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的一次小摩擦,因為留學生的橫行霸道最終演變成了慘劇,外籍留學生強行搶奪器械不成,竟然還召集了其他留學生,對中國學生進行圍毆,可憐的男大學生被打到流血,臉部、頭部多處傷口,幾乎毀容。
即便如此,他在醫院剛醒來的時候,甚至不敢告訴父母,只因不忍心父母看到自己這副樣子,懂事的令人心疼!中國學生被圍毆的慘狀、外籍學生的橫行霸道、圍觀中國學生的冷漠,無一不點燃著大眾的怒火。
大家都希望這件事不要被一筆揭過,哪怕你是外國人,在中國學習就應該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打人要付出應有的代價!然而這件事并沒有因為輿論的熱潮得以盡快解決,恰恰相反,從事件發生到如今真的有了結果,整整過去了28天!這28天的等待和煎熬,對于被打大學生和他的家人來說,何嘗不是另一種傷害?
終于有結果了!“江西理工大留學生打中國學生”處罰:還是太輕了
5月4日,該事件終于公布了處理結果:涉事外籍留學生被退學,簽證失效并限期離境。等待已久的結果終于揭曉,網友們的憤怒卻未能平息,不少網友認為,這樣的處罰結果還是太輕了。
如果通報的內容沒有筆誤的話,“退學”和“開除”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前者是學生主動提出的退學,后者則是學校主動給予的處罰,一個在中國大學校園內打人的外籍學生,出了事,沒有得到學校的任何處罰,反而能堂而皇之的退學跑路,這合理嗎?
另一方面,在通告中提到的“溝通不暢引發誤解”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不滿,留學生語言溝通存在一定挑戰的必然的結果,可語言不通不是問題,即便彼此之間完全沒有可以通用的語言,只要秉持著彼此尊重的心態,也不會引發太大的矛盾。
更何況現在的科技很發達,雙方大可以把自己想說的話用手機打出來再用軟件進行翻譯,可見語言障礙不該成為這次矛盾的背鍋俠,實際上最容易打破了就是語言的障礙,而真正難以打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尊重、是制度之間的不平等。
回顧學校對這起事件的態度變化,不難發現校方的舉措充滿了矛盾和遲疑,從最初的"正在調查"變成了后來的"依法處理",再到強調"不偏袒任何一方",直到最后的"退學并限期離境"。
這種層層遞進的處理方式,看似是遵循了正當程序,實則暴露出了學校對于涉外問題的謹小慎微和回避態度,一個本該迅速解決的暴力事件,為何拖延近一個月才有結果?
有網友指出兩處疑點:“退學”和“溝通不暢”備受爭議
如果同樣性質的事件換成兩名中國學生發生同樣的暴力沖突,處理絕不會拖延近一個月,甚至可能當天就能得到解決辦法,而學籍一變,效率被拖延至近乎一個月,這樣的區別對待也是輿論憤怒的源頭之一。
至于“語言不通”的解釋,網友們更是無法買賬,語言不通可以導致誤會,但誤會能導致將人打至昏迷并毀容嗎?這種輕描淡寫的表述方式,似乎是在為暴力行為尋找借口,將嚴重的人身傷害淡化為簡單的溝通問題。也難怪網友質疑:如果暴力是溝通不暢的結果,那么世界上還有什么暴力不能用這個理由解釋?
一件暴力事件的對與錯,無論從倫理上還是法律上都不難分辨,可當一方是外國國籍、一方是中國國籍時,這件事就變復雜了,如果一所學校不能保證中國學生的安全、也不能有力約束留學生的行為規范,要么以后不要招收中國的學生,直接改成全留學生院校,要么就干脆不要招收留學生,讓中國學生寒心,讓中國家長寒心!
從4月23日到5月4日,28天的等待換來了一個不算完美但勉強可以接受的結果。希望這不僅是一個個案的終結,更是教育公平新篇章的開始。我們所期待的不止是這幾個留學生的處理結果,我們所期待的,是未來的校園里不再有因國籍而生的特權,不再有因身份而異的標準,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中成長,每一種文化都能在相互尊重中交流,這才是國際化教育應該有的樣子。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