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份之后就是夏天了,不同于春風中帶著絲絲涼意。進入夏季之后,因為氣溫的急劇上升,夏風中帶著絲絲炎熱,汗水總不經意間爬上額頭。春天是萬物復蘇,那么夏天就是萬物成長的過程,現在很多植物都開始開花、結果,甚至變老,吃野菜、摘野果的季節過去了。
你像藜蒿、茵陳、薺菜、苜蓿、香椿芽這些野菜都變老了。樹莓、茶片、空心泡這些野果也快掉光了。不過大自然中也有異類,筆者今天就來給大家這種異類,一種夏天吃的野菜。這種野菜天氣越熱反而長得就越肥美,旺盛,它就是五行菜,學名馬齒莧,一種擁有深厚植物人文歷史的寶藏植物。
認識馬齒莧、了解馬齒莧
馬齒莧,也叫馬齒草、馬莧、馬齒菜,其葉片肉質肥厚,通常為長方形,酷似馬的門牙,故而得名。另外馬齒莧還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它的葉子是青(綠色)的,莖桿是紫紅色的,花則是黃色的,種子成熟之后是黑色的。古人認為它五行俱全,五色對應五行,因此得名五行菜、五行草。
在《本草經集注》這本書中就有描述馬齒莧有關于五行菜的由來,說它:“又名五行草,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馬齒莧的別名很多,例如它的葉子吃起來味道有點酸,所以也有人叫它酸莧、酸味菜。還有人覺得它特別的耐旱,所以給它取名為耐旱菜。
馬齒莧是馬齒莧科馬齒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它4月份左右的時候發苗,夏季之后進入生長旺季,天氣越熱長得越快越茂盛。馬齒莧在民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植物,全國各省基本上都有分布。喜歡生長在菜園、果園乃至田間地頭向陽的地方,有著非常頑強的生命力。
馬齒莧的價值
馬齒莧是田間地頭特別有價值的一種寶藏植物,可惜大部分的人對它了解并不深。甚至在過去,它常常被當做豬草來喂豬,其實這極大的浪費了馬齒莧的價值。首先馬齒莧是一種非常優質的野菜,特別是現在隨著人們健康食材的追求,像馬齒莧這種原生態的野生野菜非常受歡迎。我在不少大超市就曾經看到馬齒莧身影,有的甚至賣到10多塊錢一斤。
馬齒莧的主要吃法是涼拌,焯水之后加入調料涼拌,味道脆嫩多汁,口感略微帶點酸,特別的開胃。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馬齒莧富含豐富的草酸,吃之前切記要焯水才能吃,熱水可以去掉它大部分的草酸。馬齒莧除了涼拌之后,它還可以焯水之后曬干作為干菜,用來蒸肉,也甚為好吃。
其實馬齒莧的食用歷史非常悠久,在古代戰亂饑荒年代,馬齒莧是很多饑民賴以生存的救命草。比如明代《救荒本草》這本書中,就有詳細記載了馬齒莧,說它在饑荒年間,老百姓靠它度過青黃不接的歲月。
第二、隨著人們對馬齒莧的日漸了解,有研究就發現,馬齒莧中富含的有效成分,不僅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而且還有清潔頭皮、緩解頭皮瘙癢和減少頭皮屑的功能,因此它也廣泛應用于化工領域。你像我們常用的洗發水、面膜乃至沐浴露中,都有出現馬齒莧的身影。用含有馬齒莧精華的洗發水,可以讓我們的頭發更加清爽,尤其是油性頭發的可以試試,可以說馬齒莧是具有非常廣泛開發價值的一種植物。
第三、藥用價值,馬齒莧屬于傳統藥食同源的植物,它不僅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它的藥用價值也非常的高。早在南北朝時期,傳統中醫就發現它的藥用價值,到了唐宋時期,我國大量傳統中醫典籍中都有關于馬齒莧的文字記載。傳統中醫認為馬齒莧味酸性寒,入藥可清熱解毒、散血消腫。
你像炎熱的夏季搞上一點馬齒莧涼拌或者煮水來喝,不僅可以益氣,還可以消暑熱、下火。另外將它搗碎之后,敷在蚊蟲叮咬或者皮膚瘙癢的地方,還可以消腫止痛。夏天來了,采摘馬齒莧正當時,如果我們在菜園子里遇到馬齒莧,那么真的遇到寶貝了,一定要采摘點來嘗嘗。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里了。大家對于馬齒莧了解了嗎?你聽說過馬齒莧嗎?你吃過馬齒莧這種野菜嗎?在你的家鄉還有馬齒莧這種植物嗎?大家有什么想說的,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見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