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慶鳴
今年五月五日,立夏。
立夏,從天文學上表示春天結束,夏天開始。
從氣象學上則把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22度以上作為夏季的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立夏,宛如一道分水嶺,將春天的溫柔與夏天的熱烈巧妙分隔。
古時,為迎夏,文武百官會舉行盛大的迎夏活動儀式,表達對豐收的殷切祈愿,彰顯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好在今人,承前啟后,在2018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節日時間是每年的“秋分”,這是對“三農”的重視,是一件蘊涵對農民情懷的大好事。
立夏三朝遍鋤地,立夏田里勤撥草,秋天一定收成好。
立夏節氣物候是: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
“嘍蟈”即蛙。《禮記?月令》曰:“孟夏之月,螻蟈鳴。”漢?鄭玄注:“螻蟈,蛙也。”
立夏,夏天開始,春爭日,夏爭時。
立夏見“三鮮”,處處飲食美。這時,時鮮美食紛紛登場,構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的飲食圖。
三鮮分為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各地因地域差異,所食三鮮略有不同。
在江南一帶,地三鮮通常指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多為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一般為海螺、河豚、鰣魚。
在時令節氣,享受這些美食,不僅是滿足味蕾的需求,更是順應節氣,感受自然的饋贈。
立夏,民間有“秤人”的習俗,秤鉤上掛一把椅子,大家輪流到上面秤體重,司秤人會根據不同的對象,說出吉祥祝福的話語,為生活增添一份歡樂的氛圍。
農諺還有:“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滿倉。”“立夏前后,種瓜點豆。”,體現先民對農事的深刻認知和把握。
陽光日益強烈。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活力的節氣里,走進自然,品味美食,感受民俗,與時光同行,擁抱生活的美好。
立夏,舌尖與時光交響。
立夏,多彩與民俗輝映。
立夏,人與自然和諧共鳴。
作者簡介
楊慶鳴,現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無錫市作家協會理事、無錫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江南文化》《無錫酒文化》編委。已出版文學作品《一得集》《耕讀草堂漫筆》《湖邊散記》《閑云望溪月》《鄉野清音》《凌霄花開》等6本,與人合著多本。發表各類文學作品近300篇,100萬字,獲首屆、第三、第四屆“中華當代文學學會、中國散文家協會、中國散文家網、華夏散文雜志社”最佳散文創作獎、首屆、第二屆“羨林杯生態散文獎”。獲2024’星耀華夏?盛世好文學“墨海騰龍杯”全國原創文學征稿初賽金獎、決賽特等獎等多種文學獎。2025年1月與人合著《秦觀詞繪本鑒賞》(廣陵書社出版)64開連環畫。
關于江南文化播報
江南文化播報是一個關注江南,講述江南,播報江南的公眾號,文章部分來自江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江南文化雜志》,歡迎廣大作者惠賜大作,以文會友,歡迎關注傳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點擊公眾號名片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