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癸巳年的恩科考試中,懷慶之地的一名士子,余生,正寓居在開封的一座古寺內,潛心苦讀,以備即將到來的科舉之試。寺內清幽,遠離塵囂,正是靜心修學的好去處。一日,天空驟變,雷雨交加,余生獨自一人圍爐而坐,手執酒杯,輕酌慢飲,口中吟誦著詩文,未曾因外界的風雨而有絲毫中斷。
就在這風雨交加的夜晚,忽然之間,一位客人掀簾而入,其氣質非凡,舉止間透露出不凡的風度。余生好奇,便詢問起客人的籍貫與姓名。客人微笑著回答:“我乃閩地人士,姓郭,現暫居于此寺的另一間客舍中。因仰慕先生的高雅風范,特此前來拜訪。”余生連忙客氣地請他入座,對方毫不拘泥,隨即落座;又邀他共飲,他也欣然接受,言談之間,盡顯豪爽之氣。
談及當時的學問與科舉文章,這位郭姓客人的見解往往超乎常人,令人耳目一新。余生不由自主地被其學識所折服,便拿出自己近期的作品請他指正。客人瀏覽一番后,點評道:“已頗有可觀之處。若再加以錘煉,去掉棱角,使之更加圓潤,則必能百發百中,高中榜首。”隨后,他親口傳授了幾道自己構思的題目,并叮囑余生:“這些是我私下里擬定的,望你妥善保管,切勿泄露。”同時,還教授了余生如何布局謀篇、轉折取神的寫作技巧。
談話間,一名童子手捧酒壺走了進來。客人笑道:“昨日有友人贈我一壺好酒,愿與先生共飲,一醉方休。”于是,兩人邊飲邊談,直至深夜,客人才告辭離去。
次日,余生遍訪寺中同住的其他客人,卻未發現昨晚那位郭姓客人的蹤跡。最后,他來到一座郭公祠前,只見木主牌上赫然寫著“祥符令福清郭公某神位”。余生心中大驚,又感疑惑,但仍恭敬地將此事默默記在心中。
對于客人所教的那幾道題目,余生反復揣摩,用心至極。及至科舉考試,題目果然如客人所擬,余生因此一舉高中,成為科舉中的佼佼者。隨后,他乘公車北上,又在京城的南宮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查閱同年登科錄時,余生發現其中有一位福清籍的郭姓士子,其祖父曾任祥符縣令,名字也與昨晚那位客人相同。他急忙前去拜訪,將昨晚的奇遇告知郭士子。郭士子聽后,說道:“我正好攜帶著先祖的遺照。”展開一看,畫像中的先人面貌與昨晚的客人極為相似,旁邊站立的一名童子,也與昨晚所見無異。
這一連串的巧合與神秘經歷,讓余生深感驚奇與感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