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浙江巡撫譚鐘麟微醉回府,見李氏漂亮,笑呵呵的將她抱回房,事后竟拋諸腦后。李氏依舊做著粗活,被人欺負。誰料,24年后,潭府再無人敢看輕她。
“恭喜老爺夫人,三少爺譚延闿高中!”
堂屋內外賀喜聲一片,被喚作老爺的譚鐘麟喜上眉梢,一向威嚴的面龐破天荒舒展了起來,夫人依舊正襟危坐,對譚延闿高中的消息不為所動。
這倒不是夫人太過矜持端莊,而是光耀門楣的譚延闿,并非是譚鐘麟的原配夫人所出,譚延闿的親生母親,是站在一旁服侍的李氏。
李氏聽聞兒子的好消息,依然謹守通房丫頭的本分,恭恭敬敬地侍奉老爺夫人,連表現出開心都要看譚鐘麟的臉色。
這樣謹小慎微的生活,李氏足足過了24年。24年前,譚鐘麟醉酒后春宵一度,將李氏收在房中。
李氏從近身丫鬟成為通房丫頭,還是要繼續做丫鬟做的事情,而且要小心招惹夫人不快。
譚鐘麟是朝廷上的一方大員,在外備受尊敬,在內說一不二。因此譚家上下,都覺得是李氏走了運,才會被譚鐘麟寵幸。
可是對于李氏來說,這并非是一件改變人生的大好事,譚鐘麟有妻子有寵妾,李氏只不過是露水情緣,只為了圖一時新鮮。
沒過幾天,譚鐘麟就把李氏忘在腦后,李氏不是張揚的性格,并沒有想盡辦法爭寵,而是老老實實做她的通房丫頭。
因為她嫻靜溫柔,做事挑不出錯處,夫人雖然不喜歡通房,但是并沒有將李氏趕出家門。
只有在正牌夫人有事之時,譚鐘麟才會想起李氏。其他的時間,李氏洗衣打掃,端水送菜,做著跟其他人一樣的粗活。
過了幾年,李氏有了身孕,旁人冷嘲熱諷,覺得她終于能母憑子貴,得道升天,長期謹小慎微的李氏,卻不敢奢望。
生下兒子譚延闿之后,李氏的生活有了些改變,譚鐘麟高齡得子,好不得意,對這個兒子頗為看重。
然而在這個極其看重禮教秩序的封建大家庭,李氏的卑微的出身和地位,成為籠罩在這對母子頭上的陰影。
李氏后來又生了幾個孩子,也算得上是譚鐘麟的妾室,但是在譚家人的眼里,李氏依然是那個上不得臺面的通房丫頭。
每當一家人吃團圓飯的時候,李氏不能像主人一樣坐在桌旁,也不能像下人一樣跟奴仆一起吃。
李氏總是站著服侍一家人吃飯,然后自己領走一份冷掉的飯,回房獨自默默吃,她始終無聲地忍受著這種情況。
“娘親,為何你不和父親、夫人一起吃飯。”
譚延闿童言無忌,觸及了李氏的傷心事,李氏將懂事的兒子擁入懷中,低聲告訴兒子,只有他將來有出息了,自己才能跟他一起吃飯。
年幼的譚延闿還不懂這些利益尊卑,只是看到下人對他們母子側目,感到十分的委屈和不解。
譚延闿不想讓母親傷心,因此從來不抱怨,將自己的不滿轉換成為了讀書的動力,像母親教導的那樣,努力在課業上出人頭地。
隨著譚延闿讀書越來越好,父親譚鐘麟對譚延闿的喜愛也越來越明顯,可是李氏的待遇依舊如常。
漸漸長大的譚延闿,看到母親在父親和夫人面前低眉順眼的模樣,也會感到一陣心酸,他已經了解了封建家庭的尊卑,卻無能為力,只能更刻苦讀書。
索性在讀書上沒有出身之差,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譚延闿從第一次考試開始,就展現出了不凡的天資,在湖南是遠近聞名的少年英才。
1904年,譚延闿參加科舉考試,在考卷上他如同游龍鳳舞,對時局和朝堂的形勢針砭時弊,高分成為了第一名貢生。
在殿試上,譚延闿博古通今、字字珠璣,展現了自己的辯才,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這下子譚延闿總算是出人頭地,不再是依靠家庭的青年,有了正經的官身,譚延闿也能幫助母親改變命運。
消息傳回譚家,譚鐘麟大喜過望,果然獎勵了李氏,贊賞了李氏多年的辛勞。
“李氏你辛苦了,為我們譚家養出了一個好兒子,譚家的族譜上,也有你的名字?!?br/>李氏她恭恭敬敬地叩謝譚鐘麟和夫人,回到自己房中,才忍不住放聲大哭。
譚延闿為李氏掙得尊嚴,在李氏出殯的時候,譚延闿強硬開道,給了親生母親一個體面。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