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繪畫白云,鄭煤面貌一新。在鄭煤集團歷史長卷中,新聞宣傳工作猶如一支飽蘸濃墨的筆,勾勒出企業發展的脈絡與精神。這支星光染綠的筆與墨,仿若一個個拔土而出的禾苗,在豫西煤田上豎起美麗的青春,陳建敏無疑是這奇傳奇色彩的那一位躬耕的人。他以筆為戈,在新聞征途上馳騁數十載,用文字記錄時代變遷,用報道傳播企業精神,半生堅守文化陣地,默默無聞,留下滿紙墨香,成為鄭煤新聞宣傳領域的一粒沙石,鋪墊在企業康莊大道上的珍貴一寸,讓后者踏歌奮進。
寒窗礪筆赴軍營戰地揮毫綻鋒芒
1973 年 12 月,凜冽的寒風,撲面而來,刺骨的冰雪,堆積在新密古城,串串燒熟的青春火苗,伴著時光戀曲狂奔,陳建敏,這位血氣方剛的學子,邁岀他苦讀的校門,點燃了報國的那顆熾熱的心。彼時,年輕的他懷揣著對軍旅生活的向往,應征入伍,怒吼的列車笛聲,帶著母親河的鄉音,跨越時空的愛戀,奔馳在呂梁山谷,落地在汾陽營盤,成為北炮十六師六十二團的一名軍人。
那個特殊的年代,批林批孔運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部隊以批判林彪六個戰術原則和孔老二 “克己復禮” 等思想為突破口,全面推進軍事訓練和作風建設。
團里為了深入開展思想宣傳工作,決定連隊選拔一批寫作人才,撰寫批判文章。這對于初入軍營的陳建敏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當時規定文章需達到 5000 字,許多人都覺得任務艱巨,而陳建敏卻展現出了驚人的潛力和積極性。在其他戰友還在苦苦構思時,他僅用四天時間,便完成了一篇邏輯清晰、觀點鮮明的批判文章。他的文章不僅在連隊中脫穎而出,更代表一營參加了團里的相關活動,隨后還參與了呂梁師范學院的軍民同批大會。在這些活動中,陳建敏的文字能力得到了充分認可,也讓他在部隊中嶄露頭角。
憑借著出色的寫作表現,入伍僅三個多月,調入團政治處宣傳股,擔任報道員。初到政治處,他便迎來了宣傳股長的 “下馬威”。股長邵桂林要求他在沒有紙筆記錄的情況下,口述一篇圍繞連隊一個月內所見所聞,且主題為 連隊軍事與政治相統一的文章。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考驗,陳建敏迅速冷靜下來,腦海中不斷回想著連隊生活的點點滴滴。他以 “解放軍某部三連在批林批孔斗爭中,軍民同批,掀起訓練熱潮” 為題,用生動的語言、細膩的情感,講述了連隊中戰士們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以及與當地民眾和諧相處的溫暖故事。這篇口述文章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得到了領導的認可。
此后,陳建敏在宣傳崗位上不斷磨礪自己。他不僅要完成日常的新聞報道工作,還曾被要求抄寫團副政委的日記。這些日記內容繁雜,且要求抄寫工整、不得有誤,還需在第二天早上 8 點前完成。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陳建敏沒有絲毫怨言,他挑燈夜戰,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對工作的高度負責,按時完成了任務。先后在戰友報,山西日報,山西電臺,呂梁日報等多家媒體,發展新聞作品百余篇,多次評為師和地方宣傳部門優秀通訊員,并為政治處撰寫了許多文章,受到團嘉獎。四年的新聞生涯,陳建敏積累了豐富的宣傳工作經驗,也為他日后在新聞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下井揮汗礪初心執筆煤海綻光芒
1980 年元月,陳建敏進入鄭煤集團裴溝礦,成為一名八百米井下開采烏金的礦工。初到礦上,他并未直接從事新聞宣傳工作,而是在生產一線忙忙祿?。煤礦井下環境艱苦,黑暗潮濕、空間狹窄,工作強度極大,每一次下井都伴隨著風險。但陳建敏沒有絲毫退縮,他和工友們一起,在幽暗的巷道中揮汗如雨,用雙手挖掘烏金,為煤礦安全生產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然而,命運似乎早已為他安排好了另一條道路。當時礦上嚴重缺少新聞宣傳人員,而陳建敏在部隊積累的宣傳工作經驗和出色的文字功底,逐漸被領導發現。于是,在井下工作一段時間后,他被調入礦宣傳科。這一轉變,讓他找到了新的奮斗方向,他把對煤礦的熱愛和對新聞工作的執著融合在一起,開啟了在煤礦宣傳領域的全新篇章。
在裴溝礦宣傳科工作期間,陳建敏始終秉持著新聞工作者的敏銳和擔當,深入一線挖掘新聞素材,用文字記錄煤礦發展的點點滴滴。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當屬他對裴溝礦領導免職事件的報道。當時,裴溝礦因虧損嚴重,礦黨委書記和礦長被就地免職。這一事件在企業內部引起了強烈震動,也吸引了外界的廣泛關注。陳建敏意識到這是一個極具新聞價值的事件,他和新聞界同行一起,深入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采訪了相關人員,最終撰寫了《虧損 300 萬,仍麻木不仁,裴溝礦黨委書記礦長就地免職》一文,發表在中國煤炭報頭版頭條,并配發了評論員文章。這篇報道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行業內引發了巨大反響。然而,報道也在礦內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面對壓力,他和同行們始終堅持新聞真實的原則,他認為報道的都是事實,是對企業發展負責的表現。
此外,陳建敏還關注到了總機廠廠長朱虎尊改革過程中的爭議。廠長在推行改革時,為了加強管理,限制了副廠長的財務審批權,僅給予其一塊錢的審批權限。這一舉措引發了副廠長的強烈不滿,他認為自己的權力被過度限制,工作無法正常開展。通過深入了解事件的矛盾點,撰寫了相關報道。報道發表后,副廠長多次給宣傳部副部長打電話,要求 “平反”。面對壓力,陳建敏沒有退縮,他堅持自己的報道立場,認為新聞報道應該客觀地反映事實,促進問題的解決。最終,宣傳部領導認可了他抓住新聞熱點的能力,支持他繼續關注和報道此事。
在挖掘典型人物事跡方面,陳建敏也有著獨到的眼光。裴溝礦電器車間主任張成群承包虧損車間的事跡,就是他發現并進行深入報道的。張成群承包車間后,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車間扭虧為盈,效益顯著提升,職工收入不斷提高。他深入車間,采訪張成群和車間員工,了解承包過程中的困難與成就,撰寫了多篇報道。這些報道分別被鄭州電臺、河南電臺、《河南廣播電視報》《中國煤炭報》《工人日報》《鄭州晚報》等多家媒體轉載,張成群也因此成為行業內的先進典型,省總工會領導現場指導,鼓勵他干出一番業績,全國多家煤企機電行業領導前來參觀學習。盡管報道后出現了車間與井下工人工資差距大引發的負面效應,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陳建敏挖掘新聞素材的敏銳性和深入性。
進階礦局挑重擔妙筆頻書譜華章
1986 年,陳建敏憑借著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豐富的經驗,進入鄭州礦務局宣傳部,擔任新聞科長一職。這是他職業生涯的又一次重要跨越,也意味著他將肩負起更重大的責任。
在礦務局工作期間,陳建敏始終保持著對新聞工作的熱情和執著。他深知宣傳工作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不斷挖掘有價值的新聞素材,策劃有影響力的宣傳活動。
機械廠長李合運,就是他挖掘出的一位典型人物。李合運在工作中展現出了強烈的正義感和卓越的管理能力,陳建敏通過多次座談和深入采訪,了解他的工作理念和奮斗歷程,撰寫了《李合運走運在今朝》的相關報道,刊登在《中國煤炭報》,展示了李合運作為有正義感人物的形象,讓更多人了解到他的優秀品質和工作成果。
對青年大學生下礦掛職的報道,更是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當時,陳建敏在醫院住院期間,偶然了解到一位青年副礦長的事跡。這位礦領導熱愛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并將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陳建敏深受啟發,結合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的觀點,撰寫了《學習政治理論,增強管理思維能力 —— 青年大學生嘗到學馬列甜頭》。這篇文章立意深刻、內容詳實,在《鄭州晚報》二版頭條和《中國青年報》頭版頭條發表后,引起了廣泛關注,因此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認可,被調至省委黨校學習和工作。這也充分凸顯了陳建敏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價值。
此外,陳建敏還組織策劃了共青團員 “100 天內完成 1000 棚安全進京賽” 活動,并對活動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報道。活動激發了共青團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讓更多人了解到煤礦企業青年員工的風采和精神面貌。
憑借著出色的工作成績,陳建敏多次獲得省煤炭系統優秀通訊員等榮譽稱號。鄭煤宣傳部也多次評為鄭州市新聞工作先進集體。他用一支筆,為礦務局的新聞宣傳工作書寫了新的篇章。
仕途升遷展宏圖輿論助力促興昌
在礦務局新聞宣傳工作中,陳建敏的能力和貢獻得到了充分認可,他的職務也不斷得到晉升。從新聞科長,再到鄭州礦區電視臺總編室主任、副臺長,每一次職務的變動,都是對他工作的肯定,也意味著他肩負著更重要的責任。
作為新聞宣傳工作的負責人,陳建敏深知輿論宣傳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他充分發揮新聞宣傳的輿論引導作用,不僅通過報道企業的先進事跡和優秀人物,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同時,還積極推動企業內部的管理改革和人才培養,并配發評論,引導干部職工改革創新的熱忱,點亮了人們奮發向上,干事創業的心燈。
在他的努力下,許多優秀的管理經驗和先進人物事跡得到了廣泛傳播,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同時,他也注重挖掘和培養企業內部的人才,通過新聞報道為他們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一些有能力、有才華的員工,因為得到了他的關注和報道,而被上級領導發現和重用,其中不乏一些礦長級別的管理人才。陳建敏用自己的文字和影響力,為企業的發展和人才的成長搭建了橋梁。
在行業內,陳建敏也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他的新聞報道風格和工作方法,得到了同行的認可和學習。他多次參與行業內的新聞交流活動,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見解,為推動整個行業的新聞宣傳工作發展做出了貢獻。
卸甲揮墨續詩夢余熱生輝潤夕陽
2016 年,陳建敏正式退休。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他并沒有放下手中的筆。相反,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詩詞創作中,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退休后的陳建敏,每天沉浸在詩詞的世界里。他象一只勤奮的蜜蜂,潛心鉆研詩詞創作技巧,不斷積累素材,用詩詞記錄生活中的點滴感悟。他以觀察者的眼光,注視亊物內涵與外延的關系,從變化的常態中尋找規律,進行比對的多元思維,撬開了詩意創作的閘門。寫詩方知悟道深,靈感浪花醉倒人。哲理修身故事多,心弦跳動萬里云。他的詩詞風格多樣,既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也有對人生經歷的感慨,字里行間十散發出快樂生活的濃香。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的詩詞作品達百萬字,兩千余首,堆積情感那顆熾熱的心,咆哮在時代的長河之中,這是他對自己退休生活的一份完美答卷。
在專注詩詞創作的同時,陳建敏還不忘發揮自己的文字優勢,為家人和他人提供幫助。妻子患病期間,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讓妻子得到更好的治療,他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撰寫敘事詩贊揚省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這些詩詞情感真摯、文采斐然,在院報發表后,引起了強烈反響。醫護人員感受到了他的真誠和敬意,對他妻子的治療也更加用心。陳建敏用文字為妻子的就醫之路鋪就了一條溫暖的通道。
陳建敏的女兒受他的影響,也投身新聞行業。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陳建敏不僅傳授她新聞專業知識和寫作技巧,更以身作則,教會她新聞工作者應有的責任和擔當。他的新聞精神,在女兒身上得到了傳承和延續。
漫漫人生路,詩意樂中度。他始終與文字相伴,以筆為戈,描繪大自然的景色,舒張時代跳動的脈搏,探索創作的深泉。無論是在軍營的熱血歲月,還是在煤礦和礦務局的奮斗時光,亦或是退休后的詩詞創作生活,他都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對文字的熱愛和對新聞事業的執著。半生耕耘,他留下的不僅是滿紙墨香,更是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永不磨滅的精神財富。他的傳奇經歷,將激勵著更多的新聞工作者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閻洧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