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5月3日,為阻止南京國民政府北伐,日本侵略者在山東濟南對北伐軍和濟南市民進行突襲和殘酷虐殺,制造了舉世震驚的濟南“五三慘案”。
五三慘案,又稱濟南慘案。1928年2月,蔣、桂、馮、閻聯合發動了與張作霖爭奪東北的戰爭。1928年4月,蔣介石軍隊北進。為阻止英、美勢力向北發展,1928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在山東省濟南向國民黨軍發動進攻。由于蔣介石一味妥協退讓并下達不抵抗命令,大量中國軍民遭到屠殺。當國民革命軍進占濟南時,日本帝國主義借口保護日僑,出兵干涉,并于1928年5月3日兇殘地殺害了國民政府山東特派交涉員蔡公時等17名外交人員,進而強占全城,恣意殺戮中國軍民6123人,激起全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同時也受到世界輿論的譴責。美、英等國從他們在華利益出發,也向日本施加壓力。1929年2月28日,日本政府與國民黨政府達成協定,并從濟南撤軍,濟南事件即告結束。
紀念“五三慘案”
背景
濟南位處津浦鐵路與膠濟鐵路交會點,加上黃河、小清河水運暢通,在當時是座人口達約三十八萬的商業都市。1914年日本從德軍手中奪取膠澳地區(今屬青島市)后,1918年中日簽署《山東問題換文》,日本取得在濟南、青島駐軍的權利,膠濟鐵路由中日合營。
中國人在膠州灣租借地戴著鐐銬工作的明信片
1922年中日在美國的調停下簽署《解決山東懸案條約》,中國買回膠濟鐵路,日本歸還租借地并從青島、濟南撤軍!1925年,奉系軍閥張宗昌控制山東。
張宗昌(1881年2月13日—1932年9月3日),字效坤,山東省掖縣人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時期軍事將領,奉系要人。
1927年3月24日北伐軍(何應欽的第一軍)進入南京,也許是出于對帝國主義的痛恨,對外國領事館和外國人住宅、教會進行了燒殺搶劫,殺死英、美、法、意等國6人。日本領事館則被劫掠,領事館官員遭到槍擊,在領事館避難的日僑被打,負責保衛領事館的荒木龜雄大尉其后引責自殺。這就是所謂的「南京事件」。
英、美派出軍艦(在長江上)對南京進行了報復性炮擊,炸死眾多南京居民,中方死傷共計約2000人。在這個背景下,日本以保護本國僑民為由出兵山東,支持張作霖北洋軍閥政權,1927年6月17日日軍占領濟南。當時日本的出兵得到了歐美列強的贊同,因為歐美人也希望日本出兵「嚇一嚇」國民黨北伐軍,希望北伐不至于發展成殺洋人的義和團運動。而英國和美國也以保護本國僑民為由,出兵天津。
遭到國際上對南京事件的問責后,蔣介石將其歸罪于共產黨。國民黨北伐軍占領南京以后,蔣介石發動政變,開始了反共的「清黨」運動,并擺脫親共的武漢國民政府,成立南京國民政府,依靠財閥建立自己的政權。但清黨運動也招來了國民黨內部的強烈反對,1927年8月12日,蔣介石宣布下野,實則等待時機。蔣介石下野后于1927年9月28日訪問日本,打探日本對中國北伐的態度。當時日本的田中義一首相以私人身份會見了蔣介石,表示反對北伐,希望蔣介石專心致力于中國南方的統一。此后,蔣介石接到請他火速歸國復職的電報,于1927年11月18日離開日本歸國。
1928年1月4日,蔣介石再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4月7日開始第二次北伐。為了不引起日本對北伐的干涉,蔣介石在出兵前,特地邀請日本記者,宣布北伐的范圍將不包括日本的特殊利益「滿洲」地區。
1928年中的各方動向
北伐軍分為三路,直指親日的奉系張作霖軍。北伐軍一路攻占臺兒莊、臨城、臨沂,勢如破竹,直逼濟南。蔣中正特別知會日本駐上海領事,北伐軍將保護戰地的外國僑民。
事情經過
1928年4月北伐軍逼近濟南,北洋軍閥軍敗退。當時濟南城中有日本僑民1810人(男981人、女829人),日本以保護日僑為由于4月19日決定再次出兵山東,21日駐天津的3個步兵中隊抵達濟南,25至27日,日軍又連續在青島登陸,沿膠濟鐵路運兵濟南市,到28日,駐濟日軍已達3000余人。日軍在鄰接濟南城的濟南商埠以緯四路為中心線,劃為東西兩個警備區,構筑工事,收容日本僑民。
1928年4月25日日本海軍開赴濟南
1928年4月,第六師團在青島軍用倉庫前閱兵
1928年5月,濟南城門前的日本士兵
1928年5月1日,北伐軍進入濟南,早已做好準備的日軍四處尋釁。5月2日上午,第一軍第二十三團營長阮濟民等數人徒手行經緯五路時,被日軍堵截后當場全部殺害。
5月2日慘死在緯五路口《濟南日報》社附近的國民革命軍士兵
3日上午,日軍強行解除了北伐軍一部七千余人的武裝。面對日軍的一再挑釁,蔣介石再三地屈辱退讓,命令北伐軍各部“約束士兵,不準開槍還擊”,而且準備“繞道北伐”,這更加助長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5月3日晨日軍發動突襲,駐商埠的國民革命軍猝不及防,致使1700人被俘
5月3日晚,日本軍隊公然破壞外交慣例,沖進國民黨戰地政務委員會外交公署,將山東特派交涉員蔡公時等18名中國外交人員盡數捆綁毒打。日軍用刺刀逼迫外交人員跪下,蔡公時用日語痛斥日軍,日軍大怒,將他的耳朵和鼻子割去。蔡公時堅持民族氣節,怒斥日軍暴行,日軍又將他的舌頭、眼睛挖去;并對其他人也百般蹂躪。最后,除一人僥幸逃脫外,其余的人全部被日軍殺害。其狀之慘,令人目不忍睹。
蔡公時(1881年5月1日—1928年5月3日)
字公時,別號虎癡、公癡、癡公,江西九江人
是日,日軍在商埠制造事端,殘殺中國軍民多達千人。5月4日晨,北伐軍在濟南城抓獲13名走私鴉片的日本毒販,按照中國法律將他們處死。日本駐濟南領事館武官酒井隆借機給陸軍省和參謀本部拍電報,夸大事實,宣稱日本無辜僑民被殺害,并將數目擴大了二十多倍。國民黨軍全部撤出商埠區。日軍得寸進尺,繼續擴大事態,不斷增兵濟南。
位于濟南趵突泉公園內的濟南慘案紀念堂
5月8日,日軍在炮火掩護下,向普利門、麟祥門、柴家巷、迎仙橋一帶發起猛烈攻擊,守軍退守內城。自9日開始,日軍大舉進攻內城。守軍浴血奮戰,死傷慘重,11日奉命撤離。
5月11日晨,面對國民革命軍撤出濟南城后的空城,日軍舉行入城式
日軍占領內城后,搶劫財物,焚毀建筑,強奸婦女,槍殺戰俘,屠戮百姓,罪惡令人發指。
原外交部特派員交涉公署,五三慘案蔡公時殉難地
這次“濟南慘案”,日寇殺死中國軍民六千多人,傷一千七百多人,由于發端于5月3日,故又稱“五三慘案”。
日本向濟南增兵,于后可見膠濟鐵路濟南站
直到1929年5月,日軍才在內外壓力下撤離濟南。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欠下的一筆血債。
位于濟南趵突泉公園附近的濟南慘案紀念碑
當時蔣介石的機要參謀張群在《我與日本七十年》中認為:“濟南事件時,被中國民眾殺害的日本人是十二名。他們是秘密出售鴉片的浪人,為當地中國居民所痛恨,故在戰亂中被殺害,日本軍方之報告借題發揮,加以渲染,為實情之廿三倍。”
荒唐了結
日軍暴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及抵制日貨的怒潮隨即席卷全國。日本神戶一名中國男子為報復此事,槍殺7名日本人(一說11人)后自殺。
五三慘案發生后的濟南齊魯大學學生游行隊伍
蔣在1928年5月3日的日記中寫道:“身受之恥,以五三為第一,倭寇與中華民族結不解之仇,亦由此而始也!”,此后蔣在日記中堅持每日寫上“雪恥”二字。1928年6月8日,國民革命軍繞過濟南進入北京。15日,南京政府宣布“北伐告成”。
第二年,中日兩國政府簽訂“濟南慘案”協定,規定南京政府負責保障日僑生命安全,日軍于兩個月后全部撤退。由于國民黨政府的對日屈服,“五三慘案”竟如此草草了結。
據事后濟南慘案外交后援會的初步調查,中國平民于事件中死亡3945人,傷1537人,而后濟南慘案被難家屬聯合會的調查結果為中國平民死亡6,123人,傷1,701人。
編輯|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