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就這樣水靈靈地結束了,不過民企之光“胖東來”這兩天卻格外忙碌。
有網友發現,在五一假期期間浙江嘉興名為“胖都來”的商場正式開業。甚至在開業當天,邀請演員葉璇來到現場致辭。
圖源網絡
官方信息顯示,“胖都來”為浙江胖都來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從事商務服務業為主的企業,于2025年2月20日成立。其經營范圍有商業綜合體管理服務、日用百貨銷售、日用品銷售、日用品批發等。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胖都來”不僅名字與胖東來只有一字之差,就連logo設計和商場外墻都有一定的相似度。
于是,在有關商場開業視頻的評論區,可以看到網友齊刷刷的質疑聲。
或許是意料到自己會在輿論圈不討喜,“胖都來”的抖音號在3月29日就曾發布視頻為自己“疊甲”,解釋“胖”寓意豐盈、富足、美好,“都(dū)”取自集團董事長的姓氏。
還表示大家對于“胖都來”的善意調侃,公司都欣然接受,后續希望憑借商品和服務,把這些調侃轉化為好口碑,“畢竟名字只是一個符號,品質才是關鍵”。
不過公眾對此并不買單,此事一出后有些坐不住的網友紛紛艾特正主“胖東來”,隨后胖東來第一時間現身評論區回應,表示已經取證,向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交投訴書并郵寄律師函。
通過翻閱“胖東來專營店”的抖音官方賬號,可以看到近兩年胖東來對于網絡和實體經營中出現利用胖東來名義的侵權行為,堅決予以抵制,第一時間取證,通過法律途徑追究侵權責任。
企業的強硬維權,既是對自身商譽的捍衛,又為行業劃定了“創新優先”的競爭底線。
反觀此次“胖都來”事件,在TOP君看來不僅是一次失敗的蹭流量+侵權事件,上升到行業,也抹殺了品牌與商業持續創新的動力。
首先,需要明確流量≠留量,胖東來成功的背后是強有力的商品差異化優勢、極致的服務與體驗以及構建出的品牌信任與社會認同,當然也離不開創始人于東來的長期主義,這些共同奠定了企業口碑的正向傳播。
胖東來自1995年成立以來,堅持“不賣假貨”,通過優化供應商合作,壓縮中間成本,確保商品質量與價格競爭力,甚至以“成本價”銷售部分商品,形成高質價比優勢。
同時企業堅持“不滿意就退貨”,提供“免費代駕停車”“寵物寄存”等服務,將服務滲透到消費全流程,憑借長期積累的品質保障與服務口碑,使消費者愿意為“放心”支付溢價。這些都是流量之外做好用戶“留量”的重中之重。
反觀浙江嘉興的胖都來,雖然強調“名字只是符號,品質才是關鍵”,但在官方的宣傳視頻中卻很難看到具體的質價比策略和供應鏈合作信息,宣傳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招商、招人和線下人流量等方面。
同時通過視頻內容大眾僅能了解到商場售賣服飾、拖鞋等物品,再結合文案強調的“廠價性價比高”,聯想到相似的讀音、相近的詞形甚至相仿的公益活動(胖都來承諾“將利潤的2%捐獻給母親微笑行動”),更讓消費者對其公然蹭“胖東來”的行為嗤之以鼻。
微博上,有人在開業第五天前往線下門店探訪,卻發現商場已十分冷清。
可以說,僅靠表層的模仿與抄襲不僅讓胖都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也側面論證了品牌內核與創新的重要性。
早期的《商標法》對“近似商標”的界定較為模糊,尤其在“容易導致混淆”的標準上缺乏細化規則,導致一些山寨品牌通過微小改動,例如“雷碧”仿“雪碧”、“粵利粵”仿“奧利奧”等規避了法律制裁。
近年來類似的商標侵權事件也不勝枚舉,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茶顏觀色”模仿“茶顏悅色”,在門店裝潢、菜單設計、宣傳文案、logo呈現等方面做到極致的相似。
后續,經法院判決“茶顏觀色”構成不正當競爭,需賠償“茶顏悅色”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共計170萬元。
此次被消費者率先打上山寨標簽的“胖都來”,也昭示中國零售業需從粗放競爭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重要性。
近年來,胖東來通過自有品牌研發如DL精釀啤酒、麻薯月餅等網紅產品,以及極致又貼心的服務,成功吸引成千上萬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被無數網友喊話開到自家家門口。
這背后既是胖東來為突破同質化競爭不斷追求的企業創新,也是企業為強化品牌資產不斷付之努力。反之,如果一個企業僅止于模仿名稱,卻忽視服務內核與技術創新,那行業的發展不僅停滯不前,也全然抹殺品牌與商業行業的創新動力。
試問一個滿是同質化的消費市場,如何實現新生與共贏呢?
最后,你怎么看待胖都來的抄襲事件,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