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比爾蓋茨在自己的首部自傳《源代碼》中對大眾暴露了一個重要的自我認知:
“如果我在當今社會長大,我可能會被診斷出患有孤獨癥譜系障礙(ASD)。在我的童年時期,人們普遍不了解有些人的大腦處理信息方式與其他人不同。”
5月1日,比爾蓋茨三個子女中最小的女兒:22歲的菲比蓋茨(Phoebe Gates)在播客節目《Call Her Daddy》中承認:
“他本人(比爾蓋茨)曾親口說過具有阿斯伯格特質。”也說道:“他確實不會聊天,但對我們家人來說早習慣了。”
雖然對家人來說已習以為常,但是這種特質對于初次見面的人而言難免會產生距離感。
當菲比蓋茨把男友帶回家時,比爾蓋茨甚至感覺有些“害怕”。
而反過來,因為父親不善交際的特質,她也曾想找個地縫鉆進去——
“我爸其實還挺社交恐懼的。我永遠忘不了高二還是高三的時候,那時候我還沒有穩定的男朋友,第一次去舞會,我媽叫我爸開車送我和那個男生去舞會現場。 在車上,我爸堅持讓我們全程聽NPR電臺(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整整三十分鐘的車程沒說話,甚至還中途停下買了快餐。 然后他對那個男生說:‘今晚要負責任一點,馬克思·惡魔(Demon)·霍華德。’其實他的真名是馬克思韋爾·丹尼(Danny)·霍華德。我當時真的想找個地縫鉆進去。”
在節目中,菲比蓋茨還透露了一個小插曲:相比于不愛社交的爸爸,社牛的她曾在一個父女舞會上,催促躲起來的爸爸和其他父女們社交:“比爾,我們要活躍全場!”
不過,相比于高中時期的尷尬,現在的她倒是開始欣賞起爸爸的這一特質,原因是——
“現在說實話,我覺得一切都輕松多了。因為真的挺搞笑的。你帶男生見爸爸的時候,就能看出他是不是個好人。這真是個很有道理的觀點。”
其實,比爾蓋茨本人對自己的阿斯伯格特質也是糾結再三才接受的。
比爾·蓋茨今年2月接受美國Axios新聞網采訪時表示,他意識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與同齡人有所不同(回顧比爾蓋茨的成長經歷:)。他提到:
大概在25年前,自己第一次被人說患有孤獨癥譜系障礙。“我記得當時我心想,‘搞什么鬼?搞什么鬼?我可是經營著一家公司呢。’然后我意識到,事實上這可能是真的”。
孤獨癥譜系障礙的正式檢測在20世紀80年代才被引入,而那時比爾·蓋茨已經二三十歲了。1955年出生的他現在70歲,現在似乎更不可能去做診斷了,在自傳中,他強調自己的阿斯伯格特質,除了可以看見他對自己的特質已然接納外,也想得到外界對于這一“奇怪特質”的接納,一份歸屬感。
有時接納也是一種療愈。
這份接納更早來源于自己的母親,1994年,比爾·蓋茨向前妻梅琳達求婚,婆婆給梅琳達寫了下面這樣一封信。
上:比爾蓋茨和其父母
下:比爾蓋茨和前妻梅琳達年輕時
信中提到:
“也許,你會發現一些地方,往往是他的母親教育疏漏的地方——你很想改變,你可得知,改造自己的丈夫是一項非常漫長的工程,而且不會一帆風順。有的時候,改變自己的心理預期,也許會好一些。”
L
面對孩子的特質,從“恨不得找個地方鉆進去”到降低預期,到最后“云淡風輕”甚至可以但作為“笑話”來回憶,不也是我們很多譜系家長經歷過的心路歷程嗎?
評論區說說你對孩子特質接納的過程,來給掙扎中的家長們一些希望吧。
“暖星之家”機構服務,掃碼咨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