愈,但可顯著延長患者壽命。
Zolgensma(212.5 萬美元):諾華的脊髓性肌萎縮癥基因療法,雖價格高昂,但因療效顯著(90% 患者實現運動功能改善)成為首個年銷售額突破 10 億美元的基因藥物。
價格背后的邏輯
基因療法的高定價源于其 “一人一藥” 的定制化生產模式。
根據塔夫茨大學研究,一款新藥從研發到獲批平均成本達 28 億美元,而基因療法因技術復雜性,成本更高。Abeona 在 ZEVASKYN 上的累計投入就超過 10 億美元,且面臨多次臨床試驗失敗的風險。
生產環節的挑戰同樣顯著。以 ZEVASKYN 為例,其自體細胞療法需為每位患者單獨培養細胞片,涉及細胞庫建立、病毒載體生產、質量檢測等環節,任何一步的偏差都可能導致批次報廢。這種 “個性化制造” 模式,使得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市場策略也影響定價。藥企常采用 “價值定價法”,即根據藥物的臨床價值(如延長壽命、減少并發癥)來制定價格。例如,Hemgenix 的 350 萬美元定價,相當于患者 3-5 年傳統凝血因子治療的費用總和,而基因療法可實現終身受益。
此外,孤兒藥政策(如美國的 7 年市場獨占期)在制度上也為高價提供了保障。
3
當生命成為 “奢侈品”
天價藥物的出現,引發了醫療公平性的激烈討論。
對于 RDEB 患者而言,2250 萬人民幣的治療費用相當于北京四合院的價值,遠超普通家庭承受能力。盡管 Abeona 承諾三年內無效退款,但具體比例未明確,且患者仍需承擔手術、住院等額外費用。
醫保體系的壓力同樣巨大。美國 Medicare 數據顯示,2024 年基因療法支出占醫保總預算的 5%,且呈逐年上升趨勢。為應對這一挑戰,部分國家采取差異化策略:
法國:通過五年合同限定藥價,若銷售額超過預設目標,藥企需返還 50%-70% 的超額收入。
德國:實施 AMNOG 制度,根據藥物的臨床效益分級定價,高療效藥物可享受溢價。
中國:將部分高價藥納入醫保談判,但 Zolgensma 等藥物因價格過高仍未進入醫保目錄。
患者援助計劃成為重要補充。例如,Abeona 與保險公司合作,為符合條件的患者提供分期付款和減免方案。慈善機構如 “大皰性表皮松解癥關愛協會” 也通過眾籌、專項基金等方式,幫助患者支付部分費用。
寫在文末
ZEVASKYN 的獲批,是人類對抗罕見病的里程碑,但其高昂的價格也暴露出醫療資源分配的深層矛盾。當一針藥物的價值超過多數人一生的積蓄,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在鼓勵創新與保障公平之間找到平衡點?
*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
since 2015.
來源/ 部分信息整理自網絡編輯/ RainForest出品/ 云上細胞團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