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與法文中,詩歌都是語言中一個特殊的所在——在這里,沉默與意義可以并存;思想不是為了占據(jù),而是為了理解;形式本身,承載著觀看世界的倫理。《心之旅:詩意的回響》,是一次真正為法國讀者打造的共鳴之旅。
左為詩文集《心之旅:詩的回響》,右為詩集《變形》
《心之旅:詩意的回響》一書,是中國著名作家趙麗宏創(chuàng)作的一部罕見而深沉的心靈之作。作品將文字與圖像、過去與現(xiàn)在、個體記憶與智慧巧妙交織,呈現(xiàn)出一幅靈魂與文化交匯的詩意畫卷。在這本書中,趙麗宏邀我們踏上一段罕見的旅程——穿梭于文字、書法與感悟之間。這本書在中國古代文人精神與對當下意義追尋之間,編織起一條深邃的紐帶。
這本書的獨特性還體現(xiàn)在它的誕生方式。它不僅僅是一次翻譯,更是一段深度協(xié)作的歷程,是一次真正為法國讀者打造的共鳴之旅。繼趙麗宏的法譯詩集《變形》在法國出版之后,這部新作延續(xù)了這一文化橋接的經(jīng)驗,同時更進一步,走向了更為內(nèi)在、沉靜與冥想的維度。
書名本身就是一種宣言:“心之旅”。這不是一條筆直的道路,也不是一場居高臨下的講述,而是一段共同前行的旅程,一種緩慢而沉思的運動,讓文字劃出情感、記憶與美的路徑。在中文與法文中,詩歌都是語言中一個特殊的所在——在這里,沉默與意義可以并存;思想不是為了占據(jù),而是為了理解;形式本身,承載著觀看世界的倫理。
趙麗宏以清澈而感性的語言,與讀者分享其一生傾注于文學、繪畫、書法的心路歷程,也傾聽自然之聲與中華精神傳統(tǒng)。在書中,他與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大師展開穿越時空的對話,不是為了停留于緘默的敬仰,而是為使這些千年之聲在當代回響。這本書的每一頁都是一次深呼吸。短文、隨筆、詩歌與趙麗宏親繪的圖像交相輝映,展現(xiàn)出一位作家在寂靜與光影之間探索美與存在的生命軌跡。
這本書是一封邀請函,邀你放慢節(jié)奏,去聆聽“天籟之音”——那些撫慰心靈的自然樂章;去凝望童年風景、四季流轉(zhuǎn)與夢境碎片所繪出的內(nèi)心地圖。這亦是一種回歸,一種以文字、墨彩與筆觸構(gòu)筑的在世之道,一種通過藝術(shù)抵達世界的方式。
這本書獻給那些渴望重新與世界的驚奇之感建立聯(lián)系的人們,獻給那些在日常中追尋簡單而深刻共鳴的心靈,也獻給將詩意與沉思視為生活方式的人。在每一句詩、每一筆墨之間,趙麗宏都在邀請我們——慢下來。他提醒我們:文學不是奢侈,而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細膩卻強大的工具,讓我們重新連接他者,也重新連接自己。
趙麗宏在巴黎出席“詩歌的邂逅——‘話中國’中法詩會”
書中既有深厚的中華意蘊——文人精神、水田風貌、古琴之聲,也折射出現(xiàn)代人的關(guān)注:不愿失去人與自然、記憶與創(chuàng)造之間那脆弱而珍貴的聯(lián)系。年逾七旬的趙麗宏,依然以文字作畫,以墨彩筑夢,在溫柔與清醒之間,傳達一種“有生命的哲學”。
在這個快速變化、地緣緊張的世界中,文化理解常被遮蔽誤解。而《心之旅·詩意的回響》將我們帶回本源:聆聽的必要、共享目光的美,以及守護感知之境的重要性。這不是征服的橋,而是關(guān)懷的橋,是一根細致編織的線,連接著兩岸。
在這本書中,我看見了一只伸出的手,一種真實對話的姿態(tài),一種相信藝術(shù)能夠跨越邊界的堅定信念。在這個充滿緊張與匆忙的時代,趙麗宏用他詩文和書畫教會我們:換一種方式看世界,一起前行,傾聽那些沉著而堅定的詩意回響。
《心之旅:詩意的回響》已在法國各大書店上架。這部作品開啟了漢語文學與法語讀者之間對話的新篇章,為我們打開了一道通向藝術(shù)與美之路的門扉。
作者:索尼亞·布雷斯勒
圖片:網(wǎng)絡(luò)圖
編輯:小 開
約稿編輯:郭 影
責任編輯:李 緯
欄目主編:朱 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