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庭審化解糾紛 履職盡責使命光榮
我叫王向東,是連云港彩峰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2024年03月有幸成為一名人民陪審員,實現(xiàn)了自己多年的夙愿。回顧過去一年的陪審工作,作為一名“無袍法官”,很好地履行了法律賦予的審判職責。
作為一名人民陪審員,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法槌起落間,陪審員不僅是法律的見證者,更是社會和諧的耕耘者。在參與眾多案件的審理過程中,那個因鄰里糾紛引發(fā)的傷害案,如同一枚深刻的烙印,至今仍清晰地刻在我的記憶中。它看似普通,卻考驗了我的法律素養(yǎng)和判斷力,更讓我深刻體會到司法實踐中法理與情理的辯證關(guān)系。
案件雙方是多年鄰居,原本抬頭不見低頭見,卻因一次小小的口角,矛盾不斷升級,最終演變成肢體沖突,導致一方受傷。案子本身并不復雜,但背后交織的情感糾葛與鄰里關(guān)系的破裂,讓整個審理過程充滿挑戰(zhàn)。
初次接觸這個案子,我翻開厚厚的卷宗,心中感慨萬千。庭審現(xiàn)場雙方當事人情緒都極為激動,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我清楚地意識到,這起案件絕非簡單的是非對錯判斷,更關(guān)鍵的是如何修復破裂的鄰里關(guān)系,讓雙方重歸和睦。
庭審過程中,我仔細觀察著雙方的神情與語氣,試圖從他們的言語中挖掘更多信息。我發(fā)現(xiàn),盡管雙方表面上針鋒相對、寸步不讓,但當提及過去的鄰里情誼時,他們的眼神中都不經(jīng)意流露出一絲不舍與懷念。這一細節(jié)讓我更加確信:此案不能僅靠法律條款生硬判決,更需兼顧人情。
庭審后,為了深入了解案情,我多次主動聯(lián)系雙方當事人,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與委屈。我嘗試設(shè)身處地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他們的憤怒與難處。通過一次次推心置腹的溝通,我逐漸贏得了雙方的信任,他們也開始愿意向我敞開心扉,傾訴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
在后來的調(diào)解過程中,我始終注重引導雙方理性表達訴求,學會尊重對方的感受。我反復向他們強調(diào),鄰里之間朝夕相處,和睦共處才是長久之計。經(jīng)過多次不懈努力,雙方終于放下成見,達成和解協(xié)議。這不僅解決了眼前的糾紛,更讓他們對未來的鄰里相處重新燃起希望。
這次陪審經(jīng)歷讓我深刻體會到人民陪審員的職責,作為人民陪審員,我們需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與敏銳洞察力,既堅守法律底線,又兼顧人情冷暖;既要維護法律的尊嚴與權(quán)威,又要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我們不僅是法律的見證者,更是社會和諧的推動者。
司法公正從不是冰冷的丈量,而是像春雨潤澤土地般,在每一個案件中耕耘理解、播種希望。未來的日子里,我愿繼續(xù)以心為犁,在法槌下的責任田里默默深耕,讓每一次調(diào)解都成為培育社會和諧的養(yǎng)分,讓每一次陪審都成為照亮人心的星光。
供稿 | 灌云縣人民法院
編輯 | 王瑞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