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福建海灘拎著水桶挖蛤蜊的瞬間,手機卻被輿論的漩渦席卷。有人淚目,認為這是游子思鄉的真情流露;有人則冷嘲熱諷,稱我不過是精心制造的“鄉土人設”。五一長假,我帶著兩個孩子回到祖國的海岸,本是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卻激起了關于明星與平民生活界限的激烈爭論。
我身后,定海灣灘涂上是一片熱鬧的場景。我戴著遮陽帽,穿著雨靴,儼然一個專業的漁民,帶著孩子們享受著捕撈的樂趣。視頻迅速走紅,評論區分成兩派:有稱贊我有煙火氣的粉絲,也有抓著“明星不該用私人生活營銷”的質疑者。可誰又能理解,那份思鄉情懷的背后,我其實是在為福建的文旅發展效力。
從“郭芙蓉”到“福建代言人”,我是如何一步步走來的?我的鄉土情結深植于心,雖然曾被質疑“利用影響力”,但我希望傳遞的卻是我們這一方水土的獨特之美。然而,隨著明星效應的加大,我漸漸意識到,這背后隱藏的商業邏輯。
我挖出的每一只蛤蜊,似乎都成了流量的代名詞。當連江的漁民用我“同款蟶子鉤”開發出198元的文旅套餐時,我不禁反思:究竟是鄉土情懷在前,還是商業利益在后?我或許無法完全擺脫這種圈層的束縛,但心底的鄉愁與使命感依然銘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