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可能出于紛繁原因,被市場冷落, 但這并不會削減其文字所承載的力量。 今天,我們整理出一些被遺珠好書——
詹姆斯·索特晚年近乎完美的敘述、賈科梅蒂一生的故事、民國首版文本的精裝沈從文、“中國的《追憶似水年華》”……
這些作品,這些文字,仍然等待著與你的靈魂產生共鳴,等待著你帶著情感,補全作者與讀者共同的故事。
在本文鏈接中下單, 即可用空前優惠的價格帶走好書, 全場購書滿79更享包郵~ 冷門書籍的魅力等待你發現
7??第七人
以影像記錄歐洲勞工移民,見證史無前例的變動時代
透過宛如家庭相冊的影像,體會勞工艱辛、失落背后的個人英雄主義
約翰·伯格繼《觀看之道》《理解一張照片》后,多元另類的圖像文本創作
“他為世間真正重要之事寫作,而非隨性所至。”
《第七人》是不同類別的故事的混合,書中有詩歌、統計數據,也有“他”,即一位移民工人的敘事。作者想通過這本書展示一個史無前例的移民時代——歐洲的經濟強國是何等地依賴欠發達國家的勞動力。
對背井離鄉、打拼生活的人而言,《第七人》就像是一本家庭相冊,記錄著自強與自豪,渴求與渴 望……它不是一部沉重的社會學或政治學著作,而是一本裝滿了人類學碎片的生活觀察。
上下滑動,查看圖書簡介
原價54元,現僅18.9元?
碰巧的杰作
《紐約時報》首席藝術評論家、普利策獎入圍者邁克爾?基默爾曼的藝術故事
登山的藝術,不需動手也能創造的藝術,收集燈泡的藝術,放大時間的藝術,朝覲藝術的藝術……
一個心系藝術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一定要成為藝術家,才能獲得藝術的慰藉嗎?是,也不是。法國印象派畫家博納爾,與妻子深居簡出,過著與世隔絕的壓抑生活,卻用藝術筑造了一個世界,創造出色彩奪目的作品,他說:“吸引我更多的不是藝術本身,而是藝術家的生活和它對我所意味的一切。我不惜一切代價想要的,是逃避生活的單調。”藝術就像一段旅程,能開啟各式各樣的新天地。本書收錄的,就是作者走遍世界各地,聽到或者親身經歷的一些藝術的故事。跟著他的步伐,你也會發現藝術的新天地——有不需要技巧也不需要技術的藝術,登山的藝術,不需動手也能創造的藝術,收集燈泡的藝術,放大時間的藝術,朝覲藝術的藝術……這不是一本確切意義上的藝術史或藝術評論,也沒有流連于偉大的畫家、雕塑家、攝影家。出現在這些故事中的有大藝術家,也有藝術愛好者,還有無名的藝術實踐者、執著的收藏家。一個心系藝術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創作、收藏,甚至僅僅是欣賞藝術作品,都能能使生活的每一天成為一件杰作。
上下滑動,查看圖書簡介
原價68元,現僅23.8元?
這一切
《光年》《一場游戲一次消遣》作者、“美國當代文學的英雄”“作家中周知的隱秘大師”詹姆斯·索特晚年力作
一個普通人一生的軌跡,也是一部豐富的社會編年史
臻于完美的情節架構,鉆石切面般精準利落的文字掌控
“詹姆斯·索特寫出的句子勝過當今任何一個美國寫作者,這在小說讀者中是一個信仰。”
故事始于“二戰”尾聲一艘駛往沖繩的艦艇,主人公菲利普·鮑曼是一名年輕的海軍軍官。之后的幾十年,他回到紐約成為一家出版社的編輯,在圖書交易、文學事業和一場又一場晚宴聚會中安身立命。他結婚又離婚,新戀情接踵而來,肉體激情周而復始,也經歷了殘酷的背叛。老友們漸行漸遠,房子買下又賣掉,父母離世,愛的紐帶褪色凋零。當我們最后一次見到鮑曼,他已到了認真思考死亡的年紀:他想要再回太平洋,那里“有他生命中唯一勇敢的部分”。
《這一切》是一個普通人一生的軌跡,也是一部豐富的社會編年史,敘事視角自如切換于主人公與數十位人物之間。大量洞察敏銳的細節賦予了它史詩般的品質,場景、插曲與人物造像如鉆石切面般精準利落,故事及其容納的情感在其中不斷擴張蔓延,映照出所有出場人物在時光中流逝的生命輪廓。
詹姆斯·索特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的英雄”“作家中周知的隱秘大師”,他確切地知道什么能讓哪怕最微小的事件值得被講述,并通過魔法般的文字魅力,使其在黯淡的日常中顯露光輝。他在87歲完成的這部臻于完美的作品,猶如最后一刻密集涌現的往事,最終實現的效果是仿佛歷盡了所有的生活:這些生活共同完成了一個人的一生。作者將記憶作為抵御遺忘的堡壘,深刻地喚起了一整個難以估量的世界,“那曾經向他敞開,并且被他擁有的生活”。
上下滑動,查看圖書簡介
原價72元,現僅25.2元?
行走的人:賈科梅蒂傳
“史上最貴雕塑家”、藝術大師賈科梅蒂簡體中文版傳記首次出版
從“阿爾貝托”到“賈科梅蒂”,一位藝術家孤獨的逆向行走之路,追問本質的真實
20世紀群星閃耀時,賈科梅蒂在與他人締結的關系網中理解人與世界
阿爾貝托·賈科梅蒂(1901—1966),著名瑞士雕塑家、素描家和詩人,20世紀少數幾位“作品比本人更知名”的藝術家之一。他創作的那些瘦弱的、孤獨行走的人形雕塑是最為大眾熟知的作品,從中,人們觸碰到二戰后人類整體的生存經驗特質:恐懼、疏離與焦慮。其作品一度創下藝術品拍賣 的最高紀錄,他因此被稱為“史上最貴雕塑家”。
本書是首部關于賈科梅蒂的簡體中文版權威傳記。基于賈科梅蒂與家人的一手書信、友人關于他的珍貴記錄,作者在書中生動翔實地記述了賈科梅蒂“行走”的一生,全面再現了這位神秘藝術家的成長經歷、藝術生涯以及對他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物與事件。
鮮有人知道,賈科梅蒂選擇了一條逆行的邊緣之路:其一生與多位藝術、文化、思想名家交織,游走于不同的流派和圈子,但拒絕隸屬于任何一個藝術流派、昔日的思想體系以及“標簽”,并不停追問:何為本真?他常在咖啡館與知識分子朋友相聚,聽薩特談中國之旅的見聞,和左翼朋友聊蘇聯鎮壓匈牙利十月事件;有時在酒吧里和相識多年的妓女朋友們聊天……最后,他總會回到伯利特-曼東街的畫室,完成一件他明知會失敗的作品。
如作者所言,在那間工作了40年的畫室里,“他變成了加繆筆下英雄西西弗斯的化身,每天都要質疑前一晚的作品。忠于自己作為藝術家的命運變得比一切都重要,甚至比作品的創作還重要。”
上下滑動,查看圖書簡介
原價78,現僅35.1元?
華太平家傳
張愛玲贊譽,白先勇、阿城、莫言、戴錦華、張大春激賞的文學家,朱西甯生命壓軸之作,大陸首次出版
一部未竟的世紀之書,華氏家族百年史,清末民初緩緩鋪開的原鄉長卷,古典與現代化交響的史詩
一幅緩緩展開的《清明上河圖》,傳統民俗百科全書,淳美人情風俗畫卷
“要說中國有一本書是可以跟《追憶似水年華》比美的,那么就是這一本書。”
“我有一點愿意,把當代人生活細微地留下來,讓后代子孫知道祖先們曾在這片土地上怎樣地生活。”
《華太平家傳》為臺灣文學家朱西甯的長篇小說遺作,也是其創作生涯最重磅的作品。全書原計劃三百萬字,作者傾其畢生功力,七易其稿,八度啟筆,完成五十五萬言后因病謝世,成為一未完成的交響史詩。全書共分三十五章,故事起自清光緒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遙想一段并不太平的“太平”盛世,以華氏一族百年家史為主軸,細述山東省鄉下面臨新與舊、中與西等時代沖撞時的種種風云變化。回到現代化的原點,家史與民族史交錯疊合,個人的命運、愛情的失落、時代的動亂,《華太平家傳》是一部未竟的世紀之書,亦是一曲古典與現代化交響的史詩。
作者的語言高度淳熟圓暢,敘述不厭精細,四時物語、民俗禮儀、庶民細事、方言土語,如清末民初緩緩鋪開的原鄉長卷,極具地方色彩與民間風情。仿佛一幅《清明上河圖》,隨著卷軸緩緩開展,一幕幕飽滿有趣的庶民百態在字里行間娓娓流淌。并附朱西甯珍貴手稿和照片,以及劉慕沙、朱天文、朱天心的專文導讀。
上下滑動,查看圖書簡介
原價138元,現僅62.1元?
?? 沈從文經典名作
一套田園牧歌般的、原汁原味的、采納民國首版文本的沈從文代表作精裝集
包含小說、散文、傳記、家書及文物研究等,所有篇目打磨多年,均遵照沈從文自己“臨事莊肅”的方式而來
書內41篇沈從文作品,每一篇都收有專家共讀文章,再加“鄉下人”沈從文自訂年表、沈從文影像,和你一起對話沈從文
《邊城》,沈從文的小說,究竟應該在文學史上占一個什么地位?美國漢學家金介甫《沈從文傳》說:“可以設想,非西方國家的評論家包話中國的在內,總有一天會對沈從文作出公正的評價:把沈從文、福樓拜、斯特恩、普魯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總有一天,這一天什么時候來?
這是沈從文弟子、作家汪曾祺,在本書的《又讀〈邊城〉》結尾提出的一個問題。答案不在別處,答案在你,經典的誕生,就在讀者你的自身閱讀里。
本書《沈從文經典名作》的與眾不同之處,不僅僅是一套田園牧歌般的、原汁原味的、采納民國首版文本的沈從文代表作全集(包括小說、散文、傳記、家書及文物研究等,所有篇目打磨多年,均遵照沈從文自己“臨事莊肅”的方式而來),還在于我們今天一個共享的打開方式,即“1+1+1”經典共讀計劃,一篇沈從文代表作,一位專家共讀人,一堂文學精進課……
專家團,包括弟子汪曾祺、作家王安憶、《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沈從文知名專家凌宇、國家圖書館“文津獎”得主張新穎、北大復旦等等名家的27位共讀人(即中國作家、中國學人組合)。書內41篇沈從文作品,每一篇都收有專家共讀文章,再加“鄉下人”沈從文自訂年表、沈從文影像,和你一起對話沈從文。
打開沈從文一生的文學地圖,本書不希圖提供“標準解釋”,而盡力把素被掩蓋、忽略的東西“呈露”出來,使人由一作約略窺見沈從文及其藝術世界的一角隅。從邊城走向世界,長河不盡流,這是一個未完成的“現代傳奇”。
上下滑動,查看圖書簡介
原價178,現僅62.5元?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暨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王德威主編,一部別開生面的文學史
中國文學一百多個關鍵時刻,從1635年晚明文人的“文學”新詮到當代作家的“火星照耀美國”
閃爍特別的歷史時刻和文學奇才,彰顯文學、歷史的關聯性,呈現在“世界中”的中國現代文學史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以一百多個關鍵時刻為切入點,整部文學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楊廷筠(1562—1627)、友人艾儒略(1582—1649)等的“文學”新詮,止于當代作家韓松(1965— )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記“火星照耀美國”。
在這“漫長的現代”過程里,中國文學經歷劇烈變動,發展出極為豐富的內容與形式。
本書希望所展現的中國文學現象猶如星羅棋布,一方面閃爍著特別的歷史時刻和文學奇才,一方面又形成可以識別的星象坐標,從而讓文學、歷史的關聯性彰顯出來。
“何為文學史”?“文學史何為”?這是一部在“世界中”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我們期望向世界讀者呈現中國文學現代性之一端,同時反思目前文學史書寫、閱讀、教學的局限與可能。
上下滑動,查看圖書簡介
原價258,現僅90.3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