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自己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這一消息的時候,錢建宏正如往常一般,在科世達(上海)的車間里,和團隊成員討論著設備維修的解決方案。
面對這項代表中國勞動者最高榮譽的表彰,錢建宏依然保持著那份質樸:“我一直覺得自己就是個普通的一線維修工,每天做的都是分內的事。能獲得這份榮譽,我只是比別人多了一點堅持和運氣。”
1986年,18歲的錢建宏進入上海閥門廠,成為一名普通維修技工。靠著“多學一點、多干一點”的勁頭,他很快掌握了車床、銑床等多種設備的維修技術,在市級鉗工比賽中屢拔頭籌。1999年取得鉗工技師證書后,他并未止步,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前沿的自動化領域。
2011年,錢建宏迎來職業生涯的關鍵挑戰。彼時他入職上海科世達華陽汽車電器有限公司,作為主要負責人的他,面臨為墨西哥分公司安裝高精度Multifinger設備的難題。“14種產品切換,誤差不能超過0.03毫米。”面對嚴苛標準,他帶領團隊反復調試機械結構,最終將整機成本控制在國外同類設備的50%,每年為海外工廠節約200余萬元人民幣。
“設備不會說話,但故障點都有跡可循。”這是錢建宏常掛在嘴邊的話。2015年,公司C型開關自動生產線不良率高達23%,項目設計師又突然離職。于是,他帶著團隊駐扎車間一個月,經過不斷摸索和驗證,反復調試優化,硬是將報廢率降至0.7%。“每次攻克難題就像‘醫生會診’,要綜合判斷、大膽嘗試。”他這樣說道。
這種務實作風也融入了錢建弘領銜的機械制造工匠創新工作室。2012年成立至今,這個最初僅3人的小組已發展為32人的多專業團隊,每年完成70余項技術改進,年節約維修成本約200萬元。
從上海市首席技師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錢建宏始終保持著產業工人的本色。2022年當選嘉定區總工會兼職副主席后,他仍堅持每天下車間:“技術迭代這么快,不在一線就容易掉隊。”
如今,站在新的起點上,錢建宏也有了新的目標:“我會在以后的日子里,把自己的經驗和技能傳遞給更多年輕人,為中國制造貢獻自己的力量,把勞模精神發揚傳承下去。”
撰稿:奚柔
制圖:吳曉南
編輯:李藍玉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