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大力發展綠色制造,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近年來,我省以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為重要抓手,大力推動工業綠色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培育機制、推廣服務等舉措,成功培育了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成效凸顯,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貴州日報天眼新聞推出“打造綠色制造新引擎”系列報道,全方位展示我省扎實推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碳”尋高質量發展底色的新成效。
巍巍烏蒙,群山疊翠。
在平均海拔2200米的烏蒙高原上,光伏板鋪展成了“藍色海洋”,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巨型的風機葉片隨風舞動,舞出了貴州威寧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威寧經開區)新能源產業的風采。
威寧自治縣雙龍鎮高山村光伏電站。(岳剛 攝)
這是威寧經開區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真實映照,也是威寧經開區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更是威寧經開區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動態縮影。
別看現在的威寧經開區“風”“光”無限,但曾經的威寧經開區,破局之路并不順暢。
2011年,威寧經開區獲批成立,受制于海拔高、交通不便等因素,工業基礎薄弱,發展之路舉步維艱。
如何突破?
威寧經開區的答案是依托資源優勢,向“綠”而行,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
貴州威寧經濟開發區俯瞰。
威寧經開區地處烏蒙高原深處,平均海拔2200米,年均日照超1812小時,素有“陽光之城”“高原風谷”之稱。
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為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提供了天然沃土。
權威調查數據顯示,威寧地區的風能、光能資源為貴州之冠,水、風、光綠色能源裝機容量達千萬瓦規模。
曾經被認為阻礙地區經濟發展因素的“劣勢”,如今正逐漸轉化為最大的發展“優勢”。
威寧自治縣鹽倉鎮百草坪風電場。(岳剛 攝)
2011年,首個風電場落地,威寧經開區開啟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新篇章。
威寧經開區豐富的“風”“光”資源,先后吸引了國家電投、華能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紛沓而來。
有了行業龍頭的引領,威寧經開區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引進貴州長通、浙江一道、江蘇國強、三一重工等優強企業到威寧投資興業,全力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
十余年時間,威寧經開區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實現了從“零的突破”到“全鏈崛起”的跨越式發展。
貴州保龍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風電塔筒生產車間,工人在對卷好的鋼板進行焊接。(趙慶能 攝)
走進威寧經開區風電產業園貴州保龍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星光四射,焊接聲、電鋸聲連綿不絕,各個生產區的工人各司其職,一派繁忙的景象。
貴州保龍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于2013年入駐威寧經開區風電產業園,是一家風力發電塔筒制造、鋼結構制作、風電設備零部件制造,兼顧風力發電機組保養、維修及安裝的企業。
“我們公司主要根據威寧自治縣、貴州省乃至全國的風力發電企業需求,生產1500KW到7150KW風力發電塔筒,年產各種型號風力發電機組塔筒180余套。”貴州保龍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生產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公司自進駐威寧經開區風電產業園以來,已實現銷售收入近20億元”。
隨著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威寧經開區的魅力也越來越大,眾多企業紛紛選擇在威寧安家。
貴州一道長通新能源有限公司俯瞰。
2022年,長通集團聯合浙江一道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威寧成立貴州一道長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僅用三個月時間,就建成了省內第一條光伏組件生產線。
走進貴州一道長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光伏組件生產車間,生產線正全速運轉,機械臂自動抓取太陽能電池片,20多道工序過后,一塊光伏組件即可生產下線。
“這是目前貴州省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光伏組件生產基地”。貴州一道長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制造經理鄭乾說道:“公司產品主要銷往新疆、青海、云南、廣西等地。2024年,公司實現產值超10億元”。
貴州一道長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組件生產線上,機械臂正在抓取太陽能電池片。
如今的威寧經開區,早已擺脫曾經的困境,新能源產業發展風生水起。
截至目前,威寧自治縣累計建成并網新能源項目67個,裝機規模達394.95萬千瓦,裝機規模、年發電量、年產值在全省88個縣區中穩居首位,年產值突破18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5%以上。
與此同時,威寧經開區積極推動風電裝備智能制造基地、儲能電池生產線等項目建設,助力產業鏈向高端化、智能化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威寧經開區在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牢牢守住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底線。
“我們在上下游企業的選擇上,明確禁止化工類、高污染類企業進入”。貴州威寧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余昌杰說:“要堅決守護好威寧經開區綠色發展的生態底色”。
貴州威寧經濟開發區遠眺。
這種策略不僅讓威寧經開區新能源產業發展動能更加強勁,也使威寧經開區工業綠色發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2023年被評為省級綠色工業園區。
在堅持綠色園區的發展路上,威寧經濟開發區以這份堅持,獲得新身份。
2024年,威寧經開區獲批貴州省唯一一家零碳工業園區并納入國家級零碳工業園區培育。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努力,爭取國家級零碳園區認定。”余昌杰表示:“威寧經開區將緊密圍繞‘雙碳’目標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求,結合技術創新、政策導向和場景化應用,深度思考源網荷儲和微電網領域的發展方向,為西南地區縣域經濟綠色轉型提供可復制的‘威寧模式’”。
從“高原風谷”到“綠色電谷”,威寧經開區以“風”“光”為媒,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崛起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在這里,每一縷風、每一束光都被賦予新的使命,每一寸土地都在講述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未來,這片高原熱土將繼續以創新為帆、以綠色為舵,在新能源賽道上乘風破浪。
來源:天眼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